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案例

2019-09-10赵新强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1期
关键词:因特网域名IP地址

赵新强

学情分析:学生可能对网络理论知识本身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具体的运用。目前我校几乎所有学生家里都有上网条件,相对比较熟悉计算机网络。另外其它学生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经常访问学校校园网,对IE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应该没有问题。本节课学生对网络的拓扑结构,掌握起来会困难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进行编写。旨在通过对信息、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介绍,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探讨计算机房的网络拓扑结构并绘制简图,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的方法。(2)让学生调查了解网络系统的应用情况,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計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计算机网络概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上网搜寻网络功能的新发展和讨论生活中接触过得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实例,增强深入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拓扑结构。(3)了解网络的基础知识,如IP地址、域名和URL等。

2.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以与学生学习生活中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网络”为主题,引导学生上网搜寻网络的起源与功能的新发展等相关内容思考如何切入主题,并且围绕主题知识的搜索方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集中注意力新授课程。

二、设问导读、合作交流

(一)计算机网络产生的意义和概念方法

学生看书,教师结合课件讲解演示归纳点拨。我国的因特网发展以1987年通过中国学术网CANET向世界发出第一封E-mail为标志,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产力进步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方法:学生看书P81—83,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知识框架。

归纳点拨:1.计算机用户之间通过网络相互通信交往;2.资源共享;3.与他人交流。

(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照网络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

(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万维网

2.按照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四)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教学方法:教师结合课件讲解演示

归纳点拨:

1.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

A.Internet最初的雏形是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APPANET网络,它由美国国防部出资建设。当时,APPENT只连接了4台位于美国4所大学的计算机。

B.1980年美国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各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中心连接起来。

C.1991年,很多商业机构开始把自己的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上,进一步扩大了Internet的应用范围。

D.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把自己的网络也连接到Internet上来了,这样就使Internet不只是局限于一个国家的范围,成为了一个世界范围的网络。

2.问题1.什么是网络通信协议?

网络通信协议是指网络中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相当于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实现交流的一种共同语言,只有遵守相同协议的计算机之间才能够互联互通信息。

问题2.常用的通信协议有什么?

TCP/IP:是每一台连入因特网的计算机都必须遵守的通信标准。

(五)IP地址与域名

1.IP地址:为了便于与因特网上其他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共享资源,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有唯一的网络地址,这就是IP地址。

2.IP地址分两类:静态IP地址、动态IP地址。

3、域名:教学课件演示:域名与域名的类型。

(六)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1.统一资源定位符的定义:URL是Internet上用来描述信息资源地址的字符串,是一种统一格式的internet信息资源地址的标识方法,如文件、服务器的地址和目录等。

2.URL的输入位置对应在IE浏览器窗口中的地址栏,URL的格式为:

协议服务类型://主机域名[:端口号]/文件路径/文件名

网页的URL以HTTP://开头的,它是Internet上的超文本传输协议,是允许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进行通信的协议,使我们能够使用浏览器查看网页。

(七)Internet网络在中国的发展史

Internet在中国1994年4月,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通过64K的国际线路连到美国,我国开始正式接入Internet。

(八)因特网在中国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演示归纳点拨:

我国四大主干网络:引导学生看书总结归纳因特网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a.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管理者:中国吉通通信公司。B.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管理者:中国电信。c.中国教育与科研网——CERNet管理者:国家教育部。D.中国科技网——CSTNet管理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三、教师总结(师生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讲解、评价,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四、学生上机操作:体验网络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产生的意义和概念方法: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七大功能)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两类)

4.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5.IP地址与域名: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分两类

6.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7.Internet网络在中国的发展史和使用

六、教后反思

采取这种主题活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想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更细致,并要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调动气氛。当要各小组讨论时,要能及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活动要达成的目标要明确。

猜你喜欢

因特网域名IP地址
《江苏教育研究》官方网站域名变更公告
《江苏教育研究》官方网站域名变更公告
上网
揭开“接入因特网”的神秘面纱
《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
计算机的网络身份IP地址
轻松明白网络IP地址以及子网划分问题
NASA成功测试首套太空因特网
我国因特网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