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小初(或初高)衔接的发展研究
2019-09-10陈铖铖
陈铖铖
摘 要:以“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为例,阐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和验收学生的微观素养,检验学生是否达成微观核心素养。鉴别学生是否具有初步的微粒观,帮助没有微粒观的同学建立微粒观,检验学生是否具备微观探析的能力,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微粒观解决宏观问题。学习微粒观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学习宏观服务。掌握本节课的微观核心素养,能为高中继续深入学习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关键词:微观素养;微粒观;微观探析;衔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是建立在分子、原子等微观层面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高中化学核心素养。那么这些核心素养对九年级开设的化学课起到什么作用呢?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微观结构分析认识物质宏观的变化,最终达到能用微观知识来解决宏观问题的目的。这就难免会应用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物质构成的奥秘”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涉及“微观探析”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微粒观的基本素养,建立初步的微粒观,结构决定性质的应用。“微观探析”和“宏观辨识”一起构成了学习化学学科的最基础的核心素养,在五个核心素养中其起到最基础、最重要的作用。
由于本节是复习课,其目的是对“微观探析”核心素养进行验收,检验学生是否具备微观探析核心素养。鉴别学生是否具有初步的微粒观,同时帮助没有微粒观的同学建立微粒观,检验学生是否具备“微观探析”的能力,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微粒观解决宏观问题,使学生了解到学习微观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学习宏观服务。将本节课所涉及的“微观探析”核心素养掌握后,会对初高中化学的学习起到衔接作用和给未来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论文也是围绕本节复习课进行的,将本节复习课的教学过程分成三个环节,分别是课前、课上和课后。
1.课前
在课前,教师需要安排学生做很多的工作。如可以布置学生画出本章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自己梳理原子、离子、分子和元素的相关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可以自主建立初步的微粒观,教师也能初步验收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的微观素养,对于没有达成基本微观素养的同学,教师可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指导。本阶段的目的是初步验收学生的微观素养。
2.课上
在本节复习课中,学生是本节课的主体。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学生说微观的三种粒子
教师通过“微观粒子构成了大千世界,哪一种粒子最先被揭开神秘面纱,哪些科学家做了什么贡献?”发问引入本节复习课。让学生沿着化学发展史一起研究微观粒子和元素,
在情感的角度先与学生达到共鸣,使学生懂得学习化学史的意义。课上请自愿发言的同学来展示他们所理解的微粒观。
从复习原子入手,让学生汇报原子的概念、特征、表示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感受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能够从定性到定量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等。通过课上汇报,鉴定学生是否达成了微观核心素养。如果没有达成,应该让其他同学继续补充,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和总结,这是复习课应用到的过程与方法。
汇报过程中,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分析、评价、再引发,以确保學生能正确地认识微观粒子,建立初步的微粒观,并能应用“结构决定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本节复习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按照相似的方式依次复习离子和分子。
本阶段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微粒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离子反应内容,是对初中离子相关知识的深入研究,使学生深刻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2)学生说微观和宏观的桥梁——元素
教师通过“为什么要学习元素?”发问引入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元素”。元素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点评学生汇报学习元素的意义,使学生能对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进行辨析,能对化学式和化合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观”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本节课的价值观,目的是让学生能探析微粒观,深度理解结构决定性质,并对本节课难点的学习和掌握进行验收。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从元素化合价升降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是将初中学习的化合价知识进行升华和应用,引发学生对电子转移的思考。而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中,根据初中化学中简单介绍的元素周期表进行深入学习,将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作为重点内容。将元素性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内容结合起来,使“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3)设置课堂检验
课上实行小组学习制,每个小组有四名同学。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设置课堂抢答环节。抢答的规则是分组抢答,先设置各组组员间的抢答题,组长作裁判。再设置组长间的抢答题,全班同学和教师一起作裁判。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分层检验同学的核心素养达成情况,同时能够提升尖子生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微粒观,能否用微粒观解决问题。教师再做最后的总结。
本阶段的学习目的是在课堂上再次验收学生微观素养的达成情况。
3.课后
课后教师继续关注学生今后的学习,此时的教师充当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规划师。通过这节复习课,引入元素为化学学科提供了官方语言,为研究微观物质提供了方便。元素是宏观和微观的“桥梁”,这个“桥梁”搭建扎实了,才能帮助我们研究大千世界,同时也为学习高中化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初高中衔接做好铺垫。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但是对于初中老师和学生,如果提前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素养,对未来的高中学习会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
相信在微观素养掌握之后,再学习高中化学相关内容后,又会对微观核心素养有着飞跃性的提升。纵观整个化学学科,化学学科素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这个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逐步渗透和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尝试和创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师也应当遨游在学科素养的长河中,不断摸索前进,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秀阁,蔡明建.“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认知诊断研究[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38(13).
[2]丁河玉.“离子反应”教学中怎么落实化学核心素养[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