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兴趣激发

2019-09-10逯克刚

广告大观 2019年5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音乐

逯克刚

摘要:以培养小学生音乐兴趣为目的,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对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小学教育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推行兴趣激发教学的观点,认为,通过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积极性,让小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知音乐,从而培养小学生热爱音乐,学习音乐兴趣。

关键词:学生;音乐;兴趣;激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观历史名人,有成就的,往往都是从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开始的,学生想学习、爱学习,对学习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发展成志趣,在学习的途中,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个观点,就是教学活动要尽可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也正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所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或力求参与的心理倾向,怎样对待和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使他们更好的感受、欣赏、热爱音乐就显得尤为重要。

1.依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主要特点

小学生生理特点:小学生一般在6至12岁的年龄。在此期间,他们的身体组织和器官在井喷式增长期。骨骼快速增长,尤其是脚骨长得最快,胸骨横径在扩阔,女孩的胯骨也有所增长。肌肉伴随着骨骼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心肺也在迅速增大,尤其是血管容积和心肺管容积,以及肺活量,比刚出生时增长了近一倍。因为心脏和肺容积增大,使他们更大的能从事剧烈的体育活动,但与成人相比,他们的骨骼,肌肉的增长还是不健全的,心肌的收缩力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功能不够完善。在一般情况下,从生理机制上看,他们与成人相比较是有明显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十分重视。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处在发展到成熟的过渡時期。在此期间,他们有着半少年半的儿童心理特点,既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也不乏对成人的依赖,开始有了一定的自觉性,但还是不自觉地总是反映它的天真。思维的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这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注意力不够专注,易动,易转移,情绪不稳定,感性化,兴趣化倾向明显的独特的心理特点。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不稳定阶段,加之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充分照顾小学生的情感、意志、认识特点,是我们搞好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依据和基础。

2.音乐对小学生心理和精神的陶冶

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音乐使学生精神愉悦,解除疲劳,比如当悦耳的声音通过听觉传到人们的大脑皮层以后,会使人人焕发精神,心情愉悦,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解除疲惫的作用。其次,音乐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比如在大合唱中,在美丽的歌声中,不仅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更能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艺术特长得到展示,找到自信,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很好的成绩。再者,音乐对小学生的智力有促进作用,智力包括想象力、记忆力、分析力、思维力判断力等,学生通过记住节奏和音符,锻炼其能力,这些不仅要手和脑配合,还要注意对歌曲的理解,直至对生活,对宇宙,对精神世界的感悟。

3.目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为兴趣教学法实践提供依据,得到准确、客观的答案,我们走访了陕西省部分小学,问卷随机选择了四个学校的8个平行班,每班随机选择10名同学,共计有效问卷80份,经过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对音乐课态度和情感上58.3%的同学表示喜欢,35.3%表示一般喜欢,6.4%同学表示不喜欢或者讨厌。在对音乐课存在的必要性问题上,有66.5%同学认为比较好,31.4%同学认为是必修课,2.1%同学认为可有可无。那么孩子眼中的音乐课有什么作用呢?调查结果显示,孩子还是很注重音乐课的,81.3%的学生认为学习音乐课是陶冶情操,开发智力,还有18.7%的同学认为音乐课是放松的,快乐的机会,因为音乐课相对于其他课没有考试的压力,课堂气氛也比较活泼。

对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喜欢音乐的学生占大部分,音乐课教学得到重视十分迫切,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改进十分必要,事关素质教育能不能及时得到落实,取得成果。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怎样改善现如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要改变,音乐课不受重视现状。4.兴趣激发的优势和特点

和一般的教学法比起来,兴趣激发为创新选取了对象,确定方向,而且还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动力,增强了学生坚持不懈的克服苦难险阻的精神。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把兴趣激发的优势归为主要三点,其一,学生由被动者变为兴趣者,改变了课堂气氛。在新课改的进行下,让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提高到了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议事日程上。传统的教育理念、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音乐这一学科显得较为被动,尤其对小学音乐课学习。兴趣激发改变了这一传统现象,为新课改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课堂焕然一新,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知音乐。其二,充分照顾了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兴趣激发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让小学生在心情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使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更加的拥有童真,使小学生更加的爱学习,想学习,对学习音乐知识产生兴趣。其三,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使教师对学生更加了解,对教师更加尊重,喜爱,有利于加强教学。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运用兴趣激发之后,学生在上音乐课时积极性变高了,踊跃发言,师生交流轻松愉快,学生有了积极性和主见,敢说,敢唱,敢问,师生关系和睦,课堂温情常在,学生更加热爱音乐课和上课的老师,老师也尊重学生人格,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兴趣激发对小学生的积极作用,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兴趣激发的美好的明天,它不仅给小学课堂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光彩,而且让学生在快乐的心境下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实现了音乐课的本质,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茁壮成长,是真正做到了小学音乐教学寓教于学,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缪仁贤.现代家教心理指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5

[2]  吴玉红.做孩子第一个园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4

[3]  程鸿勋,林格.帮助孩子迈向成功[M].新世界出版社,2003.1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音乐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