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财务报表迷局探析
2019-09-10张学瑾姜彦辰
张学瑾 姜彦辰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我国资本市场趋向成熟。然而企业制度和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为企业发展埋下祸根,企业常因过分追求利益,而存在违规经营和财务造假问题,阻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回顾乐视财务报表,通过分析质疑其财务报表数据真实性并探析其深层原因,最后为防止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乐视网;盈余管理;无形资产
一、 乐视网经营状况概览
2010年8月12日,乐视登陆创业板,成为全球第一家IPO上市的视頻网站,市值一度超越1500亿。然而2016年11月7日,乐视控股董事长贾跃亭的一封陈述乐视近况的对内全员信,将乐视卷入舆论,股价一路下行,市值4天蒸发超过百亿,蓬勃发展的乐视出现危机。2017年乐视走入困境,贾跃亭出走美国,将乐视再次推上风口浪尖。至2018年9月18日,乐视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业内对乐视财务报表一直争议不断,所得税费用为负、少数股东权益巨亏、大额关联交易等均显异常。中央财经大学刘姝威教授曾在2015年发文质疑其业绩真实性,却不被大多数人认可。然而随着2016年乐视财务危机爆发,其报表中的层层迷雾也被陆续拨开。
二、 乐视网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一)研发支出资本化率过高
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规定,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在满足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在实际工作中,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不确定性因素多,资本化率的确定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判断。
一般来说,项目风险越高,项目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越低。乐视耗费巨资研发的超级汽车、乐视手机等项目技术并不成熟,风险极高,理应采用较低资本化率,而乐视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三年来分别为59.79%、63.35%、70.28%,远高于用友、华为、格力等其他高新技术类企业。因此,乐视涉嫌将研发投入过度资本化,进而达到分期减值、摊销、粉饰利润的目的。同时,净利润随着资本化率的增长不增反减,说明乐视研发投入效率并不乐观,进一步印证乐视研发投入过度资本化。
(二)无形资产计量方法存疑
1. 采用直线摊销法摊销无形资产
一般地,影视剧的大部分收入在播映初期实现,其价值随时间大幅度下降,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同行业公司多采用加速摊销法或库存商品法,更加稳妥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优酷土豆在半年到十年不等期间对非独家许可版权使用加速摊销法,独家许可版权用于播放时使用加速摊销法,分销时使用预期收入比例法;搜狐视频在受益期内采用加速摊销法;华谊兄弟将制作的影视剧作为存货在库存商品中核算。
而乐视采用摊销年限按版权授权期限(一般为十年)的直线摊销法。一方面,采用直线摊销法使影视作品版权前期实现的大部分收入没有与之匹配的成本。另一方面,摊销年限过长,不符合其经济使用年限。由此,乐视的摊销方法选择不当使得报表利润虚增,不符合其经济利益实现方式。
2. 将整个影视库作为减值对象
与同行业的暴风影音、优酷土豆、华谊兄弟等对单个影片测试减值不同,乐视针对影视剧库的整体版权价值作为资产组进行减值,即测算拥有的影视剧全部版权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预期可回收金额,与全部影视剧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因而在减值测试中认为不需要对相关版权资产进行减值。然而,我国目前各企业都不存在版权减值的情况,对版权的减值金额均为零。因此,乐视在无形资产的减值处理上不合理,有粉饰报表的嫌疑。
(三)确认大额递延所得资产
2014~2016年报显示,乐视所得税费用数额巨大且持续为负。究其原因,乐视三年来确认巨额可抵扣亏损,且有迅速增长趋势,进而形成大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导致所得税费用为负,其中截至2016年,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63亿元。
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且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才能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乐视确认如此庞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明显是对子公司的经营情况过度乐观。以子公司中亏损最多的乐视致新为例,2014~2016期间分别亏损3.86亿元、7.31亿元、6.36亿元,且并没有转亏为盈的趋势,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都预计将处于亏损状态。乐视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没有坚实依据支撑,大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形成存在不合理。而2016年乐视丑闻频发后,迫于相关部门与舆论的压力,在2017年报中,乐视调减可抵扣亏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使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了92.77%,足见乐视此前在所得税费用项目所做盈余管理数额之巨。
(四)利用巨额关联方交易进行利益输送
1. 利用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其他关联方虚增收入
2015年,乐视向关联方采购金额达27.1亿,销售金额达16.38亿,其中7亿以上形成双方公司间的交易闭环。例如,乐视从乐视移动采购货款和会员分成支出为3.46亿元,又收取乐视移动公司9.71亿元的会员、广告、技术使用费收入,这映射了乐视“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商业模式。然而,乐视并未披露在其经营模式下的会员收入、销售收入如何在乐视及其子公司间分摊,而乐视移动因此收入难以覆盖手机制造成本,利润随手机销量升高反而下降,反映了乐视的盈利是以同一控制下的其他关联方的巨大亏损为基础的,存在利益输送。
2. 利用合并范围内的关联方粉饰利润
在合并报表中,伴随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逐年上升,少数股东权益亏损数额成倍增长。乐视将其非全资子公司作为利益输送的工具,为母公司背负巨额亏损,从而粉饰报表。
乐视控股公司中存在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税率的纳税主体,其亏损的非全资子公司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而乐视网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一方面,乐视受其非全资子公司亏损的影响降低25%;另一方面,通过利益输送而使利润更多集中在母公司而享受所得税税率为15%的税收优惠。
(五)收入确认方法不当
乐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为终端业务收入与会员及发行业务收入,共占总营业收入约80%。但这两种收入的确认都受到外界质疑,存在不当的处理。
1. 终端业务收入确认方法脱离销售模式
乐视销售终端产品的模式为“终端+会员”的捆绑销售模式,因而终端产品销售所带来的收入理应在终端业务与会员业务两者之间分摊。但乐视根据当月实际销售的智能终端产品数量和销售单价确认当月终端销售收入,使捆绑销售的会员费收入一同流入终端业务收入,从而弥补终端业务收入的毛利亏损,给投资者带来终端业务持续进步的假象。
2. 会员费收入确认与成本不匹配
会员费收入的确认应伴随虚拟产品相关风险的转移,即在发行商完成应为会员提供的权益时方能确认收入。乐视用户购买会员后,在会员有效期间,乐视需提供播放流畅、内容丰富的影视库服务,相应地,乐视理应分期确认会员收入。但实际上,乐视根据当月实际销售的服务价格确认当期会员收入。因此,乐视网将虚拟商品销售时点作为风险和报酬转移时点并不合理,会产生收入与成本不配比的现象,并且有利用财务舞弊虚增利润的嫌疑。在众多业内人士质疑声之下,乐视被迫自2016年新增一条对于会员收入的确认政策:“实际销售的服务超过一年以上的逐年递延。”改变了以往一概根据当月实际销售价格确认当期收入的做法。
三、 乐视网盈余管理的深层原因
(一)商业模式冒进
乐视着力打造“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系统”,产业链涵盖了视频制作与发行、电子商务、终端市场、智能汽车等多种业务,旗下包括乐视网、乐视致新、乐视影业、乐视体育、乐视控股等上百家公司。乐视产业链持续拓展,业务领域越来越广,并且将投资重心放在重资产领域。截至2016年,乐视在终端业务与汽车领域“烧钱”累计超过700亿,而这些重资产业务投资力度大、回收期长,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其快速扩张。
但是乐视很多业务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利润根本无法支撑其扩张速度。乐视主打的“超级电视”终端产品,为了抢占市场、赢得用户,以低于成本价卖出,出现越卖越亏的局面,让乐视本就激进的投资战略雪上加霜。
(二)“一股独大”,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从乐视的股权结构看,2015年最大股东贾跃亭持股36.8%,而第二大股东仅占5.4%,形成了一股独大的局面。贾跃亭同时担任乐视集团中多家公司的董事长、CEO等治理层与管理层的最高职务,董事会、高管层的其他成员成为其跟随者,甚至是实质上的一致行为人。公司公告显示,公司所有董事会决议投票中,基本均为五人全票通过,几乎没有反对票与弃权票,进一步印证了近乎一人掌权的局面。
同时,企业内部控制的缺漏,难以有效抑制“一股独大”带来的战略冒进。一方面,乐视并未设置专門的风险管理部门,只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监测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而非提前预估和规避风险。另一方面,乐视将财务部与审计部划为一位,难以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而内部审计工作底稿严重缺失,加剧了审计质量的低下,为过度盈余管理提供便利。
(三)关联方幕后股东同源
乐视利用母子公司间利益输送粉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使子公司背负大额亏损,损害少数股东权益。这一手段的根本依托为乐视控股股东和亏损子公司少数股东的幕后控制人实际相同,均为贾跃亭本人。乐视年报中披露其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中,非全资子公司直至2017年全部持续巨亏。以乐视电子商务为例,其于2014年4月由乐视网、乐视控股和乐荣控股(实际投资人为贾跃芳和贾跃亭)出资组建,乐视持有其30%的股权,同时具有贾跃亭委托的40%表决权,达到实际控制,但40%的委托表决权可以被贾跃亭随时收回,即可根据乐视电子商务的盈亏状况主观控制其是否被纳入合并报表范围。2015年乐视电子商务仅亏损235万元,且其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大,对合并报表影响数额更小,因此将其纳入合并报表之中;然而2016年其亏损达到7.73亿,乐视便将其分离于合并报表范围之外,美化乐视净利润。因此,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背后为同一控制人为乐视进行利益输送进而粉饰报表提供了便利。
四、 建议与启示
(一)企业自身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商业道德
乐视内部股权结构失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为其埋下祸根。企业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明确权责分配,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确保董事会、监事会的独立性与专业性,真正发挥监督职能。同时,也应加强公司管理层的商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从意识上抑制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审计师职业判断与风险意识
外部审计人员应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客观、公允地进行职业判断。但在乐视企业年报出现上述明显差异于同行业企业的异常情况下,乐视2014~2016年的审计报告仍出具无保留意见,只列示强调事项,而未保持专业怀疑态度进一步搜集审计证据。
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可选择性给予盈余管理一定空间,审计人员应保持质疑以发现风险并按实披露,保持自身独立性与专业性,出具合理审计意见。
(三)投资者避免盲目投资
乐视报表的问题早在2015就出现端倪,但仍有大量投资者持续追捧乐视。究其原因,部分投资者被贾跃亭的美好蓝图与不断攀升的股价冲昏了头脑,而忽略了对乐视的基本财务分析。跟风投资不仅会给投资者本身带来损失,也会扰乱资本市场秩序,造成资源错配。投资者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清醒,重视基本分析,不要被一时利益蒙蔽了双眼。
参考文献:
[1]喻凌云.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应对[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18):58-59.
[2]李艳红.基于还原法的利润真实性探析——以乐视网为例[J].财政监督,2018(13):94-100.
[3]竺素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深层思考[J].财会研究,2002(01):38-40.
[4]高熙浓.影视作品版权的会计问题探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7.
作者简介:张学瑾,姜彦辰,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