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019-09-10刘婷婷
刘婷婷
摘 要:语文课素来以风趣生动而普遍受学生喜欢,然而在中职课堂中却碰了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本身在中职课程中就不如专业课受重视,再加之中职生自身学习基础弱,学习习惯差,因此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在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语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连,让语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中职语文;生活化教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
古人云:“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我国特级教师永正也说过,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崔峦老师曾说过:“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社会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语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连,让语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薄的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中职生语文学习现状
众所周知,大部分中职生都是中考淘汰到职业学校的,与普通高中学校相比,生源素质较差,多是基础差,纪律差,素质差的三差生。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甚至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要求。在之前的学习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觉学习的意识。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后,部分学生注重专业课学习,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而语文课则是可学可不学,考试及格万岁。
二、中职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在中职各学科教学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首先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其次语文学习有助于学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的学习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能力。并对将来的再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最后,语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学生毕业后适应而需要的综合能力,如果学生未能良好的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其专业学习也会被拘泥。
三、提升学习兴趣,让语文从生活中到生活中去
1、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语文的宝库。只要有可能,我尽量将语文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语文,让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語文。例如在讲授《将进酒》这一课时。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见过父辈叔伯等在酒桌上劝酒,从中国特有的劝酒文化做导入。展示劝酒的形式,劝酒词,这些熟悉的场景。当学生们关于劝酒这一现象讨论的热火朝天时,又接着向学生提问:“那大家觉得现在我们社会中的劝酒现象好不好”,劝酒劝得好叫艺术,劝得不好容易伤和气,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篇经典的劝酒词,我们一起来看看两千多年前,大诗人李白是如何劝酒的。顺势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中。去体会李白为何劝酒,怎么劝酒。从李白个人经历到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一一分析。
2、融入生活学习语文知识
把生活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更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在语文知识的讲授中,可以适当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鉴赏边塞诗这一类型的古诗时,有一个知识点是如何判断边塞诗,除开一般的“边关、大漠、落日、征人”等等。我还告诉学生,看见“胡、羌、西”等字时,我们要想到这是不是一首边塞诗。因为,这些字有指“老外、外来”或“舶来品”的意思。让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带有“胡、海、洋、西”等词的物品,判断一下是不是中国原产的。这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纷纷开始发问:“老师,胡萝卜的是属于中国的吗?”“老师,洋芋也不是中国产的吗”、“老师,西红柿也不是吗”……将边塞诗中的“胡、西、洋”等字与生活结合起来,后期再判断诗歌类别时,学生基本不会再错。
3、开发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生活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00后,他们生于世界之交,成长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传统的,单纯的课本中的内容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在新理念的课堂教学下,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语文素材,吸收并融合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的语文资料来重组教材。例如在教授《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时,设计到小说三要素概念的讲解。我就拿大部分学生喜欢的穿越小说举例子。我们看一部小说,首先得有一个具体的人(人物),他在这部小说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情节),主人翁穿越回了哪个朝代,那么作者在小说中要交代,因为这样主人公才能展开他的故事(环境)。这样学生对于小说三要素的理解和记忆就很好。
总之,正对中职生语文学习的实际,将语文知识与其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把课本上抽象,死板的文字幻化成生动的、具体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物。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来自生活,最终又用于生活,生活处处是语文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为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