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应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2019-09-10苗慧燕
苗慧燕
深度阅读是相对于浅阅读的一个概念,它是一种以提升学识修养、理论思维和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阅读名著时不积极、不深入、无感悟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我试图通过导读课、梳理课、汇报课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沉下来、走进去,进而领略经典的风采。
《骆驼祥子》是初二必读名篇,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要读下来这样一个故事不难,但是要真正走进去,感受人物的生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老舍先生要传递的思想内核,就不容易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利用导读课和梳理课,带领学生们通过文字感知内容,通过交流碰撞思想,让孩子们有感受、有共鸣,并为最后的汇报课做好铺垫。
汇报课伊始,孩子们都兴致高涨,因为每次汇报课都是一次思想分享的盛宴。“同学们,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一文中这样说‘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那么在前期阅读的基础上,你认为这部作品哪些地方可能让老舍先生满意呢?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问题一出,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沉寂,以往的汇报课很少设定条条框框,所以学生都会畅所欲言,这次他们的沉默也在预料之中,于是我静静等待着。两三分钟之后,一个学生举起了手,我说,“看来这个问题质量很高啊,把大家的思维引向了更深处,我们先请第一位举手的同学给大家开拓一下思路。”我说这段话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告诉学生,一时答不上没关系,这正是深入思考的表现;二是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回答不准确也没关系,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开拓思路的方向,这就是成功。
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说道“老师,我觉得老舍先生应该是对这个故事比较满意,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人力车夫祥子由农村来到北平拉洋车,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最终个人的努力还是抵不过现实的黑暗。三起三落之后,祥子终于由一个体面的、健壮的、要强的人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老师经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部小说就做到了这点。而且我觉得不单是情节,由此传递给我们的思想意义也是很深刻的,只是这方面我还没有完全想好。”
不待我评价,已经有学生带头鼓起掌来,其实发言的这位同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文优秀生,“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啊,有观点、有依据、有感悟。主人公祥子的经历让我们唏嘘,老舍先生曾说他和很多车夫都是朋友,因此祥子是有原型的,要想创作出好作品,首先就得有生活基础,这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其次这位同学谈到思想意义,那么有谁在这方面做过思考呢?”
方向一出,思維就打开了,于是举手的孩子多了,有的说,“老舍要批判的是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吃人的社会让祥子变成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书中说到‘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还有的说,“作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让祥子这样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在一次次遭遇打击后最终被彻底毁灭,真正让人心痛的不是结果,而是这样一个过程。”也有同学说,“这个社会的残酷表现在少数人的单打独斗,最终只能被吞噬,祥子的悲剧就足以证明这一点。”看到学生们探讨得如此热烈、深刻,心中除了感动,就是满满的赞叹:面对这样一部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并不算近的作品,他们用“心”与文字产生了共鸣。于是我说:“同学提到单打独斗是出不了头的,那么怎么做才能‘出头’呢?”一时间,课堂又安静下来,这时我出示了这样两段文字:
A 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老舍《骆驼祥子》节选)
B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若想唤醒中国人麻木的心灵。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呐喊》节选)
渐渐地,学生间有了议论的声音,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最后归结为如果说老舍先生告诉了我们社会的问题是什么,那么鲁迅先生告诉我们的就是怎么解决问题。此后,学生又围绕“老舍先生对这部作品哪里最满意的地方”交流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甚至有的学生根据书中的蛛丝马迹来探询这个故事的具体写作时间以及文中提及的军阀是哪个派系的等等。一节汇报课,可谓信息量巨大。
德国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多读书、读好书对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成长中的青少年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如果说阅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那么深度阅读,使门外的风景更清晰了,它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书香溢满校园,让阅读滋养心灵是我们永恒的愿景。
(作者单位: 山东省威海市城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