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大班额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

2019-09-10赵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2期
关键词:交流探究数学

赵霞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問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并积极地改进教学质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扣人心弦的故事,小学生百听不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将数学内容中的某些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有机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营造数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我利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引出课题:夏日炎炎,口渴难忍,猪八戒找来了大西瓜解渴。孙悟空说:“咱们四人平分,每人吃四分之一吧!”八戒贪吃,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吃一点,我要吃六分之一,最少也要五分之一。”大家听了心理直笑,悟空马上切了六分之一给他。吃完西瓜,八戒猛然醒悟,拍着自己的脑门说:“真是一个大傻瓜。”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小故事创设了最佳的教学情境,唤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为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和内在需要出发,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出发,提供丰富的交互功能强的学习资源和必要的实物、图形、学具,使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

自主探索就是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数学的知识。教师应坐在“学生的板凳”上,参与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做旁观者,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激励、点拨学生进行探索。探索知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合作交流,是指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或人机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达到思维、智慧和成果共享的目的,是全体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每位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逐步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习,促进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做好小组调配与分工:小组内各种学生都要有,如动手能力强的、表达能力强的、组织能力强的等;小组内分工要明确,谁操作、谁记录、谁汇报……都要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做好分工。当然,也可以是全班性的“大合作”或同桌之间的“小合作”,不一定要拘泥于小组的形式。教师要发挥好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了解各组的情况,搜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有关信息,便于引导辩论,总结升华,让数学课堂在“动态生成”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或其它学具进行研究,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提示学生从边、角两方面进行研究。在交流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行归纳。

三、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堂上多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如教学“口算除法”的例题42÷3时,课前布置学生准备42根小棒,教学时让学生四人一组自由讨论,如根据前面学的除法定义“平均分”去操作并口算结果。巡视时,我发现有些同学分发时是每次一根把木棒分别递给另三位同学,而有的同学分发时是先把十根小棒捆起来,每人先给一捆,剩下的再平均分成三份。我便请出不同分发的这两组同学到讲台前演示分发过程,同学们清楚看到两个组是同时开始分的,结果每次分发一根的组还在操作,而先分一捆的组已操作完毕。各组每人平均分得的小棒没有差异,都是14根,但操作时间显然不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激发学习兴趣,便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四、小组合作交流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也是社会人文精神所提倡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组成至少两人的学习群体,各成员间进行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每个人都充分参与学习与探究,这种体现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不仅有益于探究的开展和学生特长的发挥,更有益于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养成,有益于学生会尊重他人、陈述意见,达成共识,分享成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发展。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如能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 的理念,积极探索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取得成功,就能更好地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逸夫小学)

猜你喜欢

交流探究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