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2019-09-10姚晓玲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0期
关键词:实际应用情境教学内涵

姚晓玲

摘要:“创设情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有效的语文情境教学,也为我们当前语文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本文对情境教学的内涵、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内涵;作用;实际应用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就是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核心,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形象、具有情绪色彩为主体的具体场景有目的地引入到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们理解教材,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情境教学,主要是针对语文的教学提出的,语文教师们可以利用音乐、绘画、视频和其他图片等,将课文中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例如,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做角色扮演、课内游戏等将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这样就会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境。情境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将生动的现实画面引入到课堂课本的知识中,增加学生的认知,便于学生们感受与理解。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情境教学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生由于年龄与认知的自身特点,好奇心强,但是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差,对具体的事物有依赖性。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教授书本知识,学生们无法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阻碍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思维能力创建教学情境,结合社会和生活的常识与场景,创设形象化的场景,促使学生们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情境教学的开展,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相适应,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理解能力。

(二)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语文教学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讲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是主体;学生为客体,长期被动的听老师讲课。情境教学改变了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引用生动的情境模式,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创造情境,使得小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愿意学习课文。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桂林山水》中,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者游记的小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亲眼看到桂林山水的彩色画面,增加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传统应试教学的理念对许多教师的影响很深。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听课状态,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和习惯,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地位与重要性,可以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这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增加对语文课程的喜欢,主动将语文知识不断的应用到实践中去,有效的提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结合实际生活,创建教学情境。小学生是否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情境教学是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语文课文中,大多作品都是对于实际生活的反映,内容来自于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在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创建教学情境;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描绘画面,呈现形象;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将课文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共鸣等等。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精彩的课文,这些文章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利用好课本上的资源,为学生设计与主题相应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及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思想精髓。比如说,教科书上出现小桥、流水、花香、鸟鸣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多媒体设备充分地利用起來,找到一些有这些意向的图片设置一些动画声音进行情境的再现,学生在这样生动、丰富情境的刺激下,感知力与想象力等都可以得到极大的拓展。例如,教学《翠鸟》这篇课文,教师在教学前可以提问:“你们知道哪些鸟?”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播放关于翠鸟的视频,让学生们看到翠鸟的样子,听到翠鸟的声音,加深对翠鸟的实际印象,进而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

(二)深入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小学语文的课文中,都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特别是新课改下的语文课文,作者抒发的情感更具有鲜明性和层次性,这一点为情境教学的施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包含情感的课文更容易触发学生们的情感。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中,也要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首先要充分了解作者的情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的情感,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到形象的同时,也会因为美感产生愉悦,进而会持续地对这种情境投入注意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作者的思想境界引入到学生的内心,鼓励学生们思考与想象,使学生的真实情感与作者的思想情感相结合。让学生们随着创设的情境产生或热爱、或憎恨、或愉悦、或悲伤的态度体验与情感,從而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描绘祖国山河的课文《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带领学生们去旅游的情境,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体会到祖国山水的秀美和壮丽,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刘胡兰》、《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文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结合音乐或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将课文中描述的英雄形象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让学生们带着感情大声朗读,激发学生悲壮崇敬的情感。

(三)优化情境,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再创情境。现行的语文课本选材涉猎范围广泛,包含历史史实、天文地理、童年趣事、历史英雄等,入选的文章情文并茂、生动形象,向小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生们可以在课堂里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受,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因此,教师创建的情境也应该是开放的,学生们可以在老师创建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相互交流与合作,利用课下的时间与资源寻找问题的答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创设教学环境带领学生们共同参与学习,在下一次课上需要根据前一次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再创情境,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探究意识也得到锻炼。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或者制作各种动物脚印的模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共同参与,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上设置下雪的场景,填入课文中小动物的动画,生动的展现小动物脚印在雪地上的画面。通过这个场景,发现课文中提到的小狗、小鸡、小马、小鸭,但是却没有青蛙、蛇之类的动物。课后学生们会对此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到有些动物会冬眠,所以下雪天不会出现在雪地里。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利用有效情境创设进行的教育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是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实现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实际生活,创建教学情境;其次,将学生引入情境,感受情境,在情境中产生感情的共鸣,深刻的理解课文;最后,优化情境,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再创情境。有效的语文情境教学,也为我们当前语文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将使我们渐渐接近、甚至最终达到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将引导我们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来凤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实际应用情境教学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