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传统文化 经典浸润童年

2019-09-10贺改灵郑慧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6期
关键词:年龄段课程内容内容

贺改灵 郑慧

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话题,在追求教育内涵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园几代幼教人依托深厚的文化根基不断进行着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我园在基础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有序实施的基础上,基于园所发展和幼儿需要,历经五年,探索出自己的特色化园本课程,即“经典欣赏”创新性课程。

一、文化自信 引领方向

课程探究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这些年,我们一直追随时代的步伐,探究新理念引领下的课程,而中华民族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似乎已被忽略,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作为幼儿园,有责任将这些经典根植于幼儿心中,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因此,如何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思考。

立足现实、思考分析。我园开展的“我和音乐做游戏”“启迪儿童绘画”特色课程,丰富了我园艺术领域的内容,但透过每学期的听评课活动和每学期梳理出来的教研内容,可以发现欣赏活动是我园艺术领域内容的一大缺口。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课程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反复教研,结合我园课程历史基础,决定将美术欣赏和音乐欣赏作为“经典欣赏”创新性课程内容进行探究。这一课题不仅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探究空间,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新的挑战。

二、学习理论 指导实践

作为新的特色课程探究内容,怎样与其他两类课程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哪些适宜的途径实施,它的加入会不会造成课程的超载,既然是创新,内容来源又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经历了前期的盲从,我们决定用“自学+外援”的形式,进一步帮助教师们探究、梳理、理解课程的规律和方法。

首先,针对实际需要,组织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寻找、筛选有关方面的书籍再次进行深度学习,把握探究方向的正确性。其次,依靠“外援”,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徐同教授做系列讲座,深切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徐教授指出:“经典欣赏活动内容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德育、美育,在智力开发和智慧增长方面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他们陶冶性情、完善人格,在追求真、善、美的同时丰富精神世界。”

三、找准方向 逐步实施

1.成立小组,有序开展

课程内容的设置是整个课程构架中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一大难点,面对琳琅满目的“知识宝库”,我们在选择上坚持“择优而选,择优而习”的原则,将适合幼儿欣赏的名曲、名画进行甄别、筛选、整理,同时整合骨干教师力量,根据特长将教师们分年龄段、分学科编制成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制定“内容菜单”。但通过小组讨论,将三个年龄段的“菜单”进行对比,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由于小组成员只负责自己年龄段的内容,缺少对整体的纵向把控,所以内容不仅单一,而且各年龄段有交叉、有重复,内容在梯度上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2.头脑风暴,解决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大家通过头脑风暴,决定扩充小组成员,通过家委会的力量,邀请有兴趣和此方面特长的家长和全員教师共同参与,集思广益,汇集各方智慧,在不断吸收、调整中逐步充实、完善课程内容,梳理各年龄段欣赏活动的关键经验。内容设置要把握不同年龄段的纵向梯度,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内容的适应性和适切性。

3.平衡结构,发展内涵

为了合理布局课程结构,我们将“经典欣赏”作为艺术领域的丰富和补充,实施过程中以“启蒙”为主要导向,将余文森教授的“原生态思维”作为课程实施的原则。即在课程实施中既要鼓励、保护、尊重幼儿的“原生态思维”,又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改造、提升、完善“原生态思维”,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为此,我们将课程内容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一些隐形的“边角料”时间和环境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用潜在课程渲染环境。活动中,让音乐替代一些指令,挖掘潜在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如通过入园及离园时间,户外活动、区域活动前的时间,根据需要播放一些或节奏鲜明、或生动活泼、或恬静柔美的名曲,充分发挥环境的“激趣”功能,让音乐渲染环境,让环境成为幼儿隐形的老师。

用环境促进家园互动。充分利用走廊、楼道、楼梯间的有限空间,将一些名作名画、名人简介进行合理布局,与此同时,适当留白,给幼儿的所见所闻及一些亲子作品留出展示的空间,让幼儿、家长、教师、环境真正的互动起来。

用“微型课程”充实一日活动。教师在敏锐捕捉幼儿兴趣、了解幼儿需要和经验的基础上,在幼儿喝水排队、离园前的一些等待时间,利用“快乐五分钟”鉴赏名画、了解名家,激发幼儿对经典欣赏的兴趣和求索的欲望。

“经典欣赏”课程的实施,仿佛给幼儿插上了一双想象的翅膀。在名画《八骏图》赏析中,幼儿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自由表现,在自己的想象空间里任意驰骋,学习马群奔跑、嬉戏的样子;在音乐欣赏活动“化蝶”中,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欣赏,用语言和肢体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音乐传达的情绪。在欣赏活动中,我们真正看到了一百个孩子的一百种语言……现在,入园及离园时间经常能听到幼儿哼唱自己喜欢的曲调,能看到他们拉着家长的手在楼道里指认乐器,描述音色。

历经五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园的“经典欣赏”创新性课程逐渐趋向成熟,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利用“经典欣赏”的探究经验,我园又将“国学启蒙”作为创新性课程的延伸部分进行探究。相信只要我们立足本园、敢于创新,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园所发展的课程之路。

猜你喜欢

年龄段课程内容内容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珍惜现在的年龄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