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
2019-09-10李章云
李章云
我国体育产业领域的发展依托着整个大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与繁荣,其发展的形势紧密的联合着时代背景。第3次世界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时代的到来,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具备最基本的信息化思维和方法。
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主旋律,结合国内社会民众发展需求、国家政策导向、社会资本推波助澜,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这也就意味着高校体育产业与管理人才的培养也要逐步的强化学生的市场化思维和相关技能。
当我国市场化的脚步搭上双创顺风车的时候,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正是激发我国体育产业能量、释放我国体育产业活力,实现我国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破题之道。这也就意味着,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与管理的人才是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唯有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才能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专业的篮球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篮球技巧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因此,高校在篮球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现阶段,我国主要体育高校在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无疑让人才的发展受到局限性。因此,高校在开展篮球人才培养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和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的主要现状:
1、培养方式单一,人才培养机制缺乏系统性。目前,国内许多体育院校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篮球人才的过程中从始至终都采用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大多为篮球比赛的形式。学校采用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篮球技巧和比赛经验,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是,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长期进行高强度的篮球比赛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认为只有在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才能证明自己的篮球水平。面对如此现状,学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点,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的篮球知识,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体育修养。
2、高校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简言之就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只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丧失了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主要对象,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3、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现阶段,部分体育高校的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下滑,其主要原因,有高龄教师人数较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等等。因此,学校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其主要关注点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育观念,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体育专家来校为体育教师做体育相关知识的讲座,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想认识,新时代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专业的教学水平,只有教师的各项能力提高,那么才能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篮球专业的发展助力。
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思路:
1、高校篮球竞赛体制改革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全面型人才。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具备专业的篮球技术只是一方面,同时还应该具备丰富的思维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只有让自身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国家之所以在体育高校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一方面主要是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建设提供后备力量,另一方面的目的是发展国内的体育事业,通过体育赛事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從而弘扬体育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目前,国内整个篮球运动产业的发展过程矛盾重重,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这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相背离,无法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建立联赛管理机构,体现体育赛事的专业性。竞技比赛的质量在于比赛的精彩程度和真实性,这是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篮球联赛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联赛管理机构,实现统一管理。政府应该赋予联赛管理机构特殊的权力,使其发挥应有的管理监督职能。联赛管理机构要与地方各高校加强交流沟通,定期组织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以及裁判员开展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基础培训,实行系统化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地规范各个学校的管理方法。另外,在各高校开展体育赛事期间,联赛管理机構可以派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从而确保比赛结果的真实性,落实竞技体育的基本原则。
3、组织业余拓展,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建立一定的人才激励制度能有效带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各体育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现状,针对性地建立一些人才激励制度,例如优秀学生奖学金、生活补助金等等。在教学训练管理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拓展锻炼,让学生自主安排户外锻炼的时间,这样既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同时还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学籍管理方面,可以适当性地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建立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学分积累制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
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奠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的基础,体育发展的根本就在于人才的胜任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最前沿的情报信息,不断调整自身目标、定位,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是高校体育产业与管理学科设置的出发点与回归点。
(作者单位:三峡电力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