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幼小衔接 共话幼儿成长

2019-09-10邬佩华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6期
关键词:幼小入学案例

邬佩华

伴随“毕业季”的到来,大班孩子即将进入小学,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家长们的焦虑、孩子们的担忧、教师们的困惑等。作为大班教师的我,一方面认真研读2019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鼓励家长充满信心、耐心对待,同时蹲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实践后,我们对幼小衔接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对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也有了更深度的“思”与“行”。

案例1:我要再玩会儿

小A经常把在户外抓到的蚂蚁带回家,用放大镜观察吃着冰糖的蚂蚁,客厅、房间、厨房到处可见蚂蚁的踪影。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了,于是小A的爸爸妈妈到老师这里来“告状”。

爸爸说:“小A实在是太调皮了,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汉字他不写,就知道和各种动物玩,还要买放大镜,管也管不住,打他也不管用。”

妈妈说:“我更担心玩这些会影响他的健康,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我们已经管不好了。”

小A说:“我要再玩会儿,上小学了就没得玩了。我知道关于蚂蚁的很多秘密,下次我要抓蜗牛回家养。”

案例2:赢在起跑线上

大班家长会结束时,小C的妈妈和小D 的爸爸激烈地争论着。

小C妈妈:孩子们马上要一年级了,现在幼儿园都不教语文、英语,我要让孩子去上幼小衔接学习班,有一起的吗?

小B妈妈:好啊,一起去学,我们的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

小D 爸爸:不需要提前学,等上一年级学也来得及。

小C 妈妈:那你闺女怎么还在学跳舞?还不是想赢在起跑线上么?

小D爸爸:舞蹈是她感兴趣的,和你刚才说的语文、数学班不一样。

小C 妈妈:都是学习有什么不一样?

小D 爸爸:……

從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家长对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内容,我们有了更深的思考。

一、幼小衔接怎么做

当孩子进入大班后,家长们开始关心他们的入小学事宜,这时幼儿园也会围绕“幼小衔接”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滋润家长的心田。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师们纷纷讨论:怎样的入学准备才是科学的?幼小衔接究竟该做些什么?

1.回归儿童的立场

案例1中爸爸妈妈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小A对蚂蚁的持续观察来看,实际上就是主动探究的表现,是小A动手动脑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同时也是他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体现。《指南》中指出:“愿意亲近大自然,爱护动植物,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因此,我们以儿童为本,回归他们的立场,建议小A的爸爸妈妈观察、支持小A的探索行为,并提供一个独立的探索区和一些观察工具,如此一来,既满足了小A 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又避免了蚂蚁四处乱爬影响健康卫生。

孩子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这些不正是学习品质的体现吗?

2.审视入学的准备

案例中的家长对幼小衔接有着不一样的思考。小A爸爸认为马上就要上一年级的小A应该练习写汉字,小C妈妈认为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让小C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而小D爸爸觉得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更为重要。看来家长们对于如何做好入学准备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我们深知不应该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心理而做出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事情。所以我们重新审视“幼小衔接”,通过系列、多角度的活动,帮助孩子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二、我们的行动

研读学前教育宣传月“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的主题内容,贯彻《纲要》和《指南》,引导教师和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以儿童为本,尊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规律,帮助他们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科学的做好入学准备。

(一)儿童为本:开展入学问卷调查

面对案例2“赢在起跑线上”中家长的争论,根据本园实际,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蹲下身倾听孩子的声音,发放了“你想上小学吗”问卷调查表,对70位大班幼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见图1、表1)。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孩子都愿意上小学。孩子们对小学充满着好奇与向往,但同时也有一丝焦虑。他们从生活学习习惯、社会交往、同伴合作、学习态度等方面诉说自己想或不想上小学的理由。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精神和《指南》中都强调培养学习品质的重要性,同时建议家长朋友们,不要一味追求知识技能,而是要帮助孩子科学地做好入学准备,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态度、习惯、个性发展等。

(二)思维碰撞:共同研讨合理计划

面对调查结果,针对案例中孩子、家长、教师共同的焦点“幼小衔接”,我们召集了大班组教师、大班家委会成员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教研内容围绕“对于小学你是否了解与认识”“入学准备需要怎么做才算科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等几大方面展开讨论。

班中有家长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小学一年级教师,他结合小学的新课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他提出:“小学一年级也会放慢脚步,给孩子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所以我们现在主要还是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此外,教师还与家长们解读了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关于“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的重点内容。大家一致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幼小衔接等同于知识的衔接,同时还以“走向小学”为主题制定了一份计划表(见图2)。

(三)共话成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随即我们按计划实施,重点围绕熟悉小学环境,萌发上学兴趣;走进小学课堂,体验课堂氛围;邀请小学教师,参与小学学习;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答疑解惑等方面科学地做好入学准备。

1.熟悉小学环境,萌发上学兴趣

细细解读案例,孩子们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小学已有所了解,但我们感受到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憧憬与彷徨,为了帮助他们全面、直观地了解小学,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按照计划表,幼儿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走进小学进行实地参观。

孩子们来到了小学的校园、操场、教学楼等地方,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通过亲眼观察、亲耳聆聽、亲身感受的参观活动,孩子们不但提前熟悉了小学环境,还解决了“小学到底怎么样”的疑虑,更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待。参观后,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对小学的“初印象”。

2.走进小学课堂,体验课堂氛围

伴随孩子对小学的初印象,对课堂的好奇,“走向小学”主题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大班孩子与教师再次走进小学,走进小学生的课堂。孩子们通过观察一年级小学生的上课情况、课前准备、举手姿势、回答问题的方式、学习用品的管理等方面,体验课堂氛围。回园后,自觉整理文具、书包、书桌等,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上小学的积极愿望。

3.邀请小学教师,参与小学学习

我们邀请小学教师入园开展一系列的科学指导活动。

在有趣的体育课中,小学教师带领孩子们扮演起小红军,学习投掷的动作技巧。孩子们亲身参与小学体育课学习,直观地比较了幼儿园与小学上课模式的不同,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了科学的准备。

4.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答疑解惑

从上述案例中看出孩子们对上小学的向往与焦虑,家长对如何科学做好入园准备还存在疑惑,因此我园在4月6日邀请了教育专家讲解关于“幼小衔接”的内容。在6月3日至4日,通过摆放如何做好入学准备的咨询台,开展家长会,利用微信平台、QQ群、幼儿园网站发布信息,走进社区等多元渠道,向家长宣传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内容,解答家长对于入学准备的疑惑,引导他们进行科学育儿,与园方携手助推幼儿发展。

总而言之,孩子的发展是阶段性的,也是延续性的。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不仅需要幼儿园、家长、孩子、小学等多方面联动,也应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只有在观念、理念上达成共识,在教育行为上形成合力,注重生活、游戏对孩子学习发展的独特价值,才能让他们愉快地进入小学,幸福快乐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幼小入学案例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入学通知书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苦恼的“幼小衔接”
五行真经
甜蜜欢颜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