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学校校园欺凌的几点思考

2019-09-10窦建华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

【摘要】:当校园欺凌悄然在农村学校悄然蔓延时,我们看着心痛,无论如何我们要去寻找根源,尽力的去解决,让孩子们阳光健康的成長。

【关键词】:留守儿童 落后观念 认知偏差

一直关注这个问题很久了,但每次提笔都深深的困扰着我,眼前总是浮现出一些可爱的面孔然后慢慢的消失。非要提到缘由我想到了一些思考和大家交换,以期待共同探讨进一步解决。

一、我对留守儿童的认知

农村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是很被动的,家教的缺失真的很令人头疼,一个班上留守儿童约占了一半,年复一年的这些孩子也习惯了没有父母的陪伴,也就有一部分学生变的懒散了,家里的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很难管教孩子的,管的严厉些,有些父母不愿意,尤其孩子的妈妈会觉得把孩子说骂了,心理难受,因为他们常年在外,只有过年才回来,这样他们自己内心也觉得内疚,只能极大的满足孩子的一些个人要求,而这样的爱是极不平衡的,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会走向两个极端,好的会更加懂事,理解父母的不易,而另一部分孩子则会变得自私,偏激,同时自卑心理也会慢慢的生根发芽,比如同班的孩子父母都在,如遇到大型活动父母来到现场鼓励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一部分父母在外的孩子就会极度自卑,结合上面两个因素,一方面爷爷奶奶管不了,一方面自卑心理加剧,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下滑,可以说这样的孩子离校园欺凌又近了一步。

二、部分教师的落后观念

如果说留守儿童靠近了校园欺凌一步,那在校老师教育的不均衡性则推进了这群孩子迈向了校园欺凌,我们都知道在学校中,很多老师都喜欢好学生,这点不言而喻,但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未必做到关注,我平时也经常参与教师上课的评比,我发现很多老师上课对学生的关注度特别低,上课也是一个人的世界,及时关注了也局限于好学生,另一方面,部分老师也很难和学生沟通,可以说在谈心这一块几乎空白,那么孩子有事情没有父母的帮助,也没有老师的帮助,自然会走向偏激了。

三、部分家长对教育的认知偏差

农村许多家长在外打工似乎是一个常态,到了该出门的时候就要出门,他们对于孩子未来的教育缺乏认知,觉得考上了大学回来后还是就业不了,于是从心理也就慢慢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些孩子的父母给孩子开家长会连在哪个教室都不知道,我们想想都可怕,这样的家长又岂会真的去关注孩子的后天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简单粗暴,不是打就是骂,当然这是部分的,但所折射出的病态就是农村孩子教育的现状。

综合上述这些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把拳头伸向同班同学,在到外班,最后到社会,所以面对这样的孩子教育刻不容缓,但我也知道这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因为现实客观因素让我们很头疼,但我们既然作为教师就要用心对待我们所教育的孩子,多些爱和包容吧!现在的他们真的需要我们,因为至少在目前的现状下我们或许是他们唯一可以信任的亲人。

【参考文献】:

【1】白仓金: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其规避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8年36期

【2】李育红;;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特征及预防策略[J];新课程(下);2018年04期

作者简介:窦建华 1982年10月17日 男 甘肃西和 本科 中二 农村教育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初一年级组组长兼班主任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留守儿童法律权益保护问题及优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