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利养猪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的试验与分析

2019-09-10吴娟薛先金周学利王重龙吴东张丹俊潘孝成沈学怀胡晓苗侯红艳赵瑞宏戴银尹磊朱传民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非洲猪瘟

吴娟 薛先金 周学利 王重龙 吴东 张丹俊 潘孝成 沈学怀 胡晓苗 侯红艳 赵瑞宏 戴银 尹磊 朱传民

摘要 采用福利养猪模式,给猪提供更好的营养、环境和戏耍等方面的优质条件,提高猪的抗病力,对预防非洲猪瘟和开展生猪复养的猪场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生猪福利,在没有疫情的猪场可以成功预防非洲猪瘟;在复养猪场可以进行平稳生产。福利养猪可以有效防控非洲猪瘟。

关键词 非洲猪瘟;动物福利;猪抑郁症;猪肥胖症;生物共存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6-021-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6.009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on the Successfu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frican Swine Fever by Welfare Pig Raising

WU Juanet al(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31)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nutrition, environment and spirit conditions for pigs and improve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pigs, the model of welfare pig raising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reventio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and development of pig restocking in pig far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mproving the welfare of live pigs couldprevent CSFV successfully in the non epidemic pig farms, and stable production c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restocking pig farm. Welfare pig raising 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African swine fever.

Key words African swine fever;Animal welfare;Pig depression;Pig obesity;Biological coexistence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在1921年被首次发现以来,至今已有接近百年的时间,它传播到世界上多个国家,给养猪业造成重大危害,被列为猪的一类传染病。非洲猪瘟在2018年8月被确定传播到我国,1年多以来给养猪业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害,全国的生猪产能急剧下降,以致于各种畜禽、水产等肉品价格全线飙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尽管目前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养猪生产的措施,并且重申要规范疫情监管、检测等行为,但如果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或者简便可靠的防控措施,政府部门鼓励的生猪复养和新建场养猪都无法达到原有的目的,给居民描绘的2021年恢复生猪产能的蓝图只能是一种没有把握的愿景。

当前,我国、美国和西班牙都在致力研发非洲猪瘟疫苗,并且在实验室阶段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即便市场对疫苗的需求十分紧迫,这些疫苗从实验室阶段到商品化应用的时间最快也要数年;如果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不能在临床应用阶段得到保障,疫苗商品化的路程会更长。因此,我国的生猪业迫切需要一种不依赖于疫苗就能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方法。笔者采用切实提高生猪福利的方法,在防控非洲猪瘟方面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效。

1 目前非洲猪瘟防控的方法与效果

1.1 非洲猪瘟的预防方法

我国自非洲猪瘟发生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不外乎2种形式:一是消灭传染源(包括疫病暴发开始阶段对疫情场的猪全群扑杀,以及现阶段提倡的“拔牙式”无害化处理等);二是切断传播途径(包括早期的跨区禁运、点对点运输、灭鼠灭蚊蝇等)。这2种形式就是针对传染病发生与流行过程中3个环节中的前2个环节,归纳起来其核心就是“生物安全措施”。各个会场的演讲者会把这些“生物安全措施”剖析得细致入微,仿佛按照这些措施就能有效防住非洲猪瘟,一时间多种针对非洲猪瘟的消毒药、清洗剂、热化饲料、灭蚊蝇药、检测仪器、检测试剂盒和耐热车辆等产品纷纷问世;各种生猪复养技术方案其实也是围绕这些繁杂琐碎的“生物安全措施”而开展。然而,这些“生物安全措施”涉及的范围较广,条件要求高,因此许多养猪场职员始终处于高压状态,往往只是在其中的某一个细节做得不到位,或者硬件设施不够高档,就能导致猪场不小心感染非洲猪瘟疫情进而损失惨重。

1.2 非洲猪瘟疫情的控制方法

近阶段召开的与非洲猪瘟相关的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演讲者对非洲猪瘟发生后的建议基本都是精准“拔牙”。然而,由于病毒细小到肉眼不可见,检测方法不精准,以致于“拔牙”不够彻底,往往出现“错拔、漏拔”,并直接导致疫情不可控。

1.3非洲猪瘟防控策略的片面性

上述防控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措施”,其本质上是采取隔离、净化的策略,试图在猪场营造出一片密闭的无非洲猪瘟病毒的真空环境。这种净化的真空环境中,猪群可以完全回避非洲猪瘟病毒,因此无从感染发病;可是,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差错导致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场内,由于猪群没有免疫力且当前规模猪场“精准饲养模式”下大多数猪处于亚健康状态,猪场就会遭受惨重的损失。

猪场在执行“生物安全措施”时,不仅繁琐冗杂,成本很高,而且往往“百密一疏”,最终还是发生疫情。包括许多复养的猪场,基本很难成功。这些措施防控非洲猪瘟之所以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只关注了传染病发生与流行3个环节中的前2个环节,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第3个环节——保护易感动物。

消灭传染源是第1个环节,但这个环节几乎不可能做到绝对消灭病原。人类和自然界几千年来消灭的微生物物种寥寥无几,即便一段时期内认为某种病原已被消灭,但往往在数百年后,这个病原又会再度出现,这种情况很多。其实,低等的微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远远高于高等的哺乳动物,许多远古的微生物仍然可以很好地生存到现代。现在一个疫情猪场里的猪,是否按要求被完全“消灭”,场外人几乎不得而知;人们无法确定野外患病的野猪能否导致其所在野猪群全体覆灭,或者小养殖户的病猪得到真正的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是第2个环节,但由于非洲猪瘟病毒携带者的未知性、生猪贩运路线的隐蔽性,以及鼠、蚊蝇的多变性,导致传播途径很难被完全切断。

2 非洲猪瘟环境下的亚健康生猪

2.1猪抑郁症

规模猪场为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采用的是密集饲养。在育肥圈中,生猪活动范围狭窄,时刻处于拥挤状态;猪群根据打斗结果确定群内“地位”,对于“地位”靠后的猪来说,在饮食、休息等过程中,会受到同群中很多猪的“欺压”;由于圈舍拥挤,圈内无法提供生猪戏耍设施,“圈徒四壁”,圈内充满竞争饮食与空间的对手,缺乏戏耍的伙伴,猪会感觉郁闷无聊;由于舍内生猪密集,导致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指标不佳。上述几种情况,往往造成猪群中的大多数罹患“豬抑郁症”。

对于母猪,除了经受育肥猪的处境外,一旦成功怀孕,整个孕期还要像“重罪犯”那样被关在牢笼式的限位栏里,孕猪产仔后依然要被囚禁在产床上狭小的囚笼中等待28天后乳猪断奶。猪场就是要把母猪这台生育机器的潜能榨干后淘汰,仔猪断奶时间从以前的35日龄缩短到28日龄,后来又缩减到21日龄,前些年14日龄断奶技术一度风靡,部分专家有信心将乳猪断奶时间缩减到1日龄(采用全程人工喂奶技术),这样就可以将母猪的生殖潜能利用到极致。由于通过手术让母猪早产,以及取母猪的卵细胞开展体外试管育猪的技术不适于在基层猪场推广,所以专家的近期研究目标局限在了1日龄断奶。猪场为了效益最大化,采用人工授精方式配种。母猪经历如此一生,罕有不抑郁的,一般活3~5年就会因健康问题被淘汰。

2.2 猪肥胖症

现代规模化养猪,利用科学仪器,可以做到“精准饲喂”——饲料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力求精准,不缺少也不多出,按猪的日龄匹配日粮。通过育种手段和配方饲料,从猪的初生体重、断奶体重直至出栏体重都尽力做到全生存周期最大程度地快速增重,乳猪从一出生就毫无乐趣地站在了增重竞赛的起跑线上。猪生长各阶段的唯一目标就是增重与增肥,不仅使用育种手段,增肥专家配制的饲料除了维持猪基本生存需要外其成分都用来促进猪的增重,而且还向未发病猪的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生素,目的仅仅是要发挥这些含有副作用的抗生素的增重作用。

猪本来就有除了进食、饮水,就爱睡觉的习惯,加上那些增肥措施,规模猪场育肥结束后出栏的肥猪,几乎都是“大胖子”、“肥胖者”、“体重超标者”。尽管市场主打品种都是瘦肉型猪,但与自然状态下健康的瘦肉型猪相比,猪场出栏的猪还是比较肥胖。借用人类的词语描述,有不少猪属于高血脂猪、高血压猪和高血糖猪的“三高”猪群,其处于亚健康状态,抗病力低下,遇到非洲猪瘟更是毫无抵抗力。

3 动物福利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动物福利是给动物提供符合本身需要的营养、环境和戏耍等方面的优质条件,实现动物自然、健康和快乐地生活。这样生活的动物,仅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其体质好、抗病力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强,往往感染了一般剂量的致病原却不会发病,即使偶有发病也多数能够康复。

4 非洲猪瘟背景下福利养猪的效益

福利养猪模式需要给猪提供大一点的活动空间、富有营养的全价饲料(包括精饲料和青饲料等)、多种乐趣的戏耍设施等。单独从1头猪的成本上看,比规模化养猪的成本要高,因此在许多人的眼里,福利养猪只是一种新潮的概念,并不会真正应用到自己的猪场。实际上,采用福利养猪的猪场,虽然相同场房容纳的生猪总量少了,但猪群十分健康,管理者没有疫病方面的困扰与恐惧,仔猪基本都能健康出栏,养猪变得轻松和有趣。

许多人以为,猪养得越多越赚钱,其实往往相反。2011年,每头猪的利润很高,于是大小猪企纷纷投资扩大养殖量,结果种猪更贵、饲料供不应求变贵、人工费也在提高,可是2012年末至2014年底的行情显示,猪养得越多则亏损越大。当前非洲猪瘟背景下将会长期飙升的猪价表明,略微增加点成本,利用原本因非洲猪瘟而闲置下来的猪舍开展福利养猪,就能够在没有疫苗可用的情况下,较好地防控住非洲猪瘟。相对而言,福利养猪无论是从动物福利角度,还是防控非洲猪瘟角度,以及降低兽药成本和改善猪肉风味的角度,都是一件极为合算的轻松养猪好模式,特别是面临从未有过的高猪价,是采用传统集约化模式复养亚健康猪来应对不可把握的疫情风险,还是采用福利养猪模式轻松持续出栏高价值的优质猪,应该不难选择。

5 非洲猪瘟背景下福利养猪模式的应用试验

5.1 预防非洲猪瘟

某养猪合作社,拥有开放式彩钢瓦猪舍2栋,距离当地主要公路10 m。该猪舍1 500 m处的某养猪场于2018年底因疫情而停产,该猪舍附近300 m处的某育肥场于2019年3月因疫情而停产。2019年7月10日,该合作社购进30~35日龄的断奶仔猪46头,采用福利养猪模式饲养。猪舍西门面临公路,东面是某砂厂,东西两道门不关闭,也不设置消毒盆;开放式大窗不能防止飞鸟与落叶;猪舍外网养了150只土鸡;仔猪进场到出栏全程不使用任何抗生素和疫苗。至2019年11月底,尚存活45头健康大猪,计划到春节前出栏。

5.2成功复养

2019年3月,某养殖场在疫情后立即复养,采用福利养猪模式。猪场常规清洗后选用2种消毒剂各间隔7~10 d共消毒2遍,然后购进不同阶段的种猪与仔猪饲养。一般的疫苗按程序进行免疫,着重做好猪的福利工作。至2019年11月初,该场生产状况十分平稳,特别是母猪自繁自养的仔猪成活率很高。

6 结语

在非洲猪瘟背景下,在没有疫苗与药物可用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长期飙升的猪价面前,开展福利养猪,给猪提供更好的营养、环境和戏耍等方面的优质条件,提高猪的抗病力,实现猪与各种生物的共存,就可以获得满意的养猪效益。

参考文献

[1] 方国跃,吴海智,周学利,等.我国非洲猪瘟扑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关键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8,8(6):19-20.

[2] 余杞强,吴娟,周学利,等.非洲猪瘟对中国猪业的最大损害及应对策略[J].农业灾害研究,2019,9(5):24-25,31.

责任编辑:郑丹丹

猜你喜欢

非洲猪瘟
浅析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及防控对策
对非洲猪瘟的担忧是否合理?
非洲猪瘟影响有限 短期猪价小幅震荡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刍议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及防控措施
浅谈非洲猪瘟、古典猪瘟的区别与检疫判别
非洲猪瘟概述
对非洲猪瘟的再认识
谈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