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经验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设计研究
2019-09-10袁月明
袁月明
一、经验还原音乐教学法与核心经验
(一)经验还原与核心经验
“经验还原”和核心经验都有经验两个字,但却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核心经验是儿童所有经验中最核心的部分,而经验还原则是孩子们易于接受的经验。“经验还原”音乐教学策略是出自于王秀萍教授的理论,即教师把准备的音乐作品通过自己的方法和经验还原到符合幼儿经验层次并且荣易被幼儿接受的形式,这种不光光需要教师有着良好的音乐理解和音乐素养和音乐感受能力,更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音乐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使幼儿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接纳被还原后的作品。
二、核心经验背景下,“经验还原”音乐教学法策略具体实施
(一)抓住兴趣特点,精选合适题材
1.曲式结构与作品的诠释。
这首音乐作品的名字是《山王宫殿》,整首曲子是ABA三段体的,并且重复出现三次,且每次出现都会在音色、速度和力度上做很大的变化,每次变化又都是成递进式进行的。即越到后面力度越强、速度越快、音色越复杂,等到了最后一次重复出现,无论是速度还是力度都到达了很紧张很怪异的程度,整个曲子在快速、强力度中结束。
2.故事设计
把好玩的故事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有一只狐狸偷偷地跟在鸡妈妈身后面,想要一口把鸡妈妈吃掉。鸡妈妈其实早就知道了狐狸的诡计,她跟朋友们一起商量,想到了很多好的办法对付狐狸。
一天早上,鸡妈妈起床之后,开始梳妆打扮,然后再系上鞋带开始准备出发。狐狸偷偷地跟在鸡妈妈身后,是不是还东看看西看看,看看有没有其他人跟上来。后来被钉耙狠狠地砸了一下,狐狸管不上疼痛,继续跟着鸡妈妈往前走,它又东看看西看看,看看有没有其他人跟上来。后来看到鸡妈妈拐弯拐到房子后面去了,它也拐弯跟了上去,结果掉进了一个臭水沟。狐狸管不上身上的臭和湿,继续跟着鸡妈妈往前走,又东看看西看看,看看有没有其他人跟上来。结果被一袋面粉埋了,狐狸不管浑身发痒的身体,继续追着鸡妈妈,又东看看西看看,看看有没有其他人跟上来。看到鸡妈妈走进了一个很窄的篱笆,它也急忙挤了进去,结果被卡住了,它着急了,拼命挤篱笆,挤完篱笆无路可走,只有一条小河,就只好跳进水里游泳。狐狸发现鸡妈妈快要到家了,就飞快追赶,好不容易追到了鸡妈妈家,但是门已经锁住了,狐狸砸门怎么砸也砸不开。
(二)把握核心要素,探索有效教学
1.稳抓音乐兴趣核心经验,提升教学效果
本次音乐活动中,幼儿兴趣度非常高。原因是音乐作品非常的吸引人,这是一个很经典的音乐作品。曲子前后呈递进式进行,对比鲜明,听觉效果十分震撼人心。再次活动除了音乐,还有绘本故事巧妙地融合在里面,不管是震撼的音乐还是有趣诙谐的故事,都是大班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只要幼儿感兴趣了,那他一定很愿意进一步进入活动中。
2.紧扣先前经验,提升教学效果
这个活动巧妙地把音乐和绘本故事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幼儿具有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先前经验,在上这个课前幼儿都已经阅读过绘本,对绘本有一定的熟悉。很巧妙地赋予音乐两个角色母鸡和狐狸,并且把幼儿所熟悉的《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还原到了《山王宫殿》的音乐作品中去。而整个情节和前期的铺垫都是老师精心设计和准备过的,孩子们有了前有的经验,更加容易接受这段陌生的音乐了。
三、结论、反思和建议
(一)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贴合核心经验式的音乐教学
1.感受美。
活动中,歌曲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山王宫殿》这个曲子给人的听觉效果非常震撼,曲子本身非常有美感,是一种不错的音乐享受。
2.表达美。
幼儿的表达基于理解,“经验还原”教学策略中运用了故事和身体动作为媒介,幼儿能够更为合拍连贯地做身体动作,并且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情绪感受轨迹。
3.创造美
活动中教师只是帮忙梳理句式,很多动作是需要幼儿自己创编的。如被钉耙打到、掉进臭水沟、被篱笆夹住等用什么动作表示。让孩子实实在在地做音乐活动的小主人。
(二)身体操作,参与式的音乐教学
我们知道,幼儿都是直观行动思维的,这充分体现了动手对儿童的重要性,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经验还原”更适合我们孩子的原因之一,幼儿大部分都是通過动手参与才能更深入地对音乐有所感受与理解。动手学习,做中学,让幼儿全身性地参与到音乐作品中来,这是任何言语刺激与视觉冲击都无法比拟的。我们的“经验还原”最终都是还原到身体的动作中去,让幼儿在合拍的身体动作中尽情地享受音乐带给人美妙的感受。
(三)经验铺垫,阶梯式的音乐教学
幼儿的学习是具有层次的,如果活动脱离幼儿经验,那么活动内容对于幼儿就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就需要老师为幼儿搭建台阶,帮助幼儿理解。“经验还原”教学非常重视幼儿的先前经验,任何活动都是在幼儿做好经验准备的前提之下才开展的,这就相当于给幼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台阶,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具有挑战的音乐作品。
(四)抽象变具象式的音乐教学
音乐对幼儿来说是十分抽象不够直观具象的东西,所以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将音乐作品还原为符合幼儿经验水品的并且易于接受的样式,而这些样式最终将会转化为身体动作。幼儿通过身体动作去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把抽象的音乐作品转化为幼儿能理解的具象的身体动作。
(五)小步前进,等待式的音乐教学
“经验还原”教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活动的脚步较为平缓,大部分活动都是需要两至三个课时才能完成的。相比较常规的一课时音乐教学更多的是在等待孩子,等孩子到了可以继续发展的程度再小步前进。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幼儿的情绪而非活动流程,注重幼儿对音乐作品额理解与感受而非是否记住、会唱歌词。可以说“经验还原”还是很符合《指南》的艺术领域精神,只有对音乐作品感受到位了才有可能会有后期的表达与表现,我想作为老师我们不管是上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目的不仅仅在于学唱歌词,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孩子能够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有自己更多的想法,并且愿意大胆地表达、表现。所以,对于幼儿的音乐活动不要急着去教会歌词,我们应该放慢脚步,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