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2019-09-10杜凤英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0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解题能力学生

摘要:为了提高现代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展开分析,分析主要阐述学习解题能力组成、培养策略。通过分析可知,学生解题能力主要由知识应用能力、主动性思维、问题认知能力三者有关,因此要培养解题能力,就要以三者为导向展开针对性的培养,在三者均得到提升的条件下,即可实现培养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解题能力

0.引言

在很多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可见,学生在学习时均表现出良好状态,对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但在日常测验、作业当中,学生却无法发挥应有水平,可见学生解题能力相对较弱。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教学中还没有认识到学生解题能力的组成,认为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可以得到提升,但实际情况证实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要正确提升解题能力,还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来培养。

1.高中数学教学学生解题能力组成

1.1知识应用能力

知识应用能力是指人面对问题时,根据问题范围将理论知识代入其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这一点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很多学生因为教学理论化的影响,只能对课本范围内的问题进行解决,但面对实际问题却无法将知识代入其中,说明其知识应用能力较弱,且因为该项能力弱导致学生无法解题,可知知识应用能力是解题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例如某学生在《统计》单元中,可以对课本内提到的“分层抽样”问题进行解答,但如果在测验或作业当中提出“财务工作者如何进行分层抽样”的问题,该名学生就很难解决问题[1] 。

1.2主动性思维

人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需要先识别问题,再解决问题,其中识别问题属于人主动性思维下的行为,因此当学生不具备主动性思维时,就不会对问题进行识别,相应后续行为也不会开展。这一问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同样存在阻碍,例如某教学当中,教师围绕《三角函数》单元提出了两个问题,问题在形式上比较相似,而学生面对这两个问题并没有主动进行识别,错误混淆了两者,可见主动性思维对学生解题能力存在影响。此外,主动性思维在学生解题过程当中也存在影响表现,即学生在解题中难免遇到难题,在缺乏主动性思维时,学生就不会灵活的转变思维来度过难题,而是“钻牛角尖”,这也是解题能力弱的表现。

1.3问题认知能力

同样在人对问题进行识别时,问题认知能力将决定人识别结果是否正确,即在识别过程当中,如果不具备良好的问题认知能力,则代表人无法对问题进行定义,相应就不能将问题与对应的知识连接在一起,说明问题无法被解开,可见问题认知能力对人的解题能力有影响表现,这一点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也是一样。

2.高中数学教学学生解题能力培养

2.1知识应用能力培养

知识应用能力主要强调学生的实操水平,就这一点要培养学生该项能力,应当在数学理论教学以外,增加实践教学部分,通过实践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来实现培养目的。实践教学的设置必须与理论教学结合,即围绕理论知识点,设置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障培养教學工作顺利开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实践教学内容如何变化,都必须贴合学生的生活,否则会因为学生对实践活动不了解,导致问题认知有误的现象。例如某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围绕《古典概型》知识点先展开了理论教学,后结合学生生活提出了“在10个苹果、2个苹果模型中,随机抽取3个,这3个样品中是否一定包含1个苹果”的问题,这一问题下学生将会联想到实际场景,并进行逻辑推理,相应得到正确答案[2] 。

2.2主动性思维培养

通过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可以使学生具备根据问题确认知识范畴的意识,但这一意识运作的前提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定义问题,就这一点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培养方法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引导式教学、想象力教学,各部分具体内容见下文。

(1)引导式教学

引导式教学是在大致范围内,通过某个主题激发学生思维运作,并结合教师在一旁的指导,使学生思维始终保持在正确方向上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有巨大帮助,例如某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围绕《三角函数》提出了主题,要求学生对主题进行“主题下会产生什么问题、问题是怎么产生的、问题要怎么解决”的思考,同时在思考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方向上的错误,此时教师将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再次进入正确方向。此外,引导式教学的应用必须建立在“学生主动、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下,这一点是通过引导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必要前提。

(2)想象力教学

想象力教学与引导式教学相似,均围绕某个主体让学生进行思考,但不同的地方在于:想象力教学没有明确的方向指导,完全由学生独立来拟定问题、解决问题,不同于引导式教学中由教师提出大致方向。此部分教学可更深入的培养学生主动性思维,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例如某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自行围绕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点来拟定题目,并解决题目。

2.3问题认知能力培养

问题认知能力取决于学生知识储备、主动性思维,就这一点以上主动性思维培养,教学中应当强调学生的知识储备。知识储备来源于理论教学,但传统教学无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在策略上建议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展开工作,借助该教学法中的情境对理论知识直观展示,可加深学生印象。例如某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了某个单元的问题,同时设立了对应情境,根据情境推进学生可以了解到知识在其中的具体运作方式、主要起到的作用,相应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以借鉴情境对问题进行识别。

3.结语

本文主要对“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到结论:阐述了解题能力的三个组成部分,分析了各部分与解题能力直接的关系与影响表现;以分析得到的三个组成部分为导向,提出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方案。

参考文献:

[1] 田利剑.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2015(6):51-52.

[2] 李彬儒.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J].学周刊,2015(17):21.

作者简介:

杜凤英,性别:女,出生年月:1976.09.16,籍贯:青海,民族:汉族,最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解题能力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