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会救助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2019-09-10周佳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1期
关键词:公平效率

周佳卉

摘  要:福利经济学的价值冲突体现在公平效率的权衡,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最优组合是福利经济学所追求的基本社会目标。本文通过梳理福利经济学中关于公平与效率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公平与效率两者间的关系。基于社会救助制度角度,从福利经济学入手,分析了制度设立的理论基础,以及福利经济学中公平与效率在社会救助制度中的体现,提出了社会救助制度应在制度设立和运行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与协调的建议。

关键词:福利经济学;公平;效率;社会救助制度

贫困是社会的产物,贫困的原因是客观存在的,除了自身因素外,还有地区自然特征以及一系列社会原因。贫困会导使得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由此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整个社会就业不足,最终影响经济发展的效率。由于贫困产生的客观性以及贫困所带来的低效率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政府承担责任,通过介入分配领域来最大程度的消除贫困的负面影响。社会救助是得到国家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最优组合是福利经济学所追求的基本社会目标、功利主义思想、罗尔斯主张要实现的机会公平、庇古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等,都与社会救助体系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

一、公平视角下的社会救助制度

(一)公平视角分析制度成因

社会救助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维护由于社会不公平而导致的贫困,让弱势群体享受最基本的底线公平。底线公平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中最起码的不可缺少的制度和项目,是由政府来负责的基础层次,社会救助体现了底线公平的原则。

此外,由于不公平会自我复制,陷入不公平陷阱。收入的不公平会使得主观福利下降,贫困也会使得全社会的总福利水平较低。这就需要社会救助制度来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来最大限度的保证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使社会成员避免陷入不公平陷阱中。

(二)制度运行中的公平体现

从社会救助体系的设立上来看,救助项目的不健全会导致不公平,同时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存在着城乡分割现象,城乡间的低保标准存在差异,城乡分割的社会救助制度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公,进一步强化甚至扩大了城乡差距。

从社会救助的设定标准上来看,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应科学的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以及居民消费需求,制定和调整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因贫困人口规模对于低保标准十分敏感。因此科学的标准设定尤为重要,要切实保证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水平,同时也应关注近贫人口的保障问题,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平。在对于救助对象的选择上更要严格进行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做到应保尽保。

二、效率视角下的社会救助制度

(一)效率视角分析制度成因

普遍的贫困现象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会造成有效需求的不足,进而产生低效率。社会救助制度的设立,政府将社会中的部分财富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转移给低收入者。由于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者,因此向穷人进行转移支付会使得全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提高,进而使得全社会的有效需求扩大;另一方面低收入者的边际效用较大,转移支付可以使得全社会整体福利有所改善,社会救助制度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

(二)制度运行中的效率问题

社会救助在制度设计时,既要体现公平,又要关注救助水平设定的适当性,把握好“度”,救助水平不是越高越好,避免陷入贫困陷阱。此外,在制度设计初期,选择救助项目是货币还是实物时,应充分对比两者对于救助对象的福利大小以及可能产生的效率損失。

从制度运行过程中来看,社会救助的效率,不但表现在效果上,更体现在时间上,有时候救助的及时性比救助的效果更重要,实际经办流程认定程序复杂会使得保障对象不能够及时获得救助,造成低效率;另一方面在管理过程中的道德风险,特别是由此导致的管理者贪污、浪费、挪用、滥用等腐败现象,会造成行政管理成本较高产生制度的效率损失。

三、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相衔接,公平与效率相协调

我国当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救助体系,在反贫困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制度设计和运行时,要充分考虑公平与效率问题,寻找二者的结合点。在当前扶贫工作中社会救助制度起到了兜底作用。2020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应转向精细化救助,社会救助制度在临时性、突发性返贫问题和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重点做好社会救助和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

(一)科学设定标准,准确识别对象

为了实现公平,设定科学合理的低保标准。根据当地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运用科学的测算方法,精确设定能够反映实际的最低生活标准。建立低保线与扶贫线动态联动机制。由于社会救助与扶贫工作相关责任主体的不同,同时信息的碎片化不能实现贫困人口信息的共享,使得保障主体产生福利的重叠性,不利于实现公平。这就要求建立共享的信息平台,社会救助与扶贫工作相协调,责任主体间相互合作,低保标准要与扶贫标准相适应,要随扶贫线作出相应调整。

(二)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社会救助制度标准的不合理容易陷入贫困陷阱,造成“养懒汉”的现象。而扶贫工作的目的是为贫困地区造血,通过产业扶贫,依托当地资源禀赋,鼓励贫困人口投入到扶贫项目中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通过培训教育,提高贫困人口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能力,设定合理的救助帮扶标准,避免陷入贫困陷阱,避免低效率的产生。

(三)信息共享,提高制度运行效率

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多方机构可共享贫困人口信息,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同时有利于监督管理,做到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切实落实到需要救济的人群中来。同时解决信息的碎片化,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工作能够有效率的展开,相互衔接,从分散走向整合,解决多头治理,减少交叉重叠制度帮扶救助漏洞的情况。提高效率的同时维护了制度实施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三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2] 福利经济学派伦理思想评价[M].山西经济出版社,2014.

[3] 薛君,赵晓歌.社会救助的公平与效率分析[J].学理论,2009(05):122-123.

猜你喜欢

公平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必须公平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跟踪导练(一)2
效率第一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