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化整合

2019-09-10杜乾友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2期
关键词:优化整合道德与法治语言

杜乾友

摘要: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友好沟通,课堂教学语言就是桥梁和纽带,而语言本身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它是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和知识传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的优化整合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化整合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做到“准”“亲”“新”“实”。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语言;优化整合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课堂教学动力的助推器,是课堂教学药方的“引子”。这就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准确把握和巧妙运用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来说,要想改变道德与法治课堂枯燥、抽象、沉闷的旧貌,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朝气和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使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达到最优化,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独特的语言风格。本人就自己在教学中对语言的优化运用谈几点初浅的见解:

一、课堂教学语言力求于“准”

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和严谨性,教师在课堂上所需讲授的内容,都是经过教师课前精心备课、精心安排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往往能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语言的使用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知识的正确率,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学语言的表达要力求于“准”,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一定要精而准,给学生留下正确无误的原始印象。这样,通过长期的教学和学习,在教师的带动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准确的用语习惯,并逐步使其形成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课堂教学语言力求于“亲”

教学过程历来都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只要教育在发展,有教学活动存在,教师和学生就是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交流和沟通,两者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有效组织教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充分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课堂语言力求于“亲”,使用文明用语;要用谦和、平等对话式的语气,做到语言美。比如,课堂提问时善用“请”开头的语言:如:“请举手”、“请回答”、“请坐下”等;对学生的表扬要力求多样化:如:“我很喜欢听你回答问题的声音,清脆有力”、“你的回答很精辟,有独到的见解”、“你的回答很有创意,发散思维能力很强”等等,这些文明亲和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受到应有的尊重,有一种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样,教师通过运用语言这一特殊的教学工具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平时又被别人轻视的同学来说,这样可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课堂教学语言力求于“新”

平时我们都会议论,小孩对新鲜事物具有新奇感,其实不只小孩如此,教师也是如此,每当我们碰到新鲜事物时都会驻足而观,对其仔细打量一番方才离去。同样的道理,课堂教学中,新鲜有趣的语言,照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学习思维,拨动学生的学习心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过程。备好教材就是把握好教学重难点;备好学生就是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便于分层教学,有的放矢;备好过程就是在什么样的时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语言。比如,在强调重点内容时,我会把语气加重,语速放慢,留给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时间;另外,教学语言还需要有幽默感,幽默的语言妙趣横生,滑稽搞笑,令人捧腹,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能使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走进老师》中的“风格不同的老师”这一内容时,我跟学生讲在交往中出现的一个案例:“甲同学与乙同学在教室里走动过程中,甲同学不小心踩到了乙同学的脚,甲同学感到不好,立即向乙同学道歉说:‘对不起!’乙同学却说:‘没关系,是我不小心将自己的脚伸到你的脚底下去了’。”顿时所有学生哈哈大笑。顺势问学生:你们喜欢什么样风格的老师?大多数学生回答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教师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引导学生即时进入课题:“喜欢什么样风格的老师。”幽默的语言能很好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增强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有效地促進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应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把握教材,认真备课,紧扣所上课题,进行课堂教学语言加工,打破以往的惯用模式,推陈出新,大胆尝试,力求使课堂语言的运用“新起来”,有效地利用语言这根杠杆撬动课堂教学向前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课堂语言力求于“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生动的有声语言外,还应巧妙运用无声语言,如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它是一种非语言行为,但它实在、具体、形象,在教学中不容忽视,它是教师利用肢体动作来传达情绪或讯息的。肢体语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多数人见到的要比听到的记得更清楚,印象更深刻。因此,教师应恰当的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同有声语言相结合,将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如:当上课铃响起,教室还未完全安静下来,这时,我环视教室,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已经在提醒大家应该安静下来了。在授课过程中,总会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老师讲得很精彩、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时出现分心或搞小动作的现象,而此时教师又不能停下来,浪费这有利的时机,那教师就只能充分发挥肢体语言这一特殊工具的作用了,用柔和的目光注视他们,这会使学生感到惭愧而终止小动作,进而集中精力认真听课,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既不耽误教学的有利时机,又能让学生自觉回归课堂。其次,教学中教师还可利用身体动作和姿势。如:每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答错问题时,教师不必直接说:“你答的是错的。”教师可以摇摇头﹑皱皱眉来表示对学生答案的怀疑,这样不仅达到了提醒学生的目的,还不失学生颜面。总之,肢体语言是丰富多样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不断总结,抓住课题主旨,合理推敲,努力地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巧妙运用肢体语言辅助教学。

“桂林山水甲天下”并不在于山的“奇、秀、险”,也不在于水的“静、清、绿”,而在于“山”和“水”的完美结合:即山环绕着水,水倒映着山。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亦是如此,并不在于“准”和“亲”,也不在于“新”和“实”,而在于“准” “亲” “新” “实”的完美结合。所以,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为了能科学、合理地驾驭整个课堂教学,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就应不断总结、积累和积淀,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语言运用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让语言艺术之花成为开启学生思维之门,打开学生知识之窗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 、赵宝泉.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  湖南教育 1999

[2] 、薛立英 道德与法治要注重教学语言艺术[J] 2016

猜你喜欢

优化整合道德与法治语言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优化资源整合促进小学生阅读感悟
浅析幼儿美术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
谈课堂教学中的 “预设” 与 “生成”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