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及建设

2019-09-10党坤王宝军

高教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专业教学专业建设国际化

党坤 王宝军

摘  要:从轮机工程学科研究对象和领域,以及轮机工程专业海陆差别入手,指出轮机工程学科与海上轮机专业的内在不统一,结合海上轮机专业特性及国内高校专业实际,提出建立海上轮机工程学科专业教学一体化评估体系和专业建设走向国际的建议。

关键词:轮机工程;学科;专业教学;专业建设;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6-0084-04

Abstract: Standing on the studied field and subjects of marine engineering, starting with curricula differences between marine engineering at sea and shore based,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inconformity of them,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ngineering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proposals for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Keywords: marine engineering; discipline; specialty teaching; program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海运承担世界上90%以上的国际货物运输,包括能源运输和能源保障。海运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海洋强国及一带一路开发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高素质国际化航海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保证航运业正常开展的关键,是航海教育的重要使命。海上轮机工程人才的培养是使命之一。

学科和专业内在应该是统一的,但是轮机工程学科和专业本身是不一致的。本文试图分析轮机工程学科和专业内在不统一,并结合人才培养实际,对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评估及专业建设提出建议。

一、轮机工程学科及专业名称由来

我国针对学位授予,先后施行过六份学科专业目录。第一份是1983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公布、试行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第二份是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批准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专业目录》) [1]。第三份是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颁布)》[2]。第四份是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3]。2011版目录仅列一级学科目录。根据国务院学位办 [2011]12号文《关于做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设置工作的通知》[4],“二级学科由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与调整”,上述学科设置和调整须根据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5](学位〔2009〕10号)和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6](教研厅〔2010〕1号)进行。第五份是2012年,教育部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第六份是2018年,教育部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学科目录只列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由学位授予单位自行确定)。

轮机工程列在上述1990版,1997版中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下, 2011版学科目录中仅列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7]中查不到轮机工程学科。

轮机工程专业,由原国家教委1986年发布的《高等学校工科本科专业目录》[8]1802轮机管理专业(所属大类为运输类)及1993年7月16日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9](教高〔1993〕13号)081705轮机管理(所属大类为交通运输类)而来,至教育部1998年7月6日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10](教高〔1998〕8号)改为081206轮机工程(所属大类为交通运输类),再到2012年9月14日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11],改为081804K轮机工程(所属大类为交通运输类),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学科重在研究,包括理论及实验研究。重在理论设计及实验室模型试验或工程理论实践。从教育部文件看对应层次为硕士、博士或博士后研究。

专业重在满足生产实际需要和交通运输行业需要, 对应层次为本科,专科或中专。

传统的轮机管理专业,重在對主辅动力装置的管、用、养、修。现在的轮机工程专业,重在对主副动力装置的管、用、养。

二、轮机工程学科与专业的不统一

学科和专业建设理论上本来应该是一致的,但就轮机工程来说,有不一致的地方,表现为:

1. 学科和专业分属门类不统一。轮机工程学科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而轮机工程专业属于交通运输类。

2. 学科和专业对应的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不统一。学科建设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管,对应到学校是研究生院。专业建设由高教司管,对应到学校是教务处和专业学院。

3. 学科研究要求的相对独立性与专业的多学科支撑性不统一。学科研究需要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从学科研究的分类上,轮机工程仅属于一个一级学科。但是专业教学至少涉及下列11个一级学科:力学(基础课中的流体力学和工程力学)、机械工程(专业基础课机械设计)、仪器科学与技术(选修课中动力装置测量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机修及金属工艺)、冶金工程(船舶机修及金属工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中泵及风机,船舶制冷及空调)、电气工程(电工学)电子科学与技术(PLC及编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轮机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基础)等。

三、学科名称及研究内容的不确定性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不到轮机工程词条,其研究的内容、领域或方向并不十分明确。以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中查不到轮机工程。甚至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英文对照)》[12]将“轮机工程” 学科的译为“Marine Engine Engineering”而不是“Marine Engineering”。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有权威的学术组织或机构为此正名。(也许是作者理解错了,轮机工程的研究对象本来仅限于“Marine Engine”)。

就一艘船而言,从设计、建造、检验、营运、管理到回收(拆解)均有可从事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地方。其中设计、建造、检验是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的内容,营运和管理属于交通运输工程大类的轮机专业内容。传统的轮机专业定位在主辅动力装置运行管理。

至于轮机工程学科,作者个人的理解是其研究对象是船舶动力装置或其辅助系统、设备。研究内容包括设计、建造、检验、系统和运行管理等。

目前拥有轮机工程硕士、博士授权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研究方向各不相同。所有从事的研究中,其研究对象准确定位在船舶主辅动力装置或其辅助系统的难以确切统计,也就是说,是否真正是Marine engineering很难界定和说清。

四、学科研究与海上专业教学的本身的不统一

轮机工程专业按服务地点可分为陆地轮机工程(设计、建造及检验)和海上轮机工程(操作及管理)。因为就业方向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据2014年本科轮机工程招生不完全统计,在11所本科招生院校中,有6所本科院校不参加中国海事局组织全国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其余5所则参加此类考试。

在进行专业招生的研究型大学(985院校),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985创新平台)、华中科技大学等,本科专业教学与学科研究侧重点是一致的,本科专业实验室和学科研究实验室是共享和共用的,科研和教学队伍的规划、建设、考评、管理也是可以完全统一的。

但是海上轮机工程专业教学和学科研究明显不同,主要表现为:

1. 学科研究与专业教学的不统一

(1)学科研究和专业教学重点不同。海上轮机工程学科研究仍然为船舶动力装置或其辅助系统的设计、建造、检验、仿真、系统优化及操作管理。但作为海上轮机工程,专业更侧重在操作管理。

(2)学科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建设由不同的院长分管,建设经费及来源走不同渠道,实验室建设项目及目的不一致,不能共享专业实验室无法用于科研,学科实验室不用于专业教学。

(3)学科研究与专业教学人员不统一。从事科研和研究生教授副教授与专业教学队伍分离。

2. 海上作业的特殊培训

培养计划中必须包括为从事海上作业进行的特殊化培训,比如海上救生。这点与陆上轮机工程有截然不同。

3. 专业教学受国际公约约束和规范

《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13](STCW公约,In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 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和 《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规则》[14](Seafares' Training, 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Code, 即STCW Code, STCW规则)为从事海上轮机工程(船舶轮机管理)的轮机员制订了国际统一的培训和发证标准。

4. 专业课程内容的标准化

国际海事组织(IMO)为有效履行STCW公约,制订了统一的Model course 示范教程大纲[15]。除基本培训和特殊培训外,专门针对商船轮机员的有2个,分别是7.02 Chief Engineer Officer and Second Engineer Officer和7.04 Officer in Charge of an Engineering Watch。

这个职业考试的监管和实施不是由学术机构在实施。真正实施教学的院校,需要接受来自立足点不同的主管职能部门监管和检查,有些时候,有苦难言。一线教师,在教学取舍上,难以适从。

5. 学科研究要求的创新性与专业培养要求的保守性不统一

从学科角度要求大学生有创新思维,国家也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但从海船船员职业角度看,行业更需要船舶轮机员“Marine Engineering Officer”, 需要开展半军事化管理和教育,更强调服从意识及岗位意识教育。

6. 学科和专业教学评审体系不统一

學科评审由教育部评审,专业建设由交通运输部及第三方独立机构评审,各行其道。

五、关于轮机工程学科及专业建设的建议

综合本文所述,鉴于(海上)轮机工程专业与学科内在不一致以及行业的特殊性及重要性,结合学科和专业现状和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 学科建设

1. 院校推荐合适人选进入国务院学科评议组

相关院校,特别是不属于教育部直接管理的学校尽早通过上级主管部门或直接和教育部沟通和交流,推荐合适人选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入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这既是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完善海运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需要,也是为行业正名。至少把轮机工程学科和专业的特殊性和贡献向外界说清楚。

2. 建立海上轮机工程学科专业一体化评估体系

鉴于海上轮机工程特有性质,根据教育部关于科研评价提出的“强化对特色、质量和社会贡献,应避免对不同类型高校采取同一标准”的精神,相关院校委托第三方独立机构或先行自主建立海上轮机工程学科专业一体化评估体系,主导并引领学科评估和专业建设。体系建立后向国内外海事院校征求意见,通过主管部门或直接向教育部推荐。在此过程中,应兼顾学科和专业,不能顾此失彼。

如果做不到开展独立评估,则在说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向教育部或第三方评估机构建议在现有评估体系中加入特色、行业贡献、社会贡献等指标,并强调权重。

学校内部,进行学科和专业整合,将教师、学生(含本科生和研究生)、科研及教学资源按海上轮机工程和陆地轮机工程分成两大系类进行,各自设计并实施独立的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分类培养。海上轮机工程鉴于其特殊性,学科和专业建设评估、人员和资源管理等按独立的评估和考核体系执行。

如果不能开展海上轮机工程独立评估,则保持学科和专业合并,在此情况下,需要开展第(3)至第(4)项工作。

3. 学科优化、资源整合和梯队重组

进行学科整合和优化,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将资源集中。轮机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应偏向轮机智能管理,船舶动力装置节能减排、故障诊断及安全运行、系统仿真和动力装置性能系统优化,同时人员按新方向重組。有实力的院校,如果要在设计、制造和检验上做强,需有相应实验室和高端人才做支持。

4. 建立独立的海上专业学科和专业一体化考评体系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要求,将资源使用、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及投入产出比纳入科研考评体系,并将科研评价按教育部文件精神分类评价。

鉴于海上轮机工程是应用型学科,对技术服务或技术咨询,依据文件精神给予合理认可,特别是对行业决策和行业建设作出贡献和产生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包括国家管理规定、行业规范、实船应用软件、行业统一应用的专业教材、批准并应用的实船操作技术或技术指导,管理软件等,给予足够的认可。

(二)专业教学及专业建设

1. 专业教学理念的转变

结合专业特点,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注重国际化。

2. 关注专业发展,更新专业内容

紧密关注智能船舶,智能动力装置和环保及节能技术进展,及时更新专业教材内容,或引领专业发展。

3. 申请国外适任证书考试

通过主管部门协调,鉴于海上专业职业国际化和专业课程标准化的特点,让部分高校的学生直接申请发达国家适任证书考试,增强影响力。

4. 参与并主导国际海事组织的相关专业教学和培训活动

和主管部门及教育部沟通,作为对《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加大对海运业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加强海员特别是高级海员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专业化、国际化海运人才”的具体落实,主管部门或教育部申请专项资金开展相关课程建设。

制订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示范课程大纲、教材、教学片、教学软件或教学器械的编写或制作。

向国际海运届推出部分教材和教学节目,比如:(1)《航海交流示范用语》、《航海作业英语书写规范》、《轮机交流示范用语》和《轮机英语书写规范》;(2)海上专业实习和实践教学片(中英文)。此后通过国际海事组织及其网站,捐献给全世界的海员(主要是中国船员受益)。

5. 关注并介入国际海事组织新增培训项目

对冰区船舶航行操作、海洋工程船的特殊操作(含特大件吊装、船舶动力定位、锚泊定位作业)等专业操作培训,对液化天然气、化学品船、油轮等除基本专业培训外的特殊模拟器培训(含压载水操作)等等,应尽早着手项目建设和专业课程建设。

六、结束语

是否是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看学科贡献和专业培养目标和计划,课程设置是否被国际同行认可而且是能起引领作用,培养的人才是否被行业接受和认可。

鉴于轮机工程学科和海上轮机工程专业的不统一,面对自主航行船舶,智能航运和环保及节能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都面临新的挑战。轮机工程学科和专业教学及专业建设和评估,应注重特色,强调贡献。各高校可根据自己不同的定位,及时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为整个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Z].1990.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Z].1997.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Z].2011.

[4]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做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设置工作的通知[Z].2011.

[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Z].2009.

[6]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Z].2010.

[7]GB/T13745-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S].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

[8]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本科专业目录[Z].1986.

[9]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Z].1993.

[10]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Z].1998.

[1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Z].2012.

[1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英文对照)[Z].1999.

[13]The Manila Amendments to the annex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 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STCW),2010.

[14]The Manila Amendments to the Seafarers' Training, 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STCW)Code,2010.

[15]MSC 93/13/1.Periodical report on model courses,2014.

猜你喜欢

专业教学专业建设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
参与式教学在学前双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