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旧城区景观改造

2019-09-10李夏书

理论与创新 2019年6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

李夏书

【摘要】旧城区景观改造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旧城区景观科学的改造,充分的发挥旧城区原有景观的作用,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但在当前的旧城区景观改造中,还存在比较多的影响,导致景观破坏、城市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协调的现象严重,对此,本文在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旧城区景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旧城区景观改造方法。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旧城区景观改造;城市规划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视旧城区的景观改造工作,以便于实现旧城区与新的城市规划相接轨,相融合。然而在实际的旧城区改造中,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不仅破坏了旧城区景观的价值与意义,甚至导致旧城区景观改造之后,城市与生态之间的发展不协调,反而阻碍城市的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中,实现多规合一,讲究城市与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的协调发展,值得旧城区景观改造中借鉴与融合。

1海绵城市建设概述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具有比较高的复杂性,在建设过程中,以城市规划为出发点,在城市各个层级的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与传统的城市规划专业相比,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指导下的新型城市规划方法对设计人员的要求更高,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做到多规合一,也就是说,需要多个专业及部门之间共同作用。在区域规划中,综合治理流域及城乡的统筹发展为强调的重点,在新型城市化中,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生态文明中,将绿色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中,实现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1]。传统的城市规划中,重点在于营造城市空间,而海绵城市建设与之并不相同,其所关注的重点在于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尤其是城市与水之间的关系,由此一来,要想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的规划、园林、道路等专业的被动配合与有限交互就需要被打破。

在总体规划方面,准备工作十分的重要,在开始规划之前,将各种相关的资料收集完整,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当前城市的现状,对城市的各个要素进行转专题研究,形成研究结果[2]。在此基础上,评估城市水资源的承载力,结合当前的自然现状,将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方向确定出来。协调规划城市的道路、绿地等,将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最终,将城市的用地布局及功能结构分区划分出来。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只要是进行汇水分区的划分,划分依据为地质地貌、用地性质、给排水管网等。科学的评估地块开发强度,确定地块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等,实现地块的合理利用及科学布局。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首先要分析和评估场地的土壤特性、竖向高程、绿化情况等,其次要将对地块影响最小的方案确定出来,最后,对确定的开发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评估方案实施的经济性。如果城市中心区的开发强度比较高时,要以实际的开发强度为依据,对开发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实现开发与交通、市政、给排水等和谐发展。

2当前旧城区景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2.1改造模式不科学

在旧城区中,景观具有改善人居环境,绿化城区,提高城市活力的重要作用,属于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设施一样,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旧城区景观改造的过程中,应尽量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进行修改,避免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然而在实际的旧城区景观改造中,将原有的景观建设全部拆除,转而采取重新规划与建设的方式,尽管这种方法有利于改变城市的整体景观风格,但这种方法会浪费大量的物力与财力,而且有些景观中所蕴含的文化涵义被破坏,致使旧城区的景观改造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2.2忽视改造后的园林绿化问题

通常来说,旧城区位于新城的中心地带,主要原因是最开始进行城市规划时,以旧城区为基础,以扩张的方式向四周辐射,由此形成了当前的局面。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旧城区改造时,过分的关注经济利益,忽视旧城区改造之后的园林绿化问题,从而导致景观改造被忽视,影响景观改造的科学性。

2.3盲足的追求景观都市化

旧城区在进行景观建设时,会与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相适应,由此,不同的旧城区景观所具备的特点也不相同。在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景观原因的特点应该被充分的保留,以便于体现出城市变化的历史及人文特色[3]。但在实际的旧城区景观改造中,盲目的追求景观都市化,从而导致城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交通越来越拥挤,甚至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2.4土地利用效率低

在进行旧城区景观改造的过程中,改造者易受经济利益的诱惑,从而在改造中进行高强度的开发,忽略旧城区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及传统内涵,进而带来旧城区景观,甚至是旧城区毁灭性的破坏。同时,这种缺乏科学性的改造方法也导致土地的利用效率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差,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3基于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旧城区景观改造策略

3.1确定科学的改造思路

旧城区为新型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础,通过向外扩张形成现有的城市,因此,在城市中,旧城区占地面积比较大。由于旧城区的历史比较久,最初的规划与设计还比较落后,因此,洪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匮乏等问题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急需对旧城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造[4]。在旧城区景观改造中,应设置一些“海绵体”,将旧城区的雨水管线与周围的公园、水体等连接起来,通过景观改造,解决旧城区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升旧城区景观改造的科学性。

3.2综合评估旧城区景观环境

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旧城区景观改造时,不仅包含雨水景观改造,同时,植被的选择、场地的利用、材料的类型、文化及教育功能等均是在景观改造中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明确景观改造思路之后,需要对当前旧城区的景观环境进行综合的评估。首先,对旧城区区域内的水文条件、植被情况、生态环境、文化意义等进行综合的考察与评估,形成初步的保留及改造规划;接着,以旧城区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景观现状等,科學的分析用地适宜性,确定宜建区;随后,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思想,对生态和人文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保证景观改造的科学性;最后,确定总体的改造目标。

3.3建设功能多元化的雨水设施

在进行旧城区雨水设施建设时,除了排水、雨水径流就地渗透等功能之外,还需要与城市的绿化带、绿化景观等充分结合,以便于提升雨水设施建设与城市景观的作用,将雨水作为城市绿化的灌溉水,转害为利,促进城市的发展[5]。设置雨水径流传输通道时,一种是明渠流,一种是漫地流,实现排水与渗透的功能,同时,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减轻旧城区的雨水压力,保证旧城区居民的居住安全。

3.4雨水植被设计景园化

旧城区景观改造中,在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下,应在城区中建设雨水植被景观,实现生态功能的同时,提升景观的美学价值。在进行雨水植被景观设计时,植被的选择应尽量的以本土植物为主,从而有效地提高植被的存活率,同时,景观建成之后,维护的便利性及经济性都比较好[6]。此外,在雨水植被景观设计中,还应融合旱地植被,从而提升景园的效果,创造优雅怡人的景园环境。

3.5实现原有景观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旧城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及政治文化积淀,其景观中已经包含精神文化特征及审美特征,因此,在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景观改造时,应尽量的保留原有的旧城区景观,在适当的修复及改变基础上,实现原有景观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从而提升旧城区景观改造的科学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旧城区景观改造中,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思想的应用,有效的保留了原有的景观建设,并融入新型的雨水景观植被建设,缓解了旧城区的防洪压力,提升了景观改造的科学性,实现旧城区改造与生态环境之间和谐共处,进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伟娅,管益龙,张金戈.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园林,2015,(06):16-20.

[2]彭翀,张晨,顾朝林.面向“海绵城市”建设的特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响应[J].南方建筑,2015,(03):48-53.

[3]仝贺,王建龙,车伍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04):108-114.

[4]赵江.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内涝防治探索——以镇江市为例[J].园林,2015,(07):26-31.

[5]邹宇,许乙青,邱灿红.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5,(09):65-71+78.

[6]陈晓菲.基于生物多样性的海绵城市景观途徑探讨[J].生态经济,2015,(10):194-199.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问题与对策
城市规划领域重大决策失误问责制度的构建
城市规划中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分析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那些“搞城市规划的人”到底是谁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公务员竞争上岗试题训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