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增强青年文化自信

2019-09-10郭议

广告大观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摘要: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根本”一词体现出文化自信在国家现实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肯定,是对自身文化传承的信心,也是对未来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青年文化自信

引言

高校青年学生中,对于我们的历史文化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如何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在这过程中我们又应以怎样的自信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还仍存在疑惑。所以此次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究青年学生如何学习、实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一、坚持文化自信面临的现状

(一)社会主义新时期对青年的价值选择提出新要求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发展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内在逻辑。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二)西方文化的影响

说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不禁会想到“崇洋媚外”一词,对于西方文化渗透所带来的危害,我国文化安全主要是文化霸权主义扩张所造成的现实危害。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青年人的审美逐渐西化,衣服穿supreme、off-white、stussy,似乎更能获得同龄人的认同感,自从2017年一档《中国有嘻哈》的综艺节目上映,将融合与沉淀了嘻哈文化、街头文化的美潮成功输入国内,西方文化以品牌为载体渗透于我们青年一代的思想之中。不仅如此,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节日越来越受年轻一代人的关注和追捧,但是相比于中国的春节、元旦节、中秋节等一系列传统节日观念被逐渐淡化,这是一个名族信念感、凝聚力、认同感的丧失。

(三)文化传承的危机和前景

着眼当下,机危并存,虽然中国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同时也有更多的机遇。国潮的兴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纽约时间2018年2月7日上午,中国李宁亮相于纽约时装周,LINING以“悟道”为主题,成功将国潮与国际服饰接轨,用运动的角度阐释中国传统以及现代潮流时尚的理解。中国李宁,也因此改变了其在青年一代消费者心目中的刻板印象,成为了"国潮"的优质代表。

2020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故宫将迎来600岁生日,不禁让我想起《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系列文物保护节目,这让我们的文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更好的面对观众,更好的面对世界。单霁翔说道,在故宫,我们的藏品仅仅展示了百分之一,还有百分之九十九还沉睡在库房里面的,我们要让文化资源有尊严的不再是蓬头垢面为人类社会做贡献。这两年,发生了许多文化悲剧,比如去年一把大火巴西国家博物馆百分之九十的文物被烧毁了。今年年初一把大火,世界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遭到了重创,听到这些消息确实很难过,但是同时也不禁让人去想,这些砖石建筑居然他都敢着火呀?故宫可是一千二百栋全是木结构的建筑,恐怕世界上没有一个博物馆,比我们防火难度更大,可想而知,我们现下对于文物的保护力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分析

(一)坚定文化自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定文化自信使我们在历史长河之中,即便中华民族历经了许多沧桑,但是仍然以傲然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文化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不屈动力,它使我们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维护了国家的稳定。是全民族的黏合剂,凝聚了每一个人的人心,鼓舞着中华儿女的士气,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斗志。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国人及世界各国人民的选择

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有数据显示,目前大约有4000万外国人在学习汉语,并且每年都在递增。孔子学院也遍布全球,自2004年11月21日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以来截止于2016年4月,全球一共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共计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同时还有851个中小学孔子課堂。另外,还有70多个国家其中有200多所大学正在努力申办孔子学院。由此可见,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势必会使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三、青年人怎样才能够坚持文化自信

(一)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进文化走进大众,走向生活,夯实文化的群众基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实现文化资源的市场调节,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透过文化发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二)坚持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并不是只要加强了先进文化建设,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古往今来,我们可以发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们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进行对外开放,加大各种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建设。其次,纵观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在放弃自己先进文化基础上还实现了现代化的。“文化虚无主义”提倡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放弃先进文化是错误的。对于青年的我们,见证着生产力高速发展,经济水平明显提高,正在逐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迈进,青年一代现在要加强对文化的保护,要增进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

所谓文化强国,就是要有强大的文化力量,高度文化素养的公民,以及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起来了,经济基础相对较为雄厚,但是,文化是上层建筑还较为落后,如果不能使文化发展起来适应经济基础,那么,上层建筑便不能很好的为经济基础服务了。建设文化强国,应该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在保障每个公民文化需求的同时,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目标满足人民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结语

文化自信,其目的在于民族自信心的恢复与发展,最终以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协调发展。各民族本身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国民同胞之所以存有心理上的差距,是没有端正认识到自身。激发文化的活力,融合时代建设的需求,立足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革命文化,促进文化自信发挥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思想统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波 高德良. 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9.

第一作者简介:郭议,女,1995.09.05,汉族,重庆市南岸区、硕士、重庆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