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策略有效性的探讨
2019-09-10周炜
周炜
摘 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的关键时期,在初中开展美术教育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同时还能够滋养学生的心灵。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中,开展美术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理论;有效研究
美术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的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一定要首先认清美术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在传授美术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让学生通过美术这门课能够用心的去感受这个世界,同时也能滋养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美术课还能够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一、增强美术鉴赏力,提升审美能力
美术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鉴赏。在进行美术课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只有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才会真正的形成。而美术的鉴赏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需要学生经过日积月累才能够慢慢地形成正确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帮助学生从基础开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初中阶段开展美术课,此时的学生有的已经可能接受过美术的教育,有的还是零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帮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于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首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因材施教,尽量讲一些比较好懂的符合大众需求的内容。而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尽量选取一些比较有经典特色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或者进行模仿,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一些源自于学生生活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学习。例如可以多选择一些比较具有经典性的民族风的作品,帮助学生既能提高审美又能够发展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创造思维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应当尽量创新教学方法,将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尽量采用一些比较具有创新性的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展開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的方式是不同的,同时教学的渠道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当注重通过各种资源来对学生展开教学。例如可以通过画板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对于学生的绘画作品,教师应当以激励和赞美为主,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经常在自己有灵感的时候或者感觉身边有美好的东西的时候去画一画,将身边的那些美好的东西通过自己的笔能够留下来,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除了传统的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教师还应该丰富教学资源,例如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民间的美术作品,以及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去搜寻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民间艺术,然后拿到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民间艺术品进行临摹。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人文素养,增强学生感知
每个美术作品的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这也是开展美术欣赏课程的意义所在。虽然教师不能为学生再现美术作品创作时的情景,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来理解作品背后的含义。学生通过了解美术作品背景进一步拓宽了美术视野,使学生明白美术创作背后的艰辛,在今后的美术鉴赏课中学会尊重作品,最终形成较高的美术鉴赏能力,用美术来装点学生的成长过程。
很多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受自身条件限制并不能正确认识作品背后的含义。尤其是抽象派和浪漫派绘画作品,学生更是毫无欣赏兴趣,无法理解艺术创作背后丰富多彩的人文内容,更加谈不上与作品产生精神上的共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在课前设计一个导入语,为学生讲解即将要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人文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才能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如果教师在课上只是单纯地讲解美术绘画的机巧和手法,不为学生介绍艺术作品背后的精神和内涵,学生是很难懂得美术创作背后的精神价值,自身的审美价值和感知力也不会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掌握班级每个学生的美术基础,针对每个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美术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也不能生搬硬套,教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美术中丰富的人文力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领悟到美术作品背后的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龙.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98-199.
[2]韩燕秋.以核心素养提升为目的的初中美术单元化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