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学生德育量化评估管理

2019-09-10姚相互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2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思想品德评估

姚相互

当前,对学生的德育评估考核,不少学校是做个样子、走个过场。对学生的德育评估流于形式,甚至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了衡量学生思想品德好坏的标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被评为“优秀”,学习成绩差的则被评为“不合格”。本文就学生德育量化评估管理这一课题做一些探究。

一、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突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必须加强对德育的评估。德育评估就是根据德育管理目标,对德育作出估量和判断的过程。其实评估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也是一个管理过程。

对学生的德育评估能促进其思想品德按照规定的方向发展,或者说它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方向的一种控制手段,在评估过程中能正确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对学生的德育能起诊断、导向、强化、控制、考核等作用。

二、评估的内容及方法

1、德育评估包括评估的项目、内容、权重分配等三大方面的内容。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依据目标具体化、行为规范化的方法进行德育评估,可以加强评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我校各班对学生的德育评估三级指标体系以教育部关于加強德育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导,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力图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德育面貌。

3、具体内容及权重

一级指标为“五爱”,各占20%;二级指标共25项,根据具体内容,分别占3-5%;三级指标共100项,每项各占1%。

4、学生德育得分=基础分(学生自评分+小组评分+班主任评分)/3+加减分。加减分由班主任综合本班全体科任教师意见,根据学生本学期的表现,在综合评比的基础上在20分以内浮动。

加分包括:①按照指标体系、符合要求,总分在95分以上可加1-2分;②被评为三好生、优干、优秀队员、团员等可酌情加3-5分;③在首先行为上有突出表现,如见义勇为,可加5分以上。

减分包括:①有严重过失行为;②在校受处分。

5、级别标准:85分以上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6、德育评估方法多样化。曾经一些学校为了树立教师成为管理权威,将德育评价方法简单化,一切就凭班主任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服从,师生只讲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使师生间的交流容易出现隔阂,让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止步不前,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品德发展中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成为一种被动接受和服从。而不是学生自治。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可将其引申为“管,是为了不管”。经过思考和实践,笔者发现要在学生德育评价中超越制度管理的局限,就需要有一种更为开放、更具创造性的思维和方式,从而使德育评价不再是一副冰冷的面孔,而是激发学生自律、自治精神的唤醒和启蒙。我校学生德育量化评估系统细化成30多条,具体围绕四个大方向:考勤、仪容仪表、校纪校规、法纪法规。如何让学生重视并自觉遵守,进而达到学生自治和自主发展,是对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一大考验。所以,我校的德育评估首先是学生自我评定。学生自己先认真学习评估内容,再对照评估标准,每月认真评分记分。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提高、自我评价,突出了对德育目标遵守的经常性、自主性、习惯性。这样把培养和评估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了。

其次是以小组监督评估为辅,班上成立德育评估小组,搞好记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互相监督,相互鼓舞。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把知、情、意、行更好地统一起来。

再次就是班主任包括科任老师和学生家长委员会分别在期中期末根据学生表现各评定一次。这也是科任老师、家长与班主任进一步取得联系,共同教好学生的纽带和桥梁。这就突出了对德育要求的对应性、控制性、社会性,使知、情、意、行进一步深化。

以上三个方面,有主有次,有次序地综合评估,构成了一个较为科学而又统一整体的评估方式。

7、奖惩分明:每学期末获特优者由学校或班上奖励。不及格者假期留下进“德育增分学习班”,进行个别帮教,令其改正过失。其方法是:反省思过,写出书面检查;重新认识自己,将功补错。也就是说令其做出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方可在学习班“毕业”,因此“毕业”时间有早有迟,有先有后,不作统一规定。

三、德育评估应遵循几个原则

1、遵循“循序渐进,知行统一”的原则

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为他们创设道德情境(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引导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2、遵循“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表现刻板,直接与外界(教师、家长等)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把不断调动小学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做为出发点,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评价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但一定要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去做才对。在使用“评估导向标”时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就是引导他限期改正错误,重新做起,然后给予登记。再让其多次反复去做,这样就给了学生改正的机会,激发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时在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反复练(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3、遵循“以身作则,以情感人”的原则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评价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评价,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评,诚心诚意地、民主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爱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恰当,要有激励性。特别是对待道德行为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使其刚刚萌芽的思想火花能够越闪越亮。在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要为其道德行为的培养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少先队、班集体,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之中,使其产生出各种道德情感,培养意志,促进道德习惯的形成。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大河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思想品德评估
选择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远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