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乡土资源,让幼儿游戏回归自然

2019-09-10刘鹏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6期
关键词:乡土民间资源

刘鹏

一、乡土资源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但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却常常忽略这些资源。我园是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相比课程资源匮乏,园内硬件设施不健全,玩具材料缺乏,且课程资源结构比较单一。但我园地处农村,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走出园门就是农村广阔的天地。

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该如何立足本土,构建适合本地幼儿园发展的课程内容,让农村幼儿、农村幼儿园不再仰望城市幼儿园的优越?近几年,我园根据自身的农村区域优势,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指引,以乡土资源为抓手,以种植、泥塑等活动为切入点,以“民间游戏”为突破口,有效开展乡土资源生态体验课程,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促进幼儿能力发展,让农村幼儿园的游戏课程散发出“农”味。

二、乡土资源生态体验课程的目标

我园地处山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氧吧”,交错相应的田间地头为幼儿提供了游戏的天然场所。因此,乡土资源生态体验课程以自然资源为载体,本着“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以《指南》中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为指引,以幼儿的区域游戏、民间游戏和乡土资源生态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引导幼儿对身边的乡土资源产生再认知,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三、乡土资源生态体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在园本课程建设中我们充分利用当地文化优势,认识本土资源,传承本土文化,开发本土课程,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深深融进幼儿心灵深处。乡土资源生态体验课程主要包括:种植类体验课程、自然物手工创作课程、泥塑课程、沙水建构课程、民间游戏课程等主题内容。

乡土资源生态体验课程中每一个活动都与五大领域相联系,各有其侧重之处,相互融合,形成以乡土资源为主要特点的幼儿园体验课程,课程主题框架图如下:

1.种植类体验课程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四月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我们怎能辜负这美好春光?为了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了解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我园每年的4月都会开展“春耕、春种”的亲子种植活动,9月-10月会开展秋收活动,让幼儿亲历种植与收获,体验劳动的艰辛及收获的快乐!

各班首先要认领自己的责任区域,然后根据季节情况和幼儿的现有水平,对认领的种植土地进行除草、松土等,教师耐心讲述种植步骤、方法,引导幼儿亲身参与到种植活动中,并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种植园地成为了幼儿成长的乐园,小班、中班、大班种植课程内容层层递进,使种植体验课程与学习、生活、游戏、运动形成有机整合。

2.自然手工创作课程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没有亲近自然的孩子就没有真正的童年。”我园通过自然手工创作课程,使最常见的、最朴实无华的自然作物在幼儿手中绽放出缤纷的光彩。如秋收以后,农家门庭内堆满了黄澄澄的玉米棒和白花花的玉米皮,这些便成了幼儿游戏的天然材料。结合主题“多彩的秋天”,我园大班幼儿开展了“玉米的一生”相关延伸活动。玉米皮在幼儿手中变成绳子、变成坐垫,小小的玉米芯也变身成可爱的长颈鹿、无敌的大火箭等。中班幼儿则用形状不一,大小多样的豆子制作成一幅幅生动可爱的“豆贴画”。小班幼儿用一团毛线、一把树枝,通过缠绕,变换样式,创作出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作品。

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挥着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在常态的教育活动中主动发展,在乐学乐知的游戏中获得学习的自主性和真实性,积极探索的学习兴趣和品质逐步建立。幼儿园乡土课程的深化建设,为农村幼儿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泥塑课程

《纲要》总则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我园地处农村,泥巴随处可见,玩泥、捏泥带给幼儿无限的乐趣。以乡土课程为主线,以幼儿为主体,以经验为基础,以泥塑为手段,注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提高了幼儿审美能力及创造性。幼儿在泥塑活动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与同伴相互合作,创作出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作品。

4.沙水建构课程

《指南》明确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对玩沙很感兴趣,于是在沙场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筛子、铲子、小推车、水壶、漏斗、PVC管等,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引水入渠、堆砌城堡,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沙、水的独特性,还体验到“沙水游戏”带来的无限乐趣。

5.民间游戏课程

为了使民间游戏能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我园开展了乡土气息浓郁,趣味性、娱乐性强的民间游戏课程,并将其分成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童谣游戏、民间体育游戏三大类。

在益智区开展“挑火柴棒”“东西南北”“掏交交”“拿五子”等民间智力游戏。丰富的游戏内容,逐渐增加的游戏难度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积极开动脑筋,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我园利用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如喝水、如厕、饭后、离园环节,开展民间童谣游戏。“拉大锯”“拍手歌”“挠痒痒”“打火烧”等语言类游戏,不仅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时间,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如“摔宝”“丢手绢”“打沙包”“炒豆豆”“挑火柴棒”“弹弹珠”“踢毽子”“滚铁环”等。由于农村幼儿园的资金有限,我园还开展了“变废为宝、巧手创新”自制器械活动。教师们用奶粉罐、易拉罐、废布做成“小推车”“梅花桩”“流星球”等各种有趣的体育器械,并鼓励幼儿探索创新玩法,“一物多玩”“物物组合”成为了乡土户外游戏中的常态,幼儿在玩中提高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也为这些体育器械赋予了更多的价值。

四、乡土资源生态体验课程的收获

1.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资源

我园从实际出发,因园制宜,选择适合的路径和方式,大胆尝试、努力探索,有效开发并充分利用宝贵的乡土资源,尝试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全身心、多感官地投入到多样化的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反思、总结并积累经验,为更好的开设课程挖掘资源、探寻方式。

2.关注幼儿自主探究性学习

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曾经说过:“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在乡土资源生态体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活动,关注幼儿发展,尽可能为幼儿提供空间、时间、材料的保证,使幼儿有足够的条件进行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感知大自然中的奥秘,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及创造力。

3.多种形式相互补充

在进行乡土资源生态体验课程的基础上,我园还融合了科学、艺术、社会、健康、语言等五个领域的内容,使幼儿在乡土化、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也能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

4.各方力量参与支持

幼儿、教师、家长以及本地教育资源都包括在乡土资源生态体验课程资源网中,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建构家长委员会,通过家园联系与沟通,结合幼儿特点和班级主题,与家长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如教师和家长一同带领幼儿参观“田野收割”,使幼儿从中获得有关收割麦子“割——脱粒——装——运——晒”的经验。无形之间构建起了幼儿园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整合。

生活中处处有资源,处处可以生成课程。就地取材,充分挖掘周边资源的教育价值,扎实有效地推动乡土课程特色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乡土民间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资源回收
乡土分外妖娆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