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文献述评:基于可视化工具的分析
2019-09-10徐涛周文泳尤建新陆铭
徐涛 周文泳 尤建新 陆铭
摘 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科技金融对创新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为梳理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研究现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1998—2018年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发表的文献为样本,对科技金融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首先对样本文献的发表年份、期刊、作者和机构分布进行分析,了解当前科技金融研究的基本态势;随后,通过对关键词及其演进脉络的可视化分析,将文献研究划分为科技金融理论基础、实践探索和效用评价三个部分,并提出基于关键词分析的科技金融研究框架;最后,通过对现有研究内容和成果的梳理、总结,提出当前科技金融发展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科技金融;可视化分析;概念界定;风险管理;资源效率
中图分类号: F 830.2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The role of finance in promo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the 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CSSCI) source journal from 1998 to 2018 was selected as a sampl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research,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publication year, journal, author and institution distribution of sample documents. Then, through the visual analysis of keywords and their evoluti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utility evaluation.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based on keyword analysis is also proposed. Finally, through the combing and summarization of existing research contents and results,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science-technology finance; visual analysis; concept definition; risk management;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过程离不开金融市场的资本支持,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成为政府、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关注的焦点。政府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创新的支撑作用也日益凸显。在政府和业界的实践探索下,科技金融开始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梳理科技金融现有研究成果、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科技金融是中国学者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融合所提出的概念。国外没有关于科技金融的专门研究,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如Goraczkowska和Tomaszewski (2019)、Doh和Kim (2014)等人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认为活跃的金融市场更有利于科技创新。国内研究中,也有学者对科技金融进行过综述性研究,如张明喜等人(2018)对现有科技金融概念进行梳理,并初步构建了科技金融理論体系;寇明婷等人(2018)对科技金融的涵义、体系、政策等进行了总结和评析;李华军(2019)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科技金融实践探索与理论发展。
上述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的综述研究方式,缺乏定量的数据支撑。相比定性的讨论,定量分析可以依据论文题录信息确定研究领域的学术力量和发展前沿,克服定性研究的主观性,是对研究领域进行评价的有力支撑工具。为了系统梳理我国科技金融理论、发展实践,了解科技金融研究的方向,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CSSCI来源期刊上刊发的相关文献为样本,基于Citespace软件对科技金融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梳理现有研究成果、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
1 数据与方法
1.1 文献数据
科技金融是由中国学者所提出的概念,国外没有关于科技金融的专门研究,因此本文对科技金融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时选用国内研究者的相关成果。同时,为了保证研究文献的质量水平,数据源选择CSSCI数据库,时间检索跨度为1998年1月到2018年12月。文献的检索方式为篇名或关键词中含“科技”和“金融”或者“科技金融”。由于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本文剔除了检索列表中关于金融科技的相关研究,最终得到的检索结果为231篇文献,样本文献的年度分布和期刊分布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从图1、图2可以看出,2010年后针对科技金融的研究开始大量出现,刊发文献数量最多的八种期刊中,前六种均为科技管理类期刊。
1.2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研究主要借助软件分析完成,目前较成熟的软件有Bibexcel、Citespace和Ucinet等。其中,Citespace通过应用数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理论,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基于引文分析的学科基础和基于信息可视化的技术基础,将基本观点和现象进行概念化和可视化,通过Citespace分析得到的可视化图形被称为“科学知识图谱”。由于具有操作便捷、功能性强等优势,Citespace已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采用。
2 科技金融研究态势
2.1 科技金融研究框架构建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重要标识,体现了文献研究重点,通过统计关键词频次可以了解研究领域的基本发展态势。本文基于Citespace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频次进行分析,并筛选出频次超过10的12个关键词,如图3所示。
图3中可以看出频次前三的关键词为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结合科技金融概念可以认为上述三个词汇为针对科技金融的理论基础研究。高频词中,科技金融政策、财政金融、服务体系可以看作科技金融的实践探索,为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融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此外,科技金融效率和技术创新效率的出现频次也超过10次,效率可以被视为对科技金融发展的效用评价。
为进一步分析科技金融的研究进程,本文对关键词及研究演进脉络进行可视化,以分析科技金融在2010—2018年主要研究的问题,演进脉络如图4所示。结合图3中的高频词,可以看出2010—2012年,相关研究主要集中讨论科技金融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2013—2016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科技金融实践发展情况,包括构建服务体系、设立科技银行、推出财政金融促进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2017年后,科技金融的效率评价问题开始吸引诸多学者关注。基于以上关键词和演进脉络的分析,本文提出基于高频关键词的科技金融研究框架,主要包括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效用三部分内容,研究框架如图5所示。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效用的具体研究内容和成果将在下文中具体展开。
2.2 科技金融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科技金融并非国际化的概念,而是最早由中国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为有效整合科技发展和金融业发展所提出的概念,起初作为科技和金融的缩写词出现。2009年,赵昌文等人率先提出科技金融的定义,认为科技金融是指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在赵昌文等人首次提出科技金融的概念后,针对科技金融的研究文献开始大量出现。
为梳理科技金融领域研究的推动作者以及代表作品,本文基于Citespace对样本文献的作者、单位以及关键引文进行可视化分析。作者和机构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作者之间的连线代表存在合作情况,作者与单位之间的连线为作者所属单位,字体大小与发文数量成正比。根据文献的被引用频次标识出关键文献,如图7所示。从图6中可以看出,现有研究中已有不少学者开始展开合作研究,但还没有研究者进行跨单位合作。从发文数量看,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张明喜研究员发表的文献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单位的研究人员,可以反映出科技部等科技主管部门及其研究机构的人员推动了科技金融领域的研究。
图7中,深色的圆环为被引频次较高的文献,被引频次与圆环半径成正比。一般认为某一具体领域中,被引频次数量较高的文献,可以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从图7中可以看出,主要被引用文献有房汉廷(2010)、周昌发(2011)、洪银兴(2011)、游明达(2011)等。通过对上述4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发现上述研究主要从定义、制度保障、参与主体和平台结构等方面对科技金融进行了分析。
关于科技金融的定义,不同于赵昌文等强调科技金融的工具属性,房汉廷(2010)将科技金融概括为一种创新活动、一种“技术-经济”范式。他认为科技金融的关键作用在于让金融资本参与创新活动,强调了科技金融的“技术-经济”和“经济-金融”范式内涵。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和名词解释中,科技金融指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证券、保险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为科技企业的各个阶段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强调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随后,李心丹、束兰根(2013)指出科技金融依托政府的创新平台,对创投、银行、保险、证券、担保等其他金融资源进行整合创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资源,强调了科技金融的平台属性。
随着科技金融理论研究的推进,王元(2015)认为科技金融已经演变成一个融合和统一的概念,提出科技金融生态概念,指出科技金融生态是财政性工具与市场性工具、政府作用与社会资本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学习的动态过程。《“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出,要完善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融合的科技金融生态。张玉喜(2018)基于金融生态理论,提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是科技金融主体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通过货币循环和信用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除了对科技金融概念进行界定,周昌发(2011)、洪银兴(2011)强调了制度性安排对科技金融的推动作用,包括出台法律法规、引导金融机构参与科技创新、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等。周昌发(2011)指出制度安排对科技金融发展具有弥补市场机制不足、促进资源整合、推动经济发展等功能。洪银兴(2011)认为发展科技金融要求各类金融机构都能成为科技金融的主体,尤其是发展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游达明(2011)侧重从服务角度强调了科技金融的平台作用,强调构建出以信用平台为基础、投融资平台为主体、中介服务平台和信用担保平台为两翼的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结构。
尽管不同学者对科技金融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反映出科技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基于现有研究,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对科技金融的概念加以明晰和界定,認为科技金融是由科技创新主体、服务平台、金融市场、政府政策等组成的一个动态有机整体。其中:科技创新主体主要指科技型企业,面临融资需求;服务平台是由政府部门或第三方平台搭建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对接企业和金融机构,同时可以作为信用担保平台;金融市场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政策包括政府颁布的各项政策以及财政金融的支持。各个主体之间通过进行信息、资金及价值的交换和传递动态演化,达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状态。
2.3 科技金融政策与产品
近年来,科技金融在政府和业界的实践探索下快速发展,各地政府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各项政策,科技金融政策和服务体系也逐步完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金融模式。北京依托中关村的丰富智力资源和地理优势,吸引诸多金融机构聚集,国务院在《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中明确表示,支持中关村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和十条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曾燕妮,2018)。上海作为我国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制定了多项科技金融政策,形成了以科技信贷、股权融资、资本市场、科技保险为基础,以科技保障机制和科技金融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科技金融体系(吴妍妍,2018)。此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也是上海科技金融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苏州搭建了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结合的服务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贷平台”,率先设立科技型企业信贷风险准备金(杨晓丽,2015)。此外,韦文求(2019)、李子彪(2017)、卢亚娟(2016)还分别对广东、河北以及江苏等地科技金融的发展与实践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其发展机制。
在政策引导和政府支持下,各类科技金融产品开始涌现。2014年,国家科技成果引导基金正式启动实施,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截至2017年底,转化基金总规模达247.23亿元;中央财政出资135亿元由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成立理事会,共同实施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除了政府设立的各类投资基金,浦发银行与美国硅谷银行共同设立浦发硅谷银行,成为国内第一家服务于创新型企业的合资银行,也是我国首家独立法人的科技银行。浦发银行还与上海市科创中心联合推出“科技小巨人信用贷”产品,通过考察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于信用状况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以纯信用的方式发放贷款。招商银行“千鹰展翼”计划聚焦战略新兴产业,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杭州银行对已完成研发且有订单、有销售的科技企业,根据其资产情况,设计了应收账款质押、固定资产抵押、存货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信贷产品。
结合现有研究以及对现有政策和产品的梳理,不难发现,现有科技金融产品主要由政府和商业银行主导,银行信贷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根据《中国科技金融生态年报观察2018》,目前各类投资基金主要集中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占比分别为44.7%和29.9%,2017年各创投基金针对种子期的投资总额占比仅为4.5%。现有文献中,也有研究通过企业的问卷访谈得出相同结论。张忠寿(2018)以江苏省的科技型企业为样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该省科技金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匹配问题,发现江苏省科技金融产品的供给相对单一,在结构上不能满足不同企业主体的需求;曾燕妮(2018)通过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杭州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和总结,指出尽管当前科技金融产品众多,科技信贷的风险补充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仍然选择风险较低、资本实力为雄厚的企业放贷;谈毅(2015)基于对上海市科技金融产品的分析,指出当前大多数银行推出的科技金融服务的产品和示范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推广价值,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无法满足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2.4 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随着科技金融各项政策的颁布以及金融资源投入的增加,科技金融效用问题引起了诸多学者关注,科技金融效率作为衡量科技金融发展的主要指标逐步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现有文献中针对科技金融效率的研究主要围绕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情况、资源配置效率展开。从现有研究来看,我国目前各省市科技金融发展存在不充分、地区差异大等问题。从整体来看,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偏低。
曹颢等人(2011)首次构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制定2001—2008年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资源指数、科技金融经费指数、科技金融产出指数和科技金融贷款指数,研究指出尽管科技金融绝对产出数量保持增长,但产出指数呈现下降趋势,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有待改善。王宏起、徐玉莲(2012)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协同模型,基于2000—2010年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间良性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形成。易明(2019)对中国内地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中国科技金融效率时间演变规律、空间差异,研究指出不同省市科技金融效率存在较大差距,科技金融效率基尼系数不断上升,区域差异不断扩大,各省市科技金融发展失衡程度差异显著。
关于资源配置效率有如下研究:徐玉莲、王玉冬(2015)分析了各省市公共科技金融资金配置效率,认为科技金融资金配置效率在一定区间内波动,无明显趋势;甘星、甘伟(2017)对2006—2014年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十省市的科技金融相对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除北京、广东、天津、上海以外的省市均处于非技术有效状态;潘娟、张玉喜(2018)以2005—2015年省域科技金融的投入数据为支撑,探讨科技金融资源投入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金融综合效率平均呈稳步上升趋势,东西部存在较大差异;李俊霞、温小霓(2018)测算了2009—2016年中国27个省区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关系,研究指出各地区整体未达到资源配置有效状态;李林汉等人(2019)对我国 2015 年的省际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算,同时利用 Tobit 模型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省际科技金融效率普遍过低。
3 总结与展望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1998—2018年在CSSCI来源期刊刊发的321篇文献为样本,对科技金融领域的研究現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对关键词及其演进脉络的可视化分析,将现有文献研究划分为科技金融理论基础、实践探索和效用评价三个部分,并提出基于关键词分析的科技金融研究框架。基于现有研究,从生态学视角对科技金融概念进行明晰界定,认为科技金融是由科技创新主体、服务平台、金融市场、政府政策等组成的动态的、复杂的有机整体。通过对现有研究内容和成果的梳理、总结,可以发现尽管当前科技金融的研究热度不断上升,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通过文献发表的年份、数量可以看出,当前针对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实践发展;从研究人员来看,科技主管部门及其研究机构人员推动了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从事金融研究的学者对科技金融的关注程度较低,缺少跨学科、跨单位合作的研究;仍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分析体系,对科技金融的概念界定还未达成共识。
(2)从科技金融产品角度看,当前科技金融产品主要由政府和商业银行主导,银行信贷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现有信贷产品已经从单纯依赖实物资产抵押转向关注企业知识产权和经营现金流,但并没有解决初创科技型企业在研发阶段的融资需求,针对知识产权质押信贷,目前仍然缺少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和定价机构。此外,目前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主要依赖政府部门的信贷基金和科技保险,风险补充机制尚不完全,尤其是金融机构本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体系仍需加强,科技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金融机构投、贷分析和风险管理的依据之一,同样亟待完善。
(3)从科技金融资源效率角度看,现有研究通过对各个地区、年份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各省市科技金融发展和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不充分、地区差异大等问题,从整体来看,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仍然偏低,但针对如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现有研究的关注仍然不足。
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和研究不足的梳理,本文提出未来科技金融领域研究可关注的方向:(1)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科技金融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体系,从生态视角对科技金融主体和环境进行分析、优化,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科技金融的运行机制,完善科技金融的服务体系,尤其是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知识产权估值和交易体系等;(2)丰富科技金融产品的品类并完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机制。科技金融产品的开发应面向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针对初创企业的投、贷产品必然面临较高风险,对风险问题的认知不足和规制缺漏将会导致投资者面临重大损失。(3)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与优化。目前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不充分、地区之间差异大等问题,因此如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对当前资源进行合理优化也成为值得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毅,党兴华,成泷. 区域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模式及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6): 56-63.
[2] 潘雄锋, 史晓辉, 王蒙. 我国科技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效应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2, 30(6):865-869.
[3] GORCZKOWSKA J, TOMASZEWSKI M. Support of innovation activit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Greater Poland Voivodeship[J]. Ekonomiai Prawo. Economics and Law, 2019, 18(2): 183-195.
[4] DOH S, KIM B. Government support for SME innovations in the regional industries: the case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support program in South Korea[J]. Research Policy, 2014, 43(9): 1557-1569.
[5] 張明喜,魏世杰,朱欣乐. 科技金融:从概念到理论体系构建[J]. 中国软科学, 2018, 33(4): 31-42.
[6] 寇明婷,陈凯华,穆荣平. 科技金融若干重要问题研究评析[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12): 60-68, 122.
[7] 李华军. 改革开放四十年:科技金融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发展[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 40(11): 63-70.
[8] 王岑岚,尤建新. 大数据文献评述:基于软件 Citespace 的可视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 37(21): 187-196.
[9]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 科技金融[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12-13.
[10] 房汉廷. 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 中国科技论坛, 2010, 26(11): 7-12, 25.
[11] 李心丹,束兰根. 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