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类文本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
2019-09-10刘君
刘君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更高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及个性特点,开展多元化语文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及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满足素质教育需求,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本文主要结合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对于人物传记文本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做了具体探究。
关键词:教学价值;人物传记;教学策略;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14-02
语文作为一门蕴涵丰富知识,并且具有强烈人文情怀的重要学科。初中的语文教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教师一定要积极创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自然天性特点,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状况以及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的教学价值,开展多元化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策略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及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良好实现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实效。
1.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陈旧,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依然采取照本宣科、填鸭式灌输教学,不能与学生展开积极互动交流,无法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兴趣。也致使了个别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厌弃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并且,教师依然以应试教育思想理念为主,对于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忽略了人文环境的创造。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课堂氛围也得不到良好改善,无法显著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直接影响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成效[1]。
2.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价值
人物传记类文本中所描写刻画的人物多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及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意义影响的名人。人物传记类文本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述体,另一类则是别人叙述体。但这两类人物传记类文本有共同的特性,即是文学意义上的文学特性及真实特性。人物传记文本描述一定要真实生动,所叙述的人物一定要是历史上以及现实世界內真实存在的人物作为叙述对象,在文本叙述中绝对不能出现虚构状况。文章细节中,作者可以以些许文学艺术手法进行一定艺术加工,但前提是要遵循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绝不能脱离于外。与此同时,人物传记类文本还要区别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中关于人物叙述的不完整性,人物传记类文本必须要有完整的人物生平,并且作者通过真实生动的描述,要刻画出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其区别于普通人物描写文章的地方。正是因为人物传记类文本的真实生动特性,才为后来人研究、分析及学习历史人物提供了最有利权威的参考资料,并且对历史及社会变革综合研究都起到了激起重要意义价值[2]。
3.人物传记类文本的教学策略研究
3.1 应用多媒体形式促进入物传记类文本教学实效
初中语文的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相对有些枯燥单一,但多媒体教学却能以直观、立体、生动及多维度视野角度更好的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极大的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更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交流。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于人物传记类文本的理解掌握,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及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需求。
比如,教师在教授《邓稼先》这一课时,就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影像来促进入物传记类文本教学成效。这篇人物传记类文章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从时代背景、邓稼先不平凡生平经历和卓越贡献、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比较以突出其优秀品德、作者知晓中国的原子弹是不借助外力创造出来后对于邓稼先的钦佩与骄傲、邓稼先在不优越的工作环境下对于事业的执着坚定以及作者给与邓稼先一生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祖国的赞美歌颂。首先,教师引领学生诵读全篇课文,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并给与了学生一定的自行阅读时间,以更好的熟悉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待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开始为学生播放课前选取的有关邓稼先的视频影像,使学生能够立体、直观的了解邓稼先对于中国核弹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及他的崇高奉献精神和感人事迹。当视频画面切换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场景时,教师适时的诵读“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学生看到这里,再配合着课文诵读,情绪都很亢奋激动,感觉到学生的民族精神及爱国情怀都在此刻强烈迸发了出来,极大改善了呆板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生观看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课文开端要描述中国百多年来的悲惨历史?以及什么事能体现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要求学生在观看完毕后回答以上问题。随后,视频播放完毕后,距离讲台最近的一位学生举手回答道:“老师,我可以回答。这篇课文开端首先描述了中国一百多年来屈辱悲惨历史,是为了体现出邓稼先是一位为了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任人宰割状况到终于站起来了巨大转变而做了巨大贡献元勋科学家,对于民族发展自强产生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第二个问题是从这样四句话来体现的,‘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教师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应用多媒体设施来开展教学活动。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积极性,更是带动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怀,极大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及人物传记类文本素养提升,实现良好语文教学成效[3]。
3.2 创造人文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创建人文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及语文成绩显著提升。比如,初中语文教师针对初中学生特定心理年龄因素,通过课外阅读活动创造人文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及人文素养。比如,教师可以每周选定一天放学后一小时时间作为班级阅读活动时间,更好的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阅读视野。教师向学生提供并推荐一些具有深厚教育意义的优秀人物传记类书籍,如《贝多芬传》、《苏东坡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首先,学生们一起阅读这些优秀的中外人物传记书籍,并且在阅读完毕后,还针对书中人物特点及书籍大意进行共同交流讨论活动。教师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读后感言,并适时的对其中观点相悖处给与正确讲解分析。还比如,教师可以每周选定一节语文课时,来向学生播放一些具有积极正面意义的人物传记类视频影像,打破以往呆板的人物传记类教学模式,以新鲜教学模式和视角切入来开拓学生语文学习视野。如教师可以课前选取关于毛泽东、邓小平、曾国藩以及雷锋等人物的视频影像,以及电影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人文学习氛围,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更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怀及素养,实现良好教学实效[a7。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简述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及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价值,随后对于人物传记文本教学策略做了具体探究。新时期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转换教育理念,结合初中生个性特点及学习能力差异,开展多元化教学策略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及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实现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永林.人物传记类文本怎么教——人物传记类文本的教学价值分析与策略探究[J].教育视界,2018,000(010):P.30-33.
[2]应文琦.中学传记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5.
[3]赵玉敏.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解题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2014,12(4):61-63.
[4]吴文娟.论人物传记的阅读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7,18(1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