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研究
2019-09-10付华英
付华英
摘 要: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本科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文章分析了微观经济学课程及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学生学习特点,并结合自身多年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经验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经济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5-070-06
一、引言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和运用微观经济学所反映的市场经济理论,能较为透彻的理解基本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把所学的理论用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现象和问题。此外,学好微观经济学,对于后续的宏观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后更高层次的深造以及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抽象性、综合性、复杂性,理论多变、数学运用多、分析工具多样性等特点,经管类学生尤其是地方院校文科占比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准确理解和有效运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是每位授课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特征
1.经济理论有特定的历史性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经济现象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对经济现象的高度抽象概括,且这些抽象概括的理论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前提,在理解和应用上不能割裂经济现象特定的历史性。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了解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学术背景,那么就很难掌握经济理论的历史渊源,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也将是片面的、零星的。而现在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对大多数理论缺乏充足的历史背景介绍,这是每本教材都无法避免的缺陷。而且经济学理论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前提,是由国外的经济学家对本国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符合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教材中的很多假设、模型、案例均有浓厚的西方色彩,这些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方式均有所不同,使得学生不能深入了解和运用相关经济理论解决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问题。
2.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和变动性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生产者和单个消费者,以价格理论为核心,主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形成了众多理论学派(如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产生了众多经济学论著、代表性人物及主要理论观点,有些经济学理论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但也有一些经济理论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同时,学术界不断有新理论、新观点以及新方法补充到原有理论体系中,或进一步巩固强化了原有理论地位,或对原有理论观点提出挑战,或构成一个新的微观经济学研究学派。学生在学习不同学派理论时,会疑惑同一个理论不同的经济学家观点会不一致甚至相悖,而且一个经济学理论竟然会有例外的情况等。
3.理论性和逻辑性强,内容较为抽象难懂
微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体系,其理论体系是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理论成果的概括总结,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庞大、关系繁杂、观点众多、联系紧密的经济理论体系,这就决定了微观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学生较难理解。同时,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定律及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基本假设条件之上的,即完全信息、完全理性、完全竞争,而这三大假设是建立在非常理想的状态下,在现实经济中几乎不存在。而背离假设或假设条件发生变化来讨论经济理论,这些理论将不再成立,甚至是错误的,因而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4.研究方法数学化
微观经济学理论是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总结,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并经常在一定假定条件下归纳成各种数学模型,广泛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论证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如需求函数、供给函数、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利润最大化等,求最大值(最小值)、求两条线的相切点或相交点等数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中应用非常普遍,大量使用图形和数学模型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但由于太抽象,对数学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来说,理解运用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如何将经济学理论用数学式子来表达并进行求解。初级微观经济学(普通本科院校所用教程)所涉及的内容多强调模型、公式的结论和运用,而非模型、公式的推导,很多学生会疑惑最终的结论和运用到底起源于何处。
5.分析工具多样性
微观经济学使用的分析工具众多,如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邊际分析、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等, 特别是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这些分析工具运用广泛但不易掌握。除此之外,微观经济学教材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经常会把复杂抽象的经济学问题转化成浅显易懂的数学图形,如在讲解消费者均衡时,就是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的相切点来解释消费者均衡,并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的变动解释模型中相应变量发生改变时均衡将出现怎样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候,既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功底,又需具有较强的图形分析及理解能力。
6.内容繁多,教学时间较少
微观经济学体系庞大,内容繁多,覆盖范围广阔,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的学生一般在入学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安排微观经济学课程学习。目前各高校常用的初级微观经济学教材有马工程编写的《西方经济学(上册)》,曼昆著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高鸿业著的《西方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和黄亚钧著的《微观经济学》,这四本教材分别有9章, 22 章,11章和16章,每本教材几乎都涵盖了需求和供给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理论、公共产品、市场失灵等内容。由于课程改革等原因,一般地方本科院校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学时只有 32个学时或者48个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教授如此多的经济学内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比较大的压力。
三、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学生特点
1.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欠缺
引入案例理解经济学理论十分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和训练学生真正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能用已掌握的基本原理再去分析其他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经济现象,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理论真正能够联系实际。而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这些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明显不足,容易导致学生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经济学理论知识去解释并服务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将经济学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学生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
经管类招收的学生以文科生为主,肇庆学院经管类部分专业的文科生占比高达70%,这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而理性认识较为匮乏,学生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经济学家的生平及有趣的小故事很感兴趣,而对数学推导、数学证明、数学公式、图形以及表格等内容则不习惯接受。微观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和政治经济学差别最大之处在于它广泛使用数学工具进行经济分析。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对许多经济理论的深刻理解,要求学生需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历史知识、社会学知识以及数学知识,既要有感性思维又要有理性思维,缺一不可,这就对经管类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很多同学偏重于感性思维,在理性思维上比较欠缺。且学生间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使得部分学生不善于在学习中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创新能力和实操能力都较差。
3.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
微观经济学中很多理论的建立需要利用数学模型加以分析推导,因此需要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数学知识。但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招生的学生大多是文理兼收且文科生多,这些学生普遍存在数学思维能力不足而人文历史知识储备丰富,这样的知识构成使学生容易接受定性分析的学习方法,而不容易接受采用公式、数字、图表、模型证明等定量分析的学习方法,往往会对微观经济学中的数学分析望而生畏,甚至产生抗拒心理。虽然经管类的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微积分(或经济数学)课程,但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经管类专业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要求与理工科专业的要求有所不同,他们只需学习较为简单的经济数学,经管类研究生考试数学考的是数学三。这样的知识结构特点,导致经管类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究。进入大学以后,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降低,认真学數学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多为考试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存在一定的阻碍。
4.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我约束性
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的主动性、自我约束性以及努力程度相对重点本科院校较差。加之随着4G网络的全方位覆盖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学生很容易沉溺于碎片化的感兴趣的信息中无法自拔,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对新鲜事物颇为好奇,自主时间相对较多,自我约束能力不足,上课通过手机看视频(抖音的突然爆红就是例证)、打游戏、购物、微信聊天等已成为大学课堂的普遍现象,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更多的挑战。而大多数地方院校仍较多采取传统的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考察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以及参与课堂的机会,使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干扰。
5.固有的思维模式较难转变
学生在高中的政治课学习中会涉及部分经济学知识,尤其是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到大一时经管类专业会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学生长期受这种理论体系的熏陶,会形成固有的经济思维模式。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存在差异,当学生接触到另一种体系的经济学时,会和固有的思维方式发生碰撞,让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如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还是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还是劳动力和资本作为要素投入共同创造国民收入等等。两种理论体系不同观点的碰撞,使学生思维模式发生混乱也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相同起源、本质差异、两者互补性等介绍清楚,引导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四、地方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完善与创新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间通过探讨问题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尽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微观经济学是内容繁多、理论性强的专业基础课,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内容是有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求精而不求多,在讲清讲透重点和难点理论之后,可列举经典地、有代表性的现实案例,启发引导学生提出个人观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讲“替代品和互补品”时,可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启发学生说明“替代品和互补品的特例”,同时结合肇庆当地产品中的“飘雪和鼎湖山泉”来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收信息转换为主动分析问题,而且用身边熟悉的产品作为案例,学生会觉得学有所用,可培养学生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时,教师提问的问题应该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难易应适中,回答量应适当,而且提问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在课堂口头提问,也可以在课后布置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资料,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辨能力。
2.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选择和确定微观经济学课程知识点之后,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该知识点分析、研究问题,并对问题各抒己见,以自主思考、相互讨论、总结学习的方式展开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这种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能够培育学生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讨论式教学主要采取如下步骤:首先,教师选定研讨的知识点,可以选取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或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其次,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资料分析总结;最后,对知识点展开小组讨论或者全班交流,教师需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所讨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点评并进行正确引导。
3.拓展式教学
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为以后其他科目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因此,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微观经济学自身范畴,而要拓展到其他相关学科,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增加学生对其他课程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交叉学科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微观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时可以和物理学中的弹性相对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和心理学相联系;寡头垄断可以和邮电局的发展历程相联系。这样,在进行微观经济学教学时,就能将古往今外等身边发生的经济现象作为微观经济学的实证来源,将理论教学中的抽象性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4.对比式教学
对比式教学就是将两个相近的元素进行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学生印象。在微观经济学的对比式教学中,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其一,体现在中西方经济学理论、经济现象的对比上,由于微观经济学是以西方社会经济现象作为背景,教师在授课时可选取有差异的中西方经典案例,让学生比较分析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经济学现象的理解。如在讲解“理性经济人”假设时,可比较中西方文化争论中的“人性善还是人性恶”等。其二,体现在微观经济学本身知识点的对比上,微观经济学本身有许多相似或近似的知识点,如在重点讲解消费者均衡也就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相切后满足的条件时,可引导学生将生产者均衡和消费者均衡满足的条件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两个均衡满足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加深记忆。
5.实验式教学
微观经济学的很多理论是通过数学模型来展示的,尤其是通过图形来诠释,熟悉图形才能彻底掌握理论的实质。图形具有简洁、明了、方便、直观的优点,这也是微观经济学大量使用图形来分析经济现象的原因。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可以利用office软件中的excel进行实验教学,肇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经济学教学团队已经出版了《微观经济学实验教程》,该教程引导学生把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通过excel软件进行重现,学生自己作图后会发现微观经济学中很多图形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对比性,如无差异曲线(等效用线)和等产量曲线、预算约束线和等成本线的形状极其相似;消费者均衡和生产者均衡都是两条线相切而不是相交的结果,可以求均衡点的值,而且均衡时满足的条件也几乎一模一样等。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利用图形进行对比学习,做到温故而知新,也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各个经济学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式教学中发现,能让学生参与其中的课程,学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画图做实验上,玩手机、走神的概率大大降低。且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生更注重实操性和实用型,实验教学恰好可以满足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的需求。
6.习题式教学
微观经济学课程较抽象,各个章节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很多知识点都与数学联系紧密,若能在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基础上,再配合相应的习题练习,则学习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师在讲解完经济学理论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的知识点后,要安排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讲解后还需要给学生布置课后相关习题。每讲完一章内容,可给学生准备一套练习卷或测试卷,练习卷和测试卷的题型应尽量丰富,可囊括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作图题、计算题和课外拓展。这些习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习惯和能力。
7.案例式教学
各地方本科院校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多采用案例式教学,经济理论本身就是对现实经济现象的经验性总结,因此很多生活中的热点经济现象都可以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很多经济行为的结果符合经济理论预期,这也是案例式教学产生的根本原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经济现象都可以作为案例,在进行案例设计时,需注意整体案例的选择和具体案例中的理论内涵都要有针对性,一定要列举相关经济现象中最具典型性的事件作为案例来进行讲解,突出该理论在经济现象中的中心地位。案例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案例多采用图像、声音、视频等模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8.教学模式多元化
在地方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中,一直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在引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实验教学、讨论教学等教学模式后,会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课时不足会更加凸显。为此,可利用教学模式多元化来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微课、慕课(MOOC)以及翻转课堂等一系列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已成为全球教育的新趋势,可利用这些教学工具实现微观经济学知识点的发布、讨论及考核,还可以利用当前各高校大力建设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如“学堂在线”“MOOC学院”“中国大学MOOC”等)来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的堂外讲解、分析,这些网络资源库既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各种各样的案例,又能够帮助学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鲜活生动的经济实践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而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探索的兴趣,赋予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以更大的弹性,满足了地方院校学生碎片化的学习需求。这样可以达到多赢的效果,其一解放了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微观经济学知识点的设置、组织、更新;其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随时随地都可学习微观经济学;其三可整合全球优势资源以及最新经济热点来激发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热情。
9.考核多样式
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经管类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考试科目,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将其考核成绩的评定划分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这直接导致学生不注重微观经济学课程平时的学习效果,只关心考试是否过关;这种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考核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在期末时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考完就忘。因此,在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在注重结果考核的同时兼顾过程考核。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微观经济学考试现在的比例分配是20:20:60,也即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提问、讨论成绩等)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此外,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并撰写文献综述和读书心得,引导学生进行小型的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开展综合项目PPT演示,并将其文献综述、读书心得、小型调研报告和PPT演示进行整理,依据数量和质量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结语
微观经济学理论抽象复杂,数理统计、图形分析繁多,内容体系庞大,覆盖面广,而地方本科院校的经管类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能力差,理性思维欠缺,在结合微观经济学和经管类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地方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应尝试创新多种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应设计相应的实践与互动环节,增加实验教学所占的比重,调整考核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吉粉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8(36):169-170.
[2]何大安.互联网应用扩张与微观经济学基础——基于未来“数据与数据对话”的理论解说[J].经济研究,2018(9):177-192.
[3]罗丽琼.《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基于行程式考核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6(20):164-165.
[4]孙小民.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西安文理学院分析[J]. 中外企业家,2017(3):217+271.
[5]杨秋鸾.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80):125-126.
[6]苏素.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经济学课程研究-基于全国高校调查和重庆大学課程建设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5):139-140.
[7]魏布谊.工商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227-229.
[8]苗洪亮.关于微观经济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7):113-116.
[9]尚林.慕课融入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微观经济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2017(7):47-49.
[10]洪丽君.培养应用型人才视角下《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J].质量与安全,2017(8):190+197.
[11]魏满涛.《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2(10):191-192.
[12]张志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浅谈[J].当代经济,2012(2):108-109.
[13]胡奕璇,胡章茂.参与式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劳动保障世界,2017(1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