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工业设计在残疾人出行方面的应用与优化

2019-09-10张泽山龚正玉

现代盐化工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需求

张泽山 龚正玉

摘   要:工业产品设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化的人,这要求产品设计要满足其他诸多门类设计所不能达到的高度,人的需求无论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变化,总的可以概括为4大类,包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如今,随着经济的进步,人们对物质等方面的需求也处于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特种领域,如为残障人群设计产品时,其要求会更为严格。残障人群在社会中是弱势群体,关于残疾人的出行设备设计、医疗器械设计和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有关残障人群出行产品设计、医疗器械的设计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理论来指导,要想使产品设计行业基于身体残疾人群的进行人性化设计看似是不可能的。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残疾人交通用品设计的特点和方法,分析了残疾人交通用品设计中的人性化、安全性、经济性、社会性和社会性等因素,阐述了残疾人交通用品设计中设计与生产的关系。

关键词:肢体残疾人;需求;人性化设计;轮椅设计

在中国,不同程度残疾的人数已经超过8 500万,每15人中就有一人有残疾,其中四肢残疾者约占总人口的1/5,他們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残疾人在社会中是一个弱势群体,处于特殊地位的特殊群体。这一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与健全人不同。首先,针对残障人群,一方面国家要重视、关怀残疾人,社会要理解和帮助残疾人,残疾人的完整服务业要支持残疾人。其次,更重要的是,针对残障人群的出行类产品设计要人性化,具有人性关怀。基于残障人群出行设备设计现状与存在问题,进一步探究其有关产品的设计原则与应用及优化措施。

1    工业设计思想指导下的肢体残疾人产品设计

1.1  人性化的肢体残疾人产品设计

设计的“人性化”概念被广泛提出和传播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多元设计理念与多元文化碰撞而诞生。那时的设计师们早就意识到产品应该与人和自然高度和谐、统一。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在数字信息技术的21世纪,人性化设计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引起人们的共鸣。人性化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样,以人性化为中心的残障出行产品设计也格外深入到残障患者的心中。

1.2  人性化设计的思想内涵

季羡林教授是我国备受尊敬的国学研究泰斗级的大师,在他的文章和著作中,多次提到并提出了自己对天人合一的看法。他的观点大致是,平民(即人)与无所不包、婀娜多姿、千奇百态的自然应该相互理解、和谐共存,这与西方的观点是一致的。从始至终,天人合一的看法与人们坚持主张“人定胜天”与“征服自然”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共存能否和谐,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和环境的优美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人造事物对自然的好坏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安全,即人与人造事物的和谐也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密切相关(即人与自然的和谐)。

1.3  产品中的“和谐”是设计师所要追求的设计内核

笔者记忆中的“和谐”一词,在印刷媒体、网络等媒体上已被滥用,从每个人的嘴里都脱口而出。在这里,我们将讨论设计中的和谐因素,什么才是设计中的“和谐”要义,笔者认为设计中的“和谐”主要体现在设计产品的人性化。一个产品是否具有人性化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点来确定:(1)产品造型是否有趣,能否从视觉上给消费者美感,从心理上给人愉悦感。(2)产品功能是否完善,既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又应满足消费者深层次的精神需求。(3)产品的反馈功能,及时地将信息反馈至产品设计,特别是关于残障人群的产品设计尤为重要,及时的信息反馈不但可以使用户与产品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还可以使残障人群获得必要的情感关怀。

2    残疾人出行辅助产品的设计要素的研究

2.1  以人为本的设计要素

“以人为本”是工业设计的宗旨,纵观设计史,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设计就出现了早期“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是在现代设计出现之后。究其原因是因为“以人为本”的概念要建立在为公众服务的基础上。无疑,残疾人出行辅助产品的设计更要遵从“以人为本”的理念。

2.2  工效学设计要素

传统手工艺品时期的设计是人类工效学的发展初期,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成熟化是通过雷蒙·罗维等一系列产品设计先驱的共同努力而实现的。今后,它的发展将更加关注人与机器与环境协调发展。目前,它的发展已经覆盖了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部分,人机工程学的发展是“以人为本”设计的基础。

2.3  产品设计对弱势群体(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的关怀

弱势群体一词是从英文词组Social vulnerable group翻译过来的。根据社会弱势理论,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社会资源配置上具有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低、承受能力弱等特点。

弱势群体是指社会中的人,由于先天或后天条件的制约,缺乏较强的竞争力,很少或根本没有占有社会资源,因此只能获得有限的社会职业选择机会,缺乏抵御风险能力的同时,也缺乏依靠自身努力改善其处境的可能性,并且在政治、文化和心理上都被边缘化。

因此,人性化的残疾人出行辅助产品的设计还承担着使弱势群体由“弱”变“强”的社会责任。

2.4  产品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产品的合理性:产品的功能是否合理,在残疾人用品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设计不合理容易造成使用不当,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残障群体辅助产品设计要素中的合理性是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和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产品结构和工艺的合理性、产品的设计和定位、产品的人员和机构,都是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检验依据和实践证明。产品实用性:产品必须具有基本的技术功能和使用特点,并保证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品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    基于使用性的老人助行产品设计原则

3.1  多功能设计

增加功能的数量可以减少产品的数量,但是功能太多会导致产品设计过于繁琐。因此,多功能设计应采用合理的功能集成方法,包括相关功能集成、时段功能集成和添加功能对象。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残障群体助行器都是同质化的,大多是针对同样的情况设计的。当老年人在各种生活环境中,如扶手、行走、坐厕等多变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功能结合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3.2  使用行为可认知

使用行为认知即用户对产品使用方式的认知。有效的认知过程可以降低用户理解产品操作的难度,给用户带来更愉悦的内心感受。使用行为认知的原则如图1所示。

老年人产品设计认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老年用户的基本常识为设计元素。

(2)建立产品功能按钮与操作结果的直接关系。

(3)减少产品分析的步骤,简化认知过程。

(4)避免老年人对操作理解产生歧义和失误。

(5)利用老年人或环境的不利因素,将其转化为有利因素,减少误差。

3.3  人机工程设计

残障群体助行器的尺寸应遵循人体工程学,给人们带来更舒适的生理感受。然而,某些特殊情況下,一些“不合理”的设计会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安慰,例如,法官椅采用高靠背,以显示其威严,给法官带来一种社会地位高的心理优越感。人体工程学设计可在不同环境中改变设计维度。因此,运用人体工效学,要在设计中考虑助行器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可能性,对不适合人体工效学数据库的特殊情况进行定制,并考虑不同群体使用同一产品的使用场景。

3.4  提供更多的服务

如果说传统的产品设计关注的是内容,那么可用性设计则是以用户为中心,关注更多的利益相关者、环境、过程和系统服务。服务的目的是通过服务工作增加产品的潜在功用并创造附加价值。这种以服务为导向的产品设计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可以激励人们不断创新,通过新的形式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

3.5  环境适用性

环境适用性是指考虑对产品产生不同影响的地理环境因素,不同的环境差异会对产品功能要求产生相应的变化。环境差异包括温度、气候、湿度、气压和地理环境、室内、室外、光滑等。例如,中国有很大的地区差异。电压力电饭煲的发明,可以在高原地带用电饭煲煮饭。因此,残障群体出行产品设计应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将可能的环境解决方案集成到产品功能中。

4    结语

设计的核心是人。只有以人为本,把人的需要和发展作为设计的根本依据,才是真正优秀的设计作品。因残疾人的特殊性,要求设计人员认真、细致地思考,以残疾人的身心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交通设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之不仅成为残障群体的一种代步或助行工具,而且成为残障群体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是设计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孟   闯.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可持续设计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14(2):81-83,91.

[2]许喜华.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李佩佩.关于可持续设计理念下情感化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4]薛亚平.工业设计中的可持续设计思想[J].美与时代,2014(3):86-87.

[5]傅黎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6]薛澄岐,裴文开,钱志峰,等.工业设计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7]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人性化设计需求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浅析城市公园的人文表现
高校图书馆阅览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城市居住区的人性化设计
产后访视服务质量与需求调查分析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