APP下载

良渚“神人兽面纹”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2019-09-10董洪志寇冠群

广告大观 2019年5期
关键词:兽面良渚神兽

董洪志 寇冠群

摘要:作为良渚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今天“神人兽面纹”拥有着不同的解读。本文本文在寓意上主要将“神”、“人”两部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在将其应用于插画设计时,也为了视觉效果强调统一性。

1.浅析“神人兽面纹”

在距今有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诞生了良渚文化。经过八十多年的考古发掘,学者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她的等级制度森严,而且神权与王权是高度统一的。提起良渚文化,就不得不赞叹其在制作玉器方面的精湛工艺,那些雕刻在上面的图案,给予了后世认识和发掘良渚文化的宝贵机会。

到了良渚中后期,逐步出现了“神人兽面纹”。这种纹饰常常描绘着一位头带羽冠的圣者驾驭着一只巨眼猛兽,它巨眼獠牙,长着大嘴。

除了这种完整的形态,从后续的考古发现还可以判断,“神人兽面纹”在良渚文化的中后期出现了多种变形。良渚文化晚期的“神人兽面纹”在有的情况下只出现下面的兽面部分,而将羽冠简略为两条横线,而这个头戴羽冠的半人半兽形象恰恰符合了山海经中对人与神的刻画描写,改变了研究者们将其单纯作为某种野兽的看法。即便如此,“神人兽面纹”作为部落神徽般的存在,代表着拥有者独一无二的身份和地位。

我国图腾学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在远古时期,作为代表部落神徽的“神兽”往往象征着大自然的种种强大,无论是锋利的爪子与獠牙,还是凶恶的眼神,每一部分的灵感都取自于强大的猛兽,是良渚人心中代表神明力量的“聚合体”。人们将其作为图腾或是瑞兽来进行崇拜,期望获得神明的庇佑,以及与之相仿的勇气和力量。

中外学者们根据“神人”形象进行过诸多猜测,良渚人崇拜的神明和许多文明有着相仿的形象:羽蛇神、太阳神、战神亦或是大母神。这其实不难理解,在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时代,能够掌握死亡、权力、力量与丰收的存在必定会被人们所敬畏,只有这样的存在,才能够驱使着“神兽”,行走于人间。至于“神人”,很显然是良渚人心中能够同神明沟通的化身。

而“神人兽面纹”是作为装饰出现在玉琮、玉钺和玉梳背上的,结合时代背景不难得知玉器是一种奢侈品,也作为祭祀时需要的重要器物,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情况下受到了相当严格的把控,往往只有巫师或首领才能拥有。上古时代,通常只有巫师被认为是能够同“神明”的载体,在部落中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巫师本人也掌控着王权。

综上所诉,“神人兽面像”在良渚时期是作为神徽出现的,彰显着持有者祭祀权、军事权与统治权,是部落统一和认同的象征。

2.插画设计与应用

“神人兽面纹”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审美在传统文化与艺术基础上展示了独特的风姿和神韵,与插画形式的结合更是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刺激和不同的审美享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艺术成就。

在远古时期,插画艺术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结绳记事”的年代,勤劳智慧的古人提取相应的元素,发明了既是文字又是图画的“甲骨文”。

与此同时,壁画也作为一种记录的载体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和完善,即便是有了文字的商周之后,插画艺术的发展也依旧枝繁叶茂。由于生产力的改善,描绘插画的颜料种类也逐步丰富多彩。从单一的黑白插画到彩绘,随着历史的传承与创造者们的不断发掘,现如今的插画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与丰富内涵。

“神人兽面纹”既可以作为一种象征部落精神的图腾纹样,又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图案进行研究与再创作,通过插画的形式更加真实生动的还原良渚文明在今人眼中的风采。

在插画创作中,单一粗细的线条往往不会得到理想中的视觉效果。有意识的对线稿的各个部分进行合适的处理,才能使其更具魅力。

比如针对“神人兽面纹”的上半部分,也就是“神人”部分,为了与下面的“神兽”进行对比,在大轮廓上可以用较粗的线条,使得“神人”的形象相对简洁明了。处理羽冠和五官部分时,要务必分清主次:若是单纯的想要强调装饰性,可以在羽冠部分完成大轮廓后用细线条来进行较为密集的填充,而五官处可以使用介于轮廓和装饰线之间的笔触或者进行适当的省略;若是强调“神人”本身,应当在五官部分加大刻画力度。比如不再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仅仅去表现五官所在的位置,而是在此基础上参考对良渚人的侧写图片,对眉毛、眼睛、嘴巴等部位进行更为写实的创作。并根据“神人”在良渚时期的相关描述,选择其符合身份的表情仪态——无论是骁勇善战的首领,还是充满智慧与权威的祭司。

至于下半部分的“神兽”,则有更多的变化方式,也可以说是不确定性。由于对“神人兽面纹”的资料收集多来源于遗迹发掘,或是通过小心翼翼的拓印,或是利用高科技进行的扫描,所得到的“神兽”部分图案由于年代久远,多少会有一些暧昧不清,辨认度不高的情况。而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考验设计者对相关资料的收集能力。比如根据其关联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后世那些较为准确的资料。如前文所提到的,“神人兽面纹”同之后出现的“饕餮纹”和“兽面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判定其在一些范围内有着相似重合的部分。因此以此类推,将关于“神人兽面纹”的资料中不确定的地方用关联资料中的描述進行替代,可以更有底气的进行再创作。

从考古资料上来看,“神兽”的出现要早于“神人”,由“龙纹”“云雷纹”等相对简单的纹样组合而成,不论后续有怎样的转折变化,一头瞪着大眼,长着大嘴的“怪兽”是其基本特征。同“神人”部分一样,代表身体大结构的轮廓线应该用最粗的线条进行勾勒,考虑到“神兽”每一部分的身体结构往往有着显著的穿插,在处理一些衔接部分时,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线条的相对收缩,达到留白以区分彼此的目的;亦或是直接在关节处加粗,也就是“卡点”,形成视觉上区域性的封闭,自然而然的强调这一部分。

考虑到“神兽”的寓意,不免会有许多元素包含其中,如何协调各个部分,也是在设计时所要留心注意的。在相对巨大的部分,轮廓内有着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用符合其形象描述的符号化元素进行填充,比如代表丰收的卷草纹,代表神权的云雷纹、龙纹等。在运用时要有所取舍,如果整体都被密密麻麻的纹样及线条组进行填充的话,只会给人以紧张压抑的感觉,整体画面也会缺少灵动性。适当的留白也会使得画面中有“透气”的地方,使人视觉上更为愉悦。

总体造型上,可以在确保“神人兽面纹”的基本元素基础上,进行较为自然的尝试。“神人”部分,手上是否可以拿着武器或是祭祀用的礼器;“神兽”部分,是开心大笑还是怒目圆睁,亦或是拥有四肢,继而腾云驾雾。

好的色彩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正确的选择搭配,才能准确的描绘出笔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画面平衡。适当的调整出色彩倾向与饱和度变化,可以使画面更为饱满。比如想要表现庄严肃穆的祭司形象,可以采用对比度较明显的红与黑,黄与黑,使人通过画面就能强烈的感受到祭祀现场的严肃与神秘;想要表现丰收与喜悦,可以采用饱和度相对较高的黄与红,将丰收的喜悦跃然纸上。换而言之,只有在插画创作前先了解“神人兽面纹”所处的社会背景,才能更好的定位,更好的为读者展示其寓意。

将“神人兽面纹”通过插画的形式进行演绎,能够保证在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领略到良渚文化独有的风采。插画的创作亦是不断的学习,不断探索,不断的完善自我的过程。在信息爆炸、物欲横流的时代,更要不忘创作初心,时常反思和自问,方能始终把握到时代的潮流,让作品无愧于今朝。

(长春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兽面良渚神兽
敦煌莫高窟北朝兽面图像浅议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神兽》
“国之重器” 商周时期的青铜兽面纹鼎
浑沌之死
“神兽”返校全国部分地区开学时间表
80件实物、99幅图片首次揭秘——良渚古城申遗全程
五千年良渚,四代人80年的发现
良渚人有文字吗?
浙大社推出“良渚文明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