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舆论导向作用研究

2019-09-10张珂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

张珂

【摘要】:网络舆论是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形式对某些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特殊意见形式。网络舆论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广泛性,网民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发表言论。网络舆论内容复杂,其形成和反应也相当迅猛,使得舆论场工作更难驾驭。如今,新时代新目标要求网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因此,对待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全网民的引导,又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创建网民喜闻乐见的平台,实现网络思政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舆论 导向作用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人民共同思想基础,要运用信息革命的成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像“便衣警察”一般穿梭在网络舆论场中,帮助网民创造一个清新健康的网络环境。利用好互联网,提高公民素质,让虚拟的力量成为推动我国整体发展进程的有形力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一、现阶段网络舆论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网络舆论的积极影响

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国巨变”的短片牵动人心,推动网络舆论的方向趋于一致。网民的爱国情感相继迸发。各大主流媒体紧跟“热度”,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来稳固民心。其次,每日推送的优秀事迹也在刷屏中春风化雨般强化了全民责任感和认同感,增强了人民爱国自信心。人民过去可能需要,但现在更需要这样的红色精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將教育侧重点做出相应的调整,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形成行之有效的力量,与受教育者携手共建美丽中国。

(二)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

现阶段网络舆论与人民形影不离,贯穿到网民的衣食住行当中。新闻转发量、视频播放量、评论无门槛等都贴上了互联网时代的标签,六度分割理论更是在网络新媒体平台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例如: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发生到处理期间,“网络暴力”者和“键盘侠”在网络舆论场上扮演着催命判官的角色,不仅如此,在各种公开发表言论的地方,都有“键盘侠”的身影,他们强烈的主观意识、不负责任的话语让网络舆论场上的人民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如何让“键盘侠”只为一时快感而哗众取宠的恶劣观念得以扭转,需要思想政教育者要着重考虑。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舆论导向作用

举旗帜:导网络舆论正确方向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首先,在重大热门事件中,党和政府要形成自上而下推动力,坚持用新思想新动态新目标对网民生活进行正面引领。其次,要因地制宜,对于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和海外舆论场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引导作用。最后,微博和微信是年轻人思想碰撞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发扬优良作风,做好榜样示范作用,沉下心来对青少年网民进行正确引导,让青少年在互联网时代树立正确三观,净化心灵,做优秀的接班人。

聚民心:筑全网民思想主旋律

习近平指出,“把全党各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民主原则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人民在线上,政府也要上线,人民在线下,但政府不下线。党和政府要用民主办法解决人民的棘手问题,这样才能获取人民的信任,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其次,要坚持民主原则,让网民畅所欲言。让不同年龄、知识水平的网民说“心里话”,进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政治话语引导网民齐心协力筑中国梦。最后,要消除话语霸权,要让受教育者在网络交往中体会到公平公正和相互尊重,避免差异性导致话语沟通坠入裂谷。

育新人:培线上创新型新秀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要贯彻落实示范原则。培养有全局观、有慧眼,有话语能力的网络精英人物,通过领袖号召力强化网民的意识形态,尤其是要扭转青年人的政治冷漠心态,要促使其积极参与网络政治舆论活动。其次,作为权威人物,要善于分析舆论热点,“一语破的,一针见血”式发言,避免舆论方向发生整体偏移。

兴文化:依网络建设文化自信

习近平指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开拓进取,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文化既彰显国家软实力,又始终活跃在人民周围。就像优秀网络作品既作为网络舆论的风向标,又影响着人民的思想和道德涵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扎根人民,线上宣传,线下推广齐头并进,做全民看都懂能产生共鸣的文化作品,实现清新脱俗的政策解读。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发现网络文化工作者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渗透到文化作品中,形成通俗易懂的政治宣传,并不断创新网上舆论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增强受教育者的认同感,争做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的网民。

展形象:规网络舆论正气空间

习近平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络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首先要坚持渗透原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美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灌输方式,既要适应现阶段网民道德观念的需要,又要贯彻落实法治观念。通过螺旋上升的方式,让网民从抵触到被动接受再到主动学习。其次,要在网络舆论中利用科技智能手段,加大奖惩力度,形成精准的监管体系。同时要建立应急预警方案,无死角监控,规范网络舆论场。最后,政府,社会,学校各部门要善于利用网民兴趣周期,因人而异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避免网络舆论演化为网络行为舆论。

【参考文献】:

【1】史林.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与规范浅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1):6-8.

【2】敬菊华,韩凯丽.高校网络舆论生态的构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实现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2):127-129.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
魏则西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探析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