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创新研究
2019-09-10蒋桂芳孙月琴
蒋桂芳 孙月琴
[内容提要] 互联网时代,传播主体、传播平台、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受众发生了时代性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面临新的传播环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为此,需要顺势而为,以专业传播引导网民积极参与,实现传播平台由专属媒体到全媒体的转换,根据网民特点进行传播内容的针对性投放,创新话语表达方式以增强传播吸引力,围绕受众关切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等,多措并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创新,化挑战为机遇,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 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创新
[作者简介] 蒋桂芳,法学博士,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月琴,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化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社会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状况关系着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通过传播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力,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就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 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2]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2598万。[3]随着网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成为传播最便利、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時,网络本身的复杂性和传播内容的多样性等,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网络传播环境,我们需要更好把握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利用网络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实效。
1. 网络传播主体全民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多样的新媒体不断涌现。《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手机网民规模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3]从网民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业结构以及城乡分布中都可以看出,我国网络全民化趋势日益凸显。互联网是信息汇聚地,众多网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发布在网络空间,信息传播主体不再是拥有一定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媒体机构,而是一个个普通网民。网络发展的这种全民化趋势使得信息传播主体更加多样化,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现实表明,网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通常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和跟风行为。如果主流媒体引导得好,这种从众心理和跟风行为可以促使网民传播更多的正面信息,从而无形中使网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然而,如果缺少引导或引导不好,也会产生如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负面信息。这些负面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主流思想舆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挑战。
2. 网络传播平台多样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要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平台进行,传播的主体即平台的所有者,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由平台管理者决定。对广大群众而言,他们只能被动接受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催生了一批又一批新的网络传播平台,从时间较早的社交平台QQ、微博、微信,到后来的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新闻客户端,再到如今的抖音、快手等多种多样的短视频直播应用等,新媒体日益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广大网民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平台,还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传播与交流。信息传播平台的革新与形式的多样化,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空间,使主流媒体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和手段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占领不同的传播平台不断扩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面。多种多样的传播平台在带来传播机遇的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不断涌现的新的传播平台,降低了信息准入门槛,再加上一些平台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经验,对信息传播内容的把关能力不足,使得信息传播质量大幅下降,不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氛围。另一方面,多种传播平台,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无论从技术上还是内容监管上,都增大了媒体监管的难度。
3. 网络传播内容多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显示,我国网民分布在多个年龄范围以及不同学历阶段,其中以中青年群体和受过中等教育的群体为主。信息传播主体的年龄结构以及学历结构等的多样性使得网络信息传播内容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特别是对于较为活跃的青少年群体,由于其身心正处于成长阶段,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网络空间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网络文化,信息传播内容更加多元化与多样性。由于我国目前并未完全实行网络实名制,在虚拟的网络昵称下,一些网民发布的信息常常带有个人情绪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容易滋生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尤其是部分自媒体从业者为了获得高点击率,常常利用新奇搞怪的标题来博取眼球,其传播信息的内容质量却十分堪忧。此外,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向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容易导致思想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多样化。信息传播内容的多元化特征,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文化,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了新的文化传播载体。但是,多种多样的网络信息内容也加大了议程设置的难度,再加上大量涌入的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影响力的冲击,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面临巨大挑战。
4. 网络信息自主选择性增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信息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接收者,网民在发布信息的同时也在接收着来自外界的信息。传播环境的这一新变化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带来巨大考验,如果我们不能创作出令受众感兴趣的内容,就无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也就无法被受众选择。在众多的网络信息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可能会石沉大海,导致传播效力大大降低。同时,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受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性。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4]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实效,就必须正视并重视当前网络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我们要把握网络传播的特点及规律,利用网络传播优势,同时克服其不利因素,在新时代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二、 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传播创新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作为党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通过宣传教育、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产、生活之中,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与思想道德上的引领作用。当前主流媒体利用网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在传播手段、传播话语、传播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我们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努力突破。
1. 传播主体全民化的机遇未得到充分利用
与传统媒体时期不同,网络传播带来了传播主体的全民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他们享受着网络发展带来的传播便利,同时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传播影响力,成为重要的传播力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传播优势。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主要是通过主流媒体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网民传播主体的引导与培养。网络技术的革新与网络的普及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这些自媒体平台在内容选择上有着较大的自主性,为了更好吸引受众,娱乐化、感性化的内容通常成为他们选择的对象。同样,对于广大网民来说,他们的传播更加具有随意性和灵活性,内容分散、主题多样,同时还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党和政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网络传播的管理,但这些管理仅限于不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而在鼓励、团结和引导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上作出的努力还不够,也就是说,传播主体全民化的机遇还未被充分挖掘、利用。
2. 传播平台多样化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展现
目前,党媒党刊等传统主流媒体依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要平台,大量的传播内容汇聚在主流媒体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而在一些汇聚了大量用户和网民的网络传播平台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还比较微弱,网络传播平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优势得不到彰显。比如,在微博平台上,娱乐圈的新闻八卦占据了热搜榜的半壁江山,事关主流思想舆论的信息却寥寥无几,难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同时,在党管媒体方面,由于对网络传播平台的监管不力,出现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思想舆论,甚至存在着反向传播,如与政府唱反调,故意抹黑、丑化党和国家的形象。网络舆论领域的灰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依然存在,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如在抖音、快手等一些短视频应用平台,常常充斥着一些低俗与媚俗的内容,而一些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则没有占据主导,未得到大范围传播。因此,如何进一步在不同平台主动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如何加强党管媒体、让红色地带占据网络舆论场的主导地位,是我们在加强传播平台建设中还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3. 传播内容不够聚焦,缺乏针对性
由于网络发展带来的传播主体的全民化趋势,主流媒体的传播主体地位被淡化,传播的内容能否吸引用户成为检验传播信息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目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内容不够聚焦。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的解读和宣传占了较大比例,而与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则较为缺乏。理论化的传播内容导致传播缺乏生机与活力,无法吸引受众。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内容缺乏针对性。网络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多元的网络文化,满足了不同網民的文化需求,网络文化不断发展与繁荣。然而,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内容大同小异,无法满足受众的多层次与多样化需求。最后,受大数据技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空间不断被挤占。大数据技术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得到广泛应用,不同的传播平台对用户的浏览痕迹进行追踪与分析,对用户感兴趣的、经常浏览的同类信息进行推送,对用户不感兴趣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以增强用户的关注量与黏合度。如此一来,用户关注到的大多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容易局限在某一类特定的信息范围内,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信息茧房”,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因此,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质量,加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在增强传播内容吸引力的同时更好地稳定用户关注,这是需要我们加以考虑的重要议题。
4. 传播话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亟须加强
伴随网络发展,传播理念已经发生重大转变,“用户至上,内容为王”成为新的时代要求。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一些自媒体传播者把自身内容与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相结合,运用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简单直白的话语风格来打造属于自己的内容特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形成了鲜明对比。当严谨的学术话语与严肃的政治话语遇上生活化、娱乐化的大众话语时,两者之间的特色与差异更为凸显。大众话语来源于生活,充满生活气息,受众对此有着天然的好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取得大众的认同,就必须联系群众生活实际,回到生活实践。显而易见,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更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引发用户共鸣,而政治性较强的传播话语则让广大用户望而却步、心生排斥,无形之中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难度,也降低了传播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学术性和政治性较强的传播话语转化为带有生活气息、为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大众话语,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创新重点。
5. 传播思维定式仍有待打破
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理念建立在列宁“灌输论”的基础上,强调传播主体的主动性与主导性,弱化受众的自由选择性与独立思考能力。意识形态的灌输理念在传统媒体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仍然受到传统意识形态传播理念的束缚,一些思维定式仍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际效果。具体来说,一是传统媒体时期的管理思维与运行规则难以应对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及时应对一些网络突发状况。二是一些舆论引导与处理的方法不当,导致政府公信力不足。当出现一些负面舆论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仍然采取言论压制的方式,在一些既定事实上强制引导,忽略受众心理与引导技巧,使得我们的传播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无法真正解决受众的疑虑。互联网时代,单纯的灌输已经不能达到类似传统媒体时期的传播效果,如果不注意方式强制灌输,还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因此,如何创新传播理念,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是我们打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新局面的一把钥匙。
三、 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传播创新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信息生产领域,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必须准确把握网络发展带来的传播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认识到我们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受众需求为重要导向,从多个方面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1. 以专业传播引导网民参与传播
网络舆论的发酵与传播一般与广大网民的参与和推动是分不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应当充分把握传播主体全民化的机遇,吸引更多网民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队伍,发挥网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影响力。一是要着重培养网民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引导网民转发扩散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传统媒介时代的传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传播,难免令人产生距离感,而广大网民之间的人际传播则更具感染力。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培养网民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也要调动网民传播的积极性,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接力棒。与此同时,要不断培养并提高网民对各类网络信息的判断与鉴别能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自觉抵御错误思想舆论的影响,让“黑色舆论”无处容身。二是要提升自媒体从业者的媒介素养。很多自媒体从业者来自社会基层,他们用平民话语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受众,产生了较大影响力,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如微博、微信平台上存在的意见领袖,往往拥有众多粉丝,相较于普通网民,这些影响力较大的自媒体从业者更能够影响舆论走向。为此,我们要加强对自媒体从业者的思想道德引领,鼓励他们加强行业自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自觉坚持主流价值观导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媒体传播内容,运用自媒体发展累积起来的关注度与影响力传播正能量,更好地通过自媒体引导网民参与传播,扩大正面影响。
2. 把传播平台从专属媒体扩展到全媒体
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多样化的传播平台,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全面开花,吸引了众多受众,引领着时代发展潮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不能只着眼主流媒体平台,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平台优势,丰富多种传播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从专属媒体平台扩展到全媒体平台。一是要利用不同传播平台之间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不同形式的平台优势。如微信熟人社交与封闭朋友圈模式,微博的匿名社交与开放模式,两种不同的模式都能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熟人社交带来更多真实感,利用这种真实感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匿名社交虽然一定程度上带有虚拟性,但其开放性更容易让人表达真实的看法,从而为我们了解受众心理与需求、进行舆论引导提供了客观现实的依据。二是根据平台特色,采用多种传播形式。相对于文字信息带给受众的抽象感,图片、声音、视频等传播形式更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力,为受众带来更加直观、具体的感受,让人印象深刻。当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传播平台,打造主流媒体的短视频传播基地。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影视创作、游戏制作当中,促进理论内容的感性化呈现,从而使受众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受到主流价值观的熏陶。三是充分利用传播平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在订阅式服务(即受众主动关注)之外,提高传播平台利用率。如在微信平台中植入默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或设置核心价值观专区,让每一个微信用户都能感受到主流价值观的氛围。如对微博热搜进行规范管理,降低娱乐八卦新闻的比重,增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等,以此来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覆盖面,增强其影响力。四是加强新兴媒体监管,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网络传播环境下,负面舆论不断累积发酵,正面思想舆论空間被挤占,主流价值观难以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网络不是非法之地,党管媒体的重点是加快完善与网络传播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传播内容的道德红线与法律底线,推进网络信息传播朝着法治化、规范化的道路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3. 根据网民特点进行传播内容的针对性投放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传播从“人找信息”的时代转变为“信息找人”的时代。信息如何能够快速地找到人,更好地吸引人,对信息内容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5]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需要我们提升内容质量,将传播内容根据网民特点进行针对性投放。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播内容的创作,让党的理论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中挖掘传播素材,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生活中发生的感人事迹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拉近与群众距离的同时,更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以多样化的传播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加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一是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特征创造多样化的传播内容。受众之间由于生活地域、教育水平、社会阶层、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差异,对传播内容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如儿童、青少年与成年人之间,城市居民与农村村民之间,他们既有各自的特性,又存在共性。对此,我们既要看到他们的不同特点,也要挖掘他们的共性特征,打破“信息茧房”,创作特定的内容来更好地进行传播。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传播内容的精准推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受、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2]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对受众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与浏览倾向定制传播内容,在增强信息的精准推送的同时,发挥内容优势,提升传播影响力。当然,技术不是万能的,还需要主流价值观来驾驭“算法”,以此来达到传播内容的价值引领与正面导向作用。
4. 创新传播话语表达方式,增强传播吸引力
互联网时代,人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不计其数,如何让受众在众多的网络信息中关注到主流媒体的声音,传播话语的表达方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要不断创新并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首先,要用通俗简单、深入浅出的话语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表达,将学术性和政治性较强的语言转化成人民群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话语形式,给人民以亲切感。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用“血”和“肉”的关系来比喻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党与人民的密切联系与不可分割;用精神上的“缺钙”来形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缺失,阐明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这些话语都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了重要的思想精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创新提供了示范。其次,要将传播话语融入受众的生活场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创新传播话语,体现出话语的生活气息。比如,央视新闻主持人朱广权,用生动幽默诙谐的生活话语进行新闻播报,短时间内便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被网友称为“段子手朱广权”,成为主流媒体“出圈”的典型。他的一些主持金句在网上得到广泛传播,如用“晒得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包青天”来形容天气炎热;用“这个假期你选择去哪环游世界,A地球仪、B朋友圈、C在加班、D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客户端”来描述群众的假期生活。这些话语既充满了生活气,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新闻联播也频上热搜,针对美国对华强硬派人士颠倒黑白的言论,新闻联播进行了正面反击,用“令人喷饭”这一生动形象同时具有生活气息的生活用语明确表达了中国的立场,以硬气的话语捍卫了国家尊严,激发了广大网民的爱国热情,凝聚了舆论民心,在微博上吸引了众多粉丝。这些带有生活气息的话语受到观众的喜爱与追捧,在一定程度上使受众对主流媒体的严肃形象有所改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粉丝,无形之中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吸引力。
5. 围绕受众关切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受众接受的满足是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价值归宿,其传播必须以受众的接受需求作为内在的规定性。”[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对象是广大网民,传播是否有效,是否能发挥强大影响力,主要看受众是否接受、是否满足。信息的自主选择权在受众,受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又是感性的,一切传播内容都要围绕受众的关切展开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由单向灌输转向对话交流,增强公众参与感。互联网时代,巨量信息给了受众越来越多的自主选择权,单向灌输的传播理念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传播环境的新变化和新情况。我们应该更多地站在受众角度,充分考虑受众心理需求与信息接收习惯,并在内容设置与传播过程中加强与受众的对话,接收受众的反馈,在交流中增强公众的参与感。二是走群众路线,对负面舆论进行疏导。互联网时代,公众关注的信息在短时间之内汇聚,容易形成网络舆论。当一些负面舆论形成的时候,主流媒体要勇于发声,用权威事实打击不实言论,帮助群众疏通心中疑虑、平复心中不安。三是坚持理性传播与感性传播相结合。“理性传播指的是强调概念思维,以报纸杂志、广播等传播为主进行意识形态传播。感性传播强调感性形象,以影视画面或符号象征为主进行意识形态传播。”[7]理性传播主要是文字性的阐释,能够通过对概念或事实的解读来传达思想内容。感性传播通过形象化的表达,引起共鸣、引发思考。互联网时代,在理性传播的基础上,应当更加关注感性传播,于无形之中影響受众。如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根植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之中,“把人民的冷暖幸福放心中,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自己的笔尖”[8],通过影视化的表达,揭露假恶丑,歌颂真善美,让主流价值观在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受众。
总之,做好互联网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要充分认识传播环境的新变化,从中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面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把握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传播新方法和新举措,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更大的引领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2]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习近平论互联网宣传工作(2019)[EB/OL].(2019-09-30)[2019-10-09].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share_to=copylink&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tudy_comment_disable=0&art_id=10819143027784391514&showmenu=true& source=share.
[3]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EB/OL].(2019-08-30)[2019-09-09].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4]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5] 习近平谈融合发展“金句”:建成新型主流媒体 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EB/OL].(2019-01-25)[2019-08-09].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125/c1024-30591043.html.
[6] 谢玉进,赵玉枝.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矛盾与优化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8):75-80.
[7] 雷洋.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两个转变——从大众化和感性化趋势性变化说起[J].新闻爱好者,2017(10):9-13.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7.
(编辑:李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