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间剪纸艺术教育与实践研究
2019-09-10李婷
李婷
摘 要:本文总结了幼儿园民间剪纸艺术教育与实践的策略:一是创设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环境;二是集体教学渗透民间剪纸教育;三是自主游戏与民间剪纸的结合。本文为相关教育与实践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剪纸;策略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我们努力开展综合教育。在民间剪纸艺术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基于教育的整体性,与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理念,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开展民间剪纸艺术教育,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本文将结合教育实践,对如何有效开展民间剪纸艺术教育进行详细探讨,并总结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环境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教育环境的创设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孩子们的重要学习资源之一。在剪纸艺术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对班级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进行了创设。为了推动幼儿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我们坚持幼儿共同参与的原则。
在幼儿园整体环境氛围的营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发与利用家长资源,让有剪纸特长的家长来园参与亲子活动,让民间艺人来园开展专题讲座,并进行现场展示与传授技艺,等等。为了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我们让他们回家问一问有没有家人或亲戚朋友会剪纸,或是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通过亲自采访、调查,孩子们把信息带到幼儿园,然后由教师亲自与家长或民间艺人取得联系。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会更加直观地感受剪纸的魅力;在亲子活动中,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动手剪剪剪,剪出了一只只漂亮的蝴蝶、小燕子……在作品展示方面,我们通过评选把亲子活动中优秀的作品选出来,让孩子们亲自悬挂在班级主题墙上,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主题墙的内容,另一方面也美化了教室环境。
师幼共同参与民间剪纸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与氛围的营造,充分体现了幼儿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培养了孩子们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审美水平的同时,也关注了他们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共同发展。
二、集体教学渗透民间剪纸教育
目前,我国幼儿园基本上还是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也是教给孩子们知识,培养他们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艺术领域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从幼儿时期形象思维占据优势这一特点出发,想方设法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而民间剪纸艺术则是一个既能让幼儿动手操作,又能让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的形式。为此我们根据集体教学的内容,结合民间剪纸进行渗透式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如在中班《美丽的春天》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使用白板为孩子们播放春天的景色,以及色彩鲜明的春天的图画与剪纸作品。孩子们津津有味地欣赏,萌发了他们运用民间剪纸艺术来创作的欲望。教师趁热打铁,让幼儿用小剪刀剪出大太阳、朵朵白云、绿油油的小草,还有缓缓流淌的小河、春风中摇摆的小树、等图案,然后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剪纸图案进行组合、粘贴、添画、着色等,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每一幅都流动着创新的血液,是培养孩子们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
最后通过全班投票的形式,选出优秀的作品贴在主题墙上,小伙伴们一起欣赏,相互学习。集体活动中渗透剪纸艺术教育,不但增强了集体教育活动的趣味性,还有效提高了孩子们多方面的能力。
三、自主游戏与民间剪纸的结合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游戏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方面各级各类幼儿园根据自身的条件开辟了形式多样的区角,另一方面为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游戏提供了时间保障。在孩子们自主游戏的时间里,我们通过材料的投放,引发孩子们将民间剪纸艺术融入自主游戏的构想,实现“在玩中学”“在玩中做”的目的,有效提高了自主游戏的质量,促进了幼儿自主发展。
如在大班美工区角“时尚制衣间”的自主游戏中,为了引发孩子们使用剪纸艺术进行自主游戏的创想,我们投放了小剪刀、剪纸纹样的花布样品、粉笔、以及各种质地的彩纸和花布。一开始孩子们用纸来练习如何剪出剪纸花纹,熟练了之后,他们开始使用教師提供的东北花布以及一些蓝印花布,借助剪纸技巧进行剪裁。
在接下来孩子们的“表演秀”中,一件件精美的“剪纸花纹时装”亮相于“T”台,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和运用民间剪纸艺术创作的热情。
在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开发民间艺术教育资源,使课程的实施建立在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剪纸艺术是最为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承载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在幼儿园剪纸艺术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创新发展,我们通过充分发挥教育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通过集体教学与自主游戏交叉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剪纸的乐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促进了幼儿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燕.关于幼儿园剪纸活动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5):206.
[2] 陈丽玲.幼儿园“阶梯式”剪纸教学指导策略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