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法律》课题教学构建与反思

2019-09-10李东征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1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李东征

摘  要:践行法制教育教学,注重结合学生行为偏差和认识误区进行释疑解惑,注重利用生活案例进行以案说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对法律认识的自我启迪和自我约束。

关键词:法制教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已呈“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特点,其产生原因主要有:身心不成熟,家庭教育缺失,不良行为和社会环境影响,道德法制素质缺失等。其中法律意识淡薄和法律知识缺失是重要原因。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守法是国家治理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初中阶段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主要载体是课程,主渠道是课堂。如何利用课堂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行为偏差和认识误区进行释疑解惑,注重利用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以案说法。现以《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为例,进行阐述分析。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三框。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要求是“心中有法”,即“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掌握维权的合法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善用法律》包含遇到侵害、依法求助和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两部分。第一目主要讲述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法律服务和帮助机构,法律救济、诉讼类型等知识;第二目主要阐述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问题,包含三个方面:其一分析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问题;其二分析未成年人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问题;其三分析善于做斗争的具体方法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问题。

2.学情分析:(1)学生思想意识方面。初中生对法律有简单的认识和了解,但存在只看到法律对人行为的约束,没看到法律对社会秩序正常运行和公民自由权利实现的保障作用;没有认识到,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社会民主政治进步的重要标志。

(2)学生行为方式方面。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不成熟,思想单纯,行为常受情绪左右,遇事冲动不冷静,易受他人不良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想独立行事,又不能管控好自己的言行,想自主自立,又不能摆脱依赖思想和行为。现实生活与美好愿望总有落差,造成初中生思想迷茫和行为偏差。

二、教学环节设计与分析

(一)导入环节

播放一则《跳楼讨债》法制新闻,报道讲述刘某因借钱给朋友,到期多次催讨,钱一直没还,最终刘某以跳楼方式催债。公安机关接警后对刘某进行劝说和解救,经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协调,刘某债务问题解决,事后刘某被公安机关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治安拘留。

教师以此案例,向学生提问:“刘某这样做可取吗?为什么?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用什么方式维权?”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引导切入本课主题《善用法律》。导入用新闻为素材,既真实又可信,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二)授新环节

1.遇到侵害,依法求助部分。选用“父亲让女儿弃学经商”校园案例,设计问题:(1)她父亲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有哪些法律服务和帮助机构可以提供帮助?根据问题学生查阅课文,找出法律服务和帮助机构。

第一目教学设计,选用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生活案例,对知识进行证明和分析,重点找到案例与教材的契合点,以点到面讲解知识,突破法律知识的晦涩与枯燥,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让法律知识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更易入心。

2.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立意是正确认识和对待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学习认清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必要性,看清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掌握善于作斗争的智慧,从中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育学生的正义感和法制思维,树立用智慧、合法方式维权的法律意识。

案例:李明、刘伟和陈峰是初二同学,在乘公交车回家的车上,看见一名小偷正在偷一位乘客的手机。三位同学对此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李明说:别多管闲事,没偷到我的。刘伟说:我们合力抓住小偷送公安局。陈峰说:记住小偷的相貌,下车后报警。

请你对上述同学的观点和行为进行评析。

案例和设问贯穿“违法犯罪作斗争必要性”“ 善于做斗争”“ 斗争具体方法”等内容,案例精妙之处在于,三种观点分别隐含着三个知识点。

第二目教学设计,在新课教学中穿插判断说理题训练,实现学练结合,实现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统一,展现了思政课的时效性。在对案例分析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和答题技巧训练,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三)课堂总结环节

本课结尾是本框的总结,也是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的落脚点,用广播(音频)方式,掷地有声地呈现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整堂课首尾呼应、相得益彰。最后,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宏观地把握知识,明确重点。

三、教学设计特性分析

1.逻辑性。教学设计目的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设计应注重逻辑关系。要把握案例与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案例一定是靶向性指向教學知识,知识由抽象变具体、复杂变简单、“不可知”变“可知”,充分呈现知识的逻辑关系,达到“水落石出”的效果。

2.灵活性。为展现出作品的艺术思想、技能和价值,艺术家在书画创作中都会用到“留白”。我们教学过程也要懂得“留白”的艺术。教学过程中会遇见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氛围,不同的学习状态,教学也不可能用程序性的“复制粘贴”来完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设计又是“不存在的”,是“无形”的,它只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参照物”,不可按部就班。教师丰富的智慧、情感和技能是不可设计的,教学设计应是灵动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道德与法治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