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09-10颜明
颜明
摘 要:中国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说过:“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美术课程作为中学的基础文化课,其生动有趣、色彩鲜明更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江泽民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事物要发展进步,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关系到祖国未来的教育也如此,更要创新。但创新能力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的后天引导与栽培,因此,在美术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在此,笔者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老子曾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不仅为学生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更为学生创新提供了创作源泉。如在学习第四单元主题三《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历代以来有名的房屋建筑的图片。同时,我们既可以向学生讲解建筑设计的历史背景、起源发展,也可以让学生试着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画出一件自己创作的房屋作品。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创新提供了创作思路和素材。再如在学习第四单元主题二《人作与天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我国古代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的图片,并向学生讲解我国圆明园的兴盛与衰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拥有的丰富理论知识不仅能够让其结合历背景更深层次地理解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建筑结构和特点,还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和创新思维。
没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支撑,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应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创建和谐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环境是影响一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同理,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应在美术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放松、快乐的和谐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如在学习第十课《卡通形象设计》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卡通动画片引发学生课堂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曾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过《哆啦A梦》动画片,动画片讲述的是一只来自未来世界的猫型机器人——哆啦A梦,它受主人野比世修的托付,回到20世纪,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先进奇妙的道具帮助主人公大雄处理各种难题。教师通过播放《哆啦A梦》的动画片将学生带进一个奇妙、充满想像力的世界,引起学生无意识注意,为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新鲜的创作素材和宽松的学习环境。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教师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为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三、鼓励学生想象力,加强创新能力
美国著名学者西奥多·莱维特曾说过:“创造力就是想出新鲜事物,创新就是制造新鲜事物。”中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阶段。针对中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如在学习第五单元主题二《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系统性的讲述民间美术的悠久历史和创作特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带有浓郁乡情的美术作品《春染湘南》,让学生体会民间美术文化中对家乡热爱和对故土难离之情,激发学生创建出一幅描绘自己家乡的美好蓝图。学生在创建美好蓝图时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思维,无论创作出的作品如何荒诞、离奇,教师都需鼓励并尊重。教师教学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想象成果,不仅能拉近师生关系,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德国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启航的翅膀,教师只有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遥遥领先。
如今社会背景下,美术课不简单是学生轻松娱乐的课程,更是一门极具现实教育意义的学科,美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以美育人、育完美人”。作为一名奋战在基层的美术教师,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务必要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美术想象力,激发创造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生军.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公民意识的人才——历史教育终极目标的思考[J].学周刊.2012(20)
[2]莫凯华.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6)
[3]费佳.转变知识建构方式,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对花溪区某小学的调查分析[J].贵州教育.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