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如何增强实验动物伦理教育
2019-09-10朱玉
朱玉
摘 要:实验动物为社会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在医学领域内,动物实验在人类生命科学和医学课程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利用动物进行医学实验的时候,难免会给动物带来各种各样的伤害和痛苦,甚至让动物死亡。让实验动物痛苦性死亡的做法与医学理念和生命伦理有各种不相容的地方。因此,本文将针对高校如何增强实验动物伦理教育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依托实际工作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动物实验;伦理意识;优化实验;教育方法
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得知,在当今高校医学教育系统内,只有5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实验动物伦理教育的开展;其中医学专业有97%的学生认为此项活动的开展非常有意义,认为提高自身对实验动物的伦理道德学习,可以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进步和提高个人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医学教育系统有义务也有责任将实验动物的伦理教育加入到课程教学中,以此来引导学生熟悉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文,促进学生对实验动物相关法规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在伦理道德层面的素养。教师和科研人员要加大对学生的实验动物伦理教育,以此来养成学生善待实验动物,尊重实验动物的习惯。
增强教师、科研人员的伦理意识
经过调查结果显示,在医学教育系统内,很多教师和科研人员对实验动物的伦理教育意识非常薄弱,而且部分教师和科研人员表示:“很少将此类教育放在实验室内对学生进行灌输,而且学校对此也没有成体系的教学方案,所以就暂时搁置起来了” 。通过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介绍可以得知,大部分教师和科研人员在进行动物实验的时候,重点更偏向于实验的操作技巧和医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对实验动物的安全性和伦理道德则选择忽略。从以上现状分析,在对学生进行实验动物伦理教育之前,有必要先增强教师和科研人员对实验动物的伦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能形成对待实验动物的正确态度。
例如:高校可以对医学专业的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如通过开展大课宣导的方式来进行,提升教师和科研人员对实验动物伦的伦理意识。因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本身就长期处在一种医学道德的熏陶范围之内,所以只要对其进行简单的引导和带入,就能够大大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对实验动物伦理意识的养成,以保证在后期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让学生也明白爱护实验动物的生命与爱护人类的生命是一样重要。同时,可以对教师和科研人员开展实验的方法进行设计与完善,以此来加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伦理意识。如在实验方法中灌输给教师和科研人员3Rs原则,要求从业人员在进行动物实验的时候要保障动物福利,尽量减少动物不必要的伤害;而且要减少动物不必要的死亡,同时要对为实验而牺牲的动物进行默哀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增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动物实验伦理意识,同时也能保证教师和科研人员对学生进行授课的时候,将这种意识传导给学生。
教育学生善待实验动物,强化学生医德修养
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要注意,不要只通过说教模式进行,而是要学会在课堂上营造氛围,从而加深学生对实验动物伦理道德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养成。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实验动物是怀有同情心的。这就说明,从学生的内心来讲,同样感觉动物和人类一样,具有相应的痛感和恐惧感。以此作为切入点,教师和科研人员便可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教育与引导。
例如:教师和科研人员首先可以从“人道”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宣导,强调当今社会讲究人道,讲究民主,并且要让学生明白,这种针对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在动物身上同样适用。随后,教师可以拿出相关的动物保护法规,以及使用实验动物的伦理准则让学生参考学习,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实验动物的同情心,让学生在后期的实验和学习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伤害。同时,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在教室以及实验室中悬挂有关保护实验动物的警示标语。这一方法非常有效,因为在众人的监督之下,学生很难不按照规定操作。在长期的良好氛围熏陶下,学生会在无形中养成一种“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思想。以此为法,不仅可以教育学生学会保护实验动物,而且可以让学生长期处在一种正确的认知范围中,保证学生在进行动物实验的时候遵守伦理原则。
以3R原则为指导方式,全面优化实验过程
在人文理念和道德素养的教育视野下,当前医学动物实验领域内,有关人士提出了“3Rs原则”。3Rs原则并不是完全否定了以人类利益为主要利益的动物实验活动,而是建议人类通过代替、减少或者优化的方式选择动物实验。发展到现在,3Rs原则已然发展为一种科学界通用的实验原则。所以,教师和科研人员以及学生在进行动物实验的时候,要严格落实实验操作方法,遵守对实验动物的保护要求,做到“尽量减少伤害、尽量避免死亡、尽量寻找替代品、尽量减少动物痛苦”。
例如:校园可组成监督小组对实验过程进行督查和整改。其中主要包括,处理死去的动物尸体、参与动物实验的实验过程、监督动物实验的实验方法、纠正实验过程中虐待動物的现象、加强对实验动物伦理道德的教育等。如当前很多学生在对动物进行过实验之后,若动物死亡,则会将尸体直接处理掉。针对这类情况,相关监督小组可以提出:如果死去的动物对环境和实验人员没有危害,可以将之冷冻保存,后期用于解剖实验等。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减少的对活体实验动物的使用率,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单个实验动物的重复利用率,既完成了保护实验动物的要求,又实现了优化实验过程的目的。
总之,将动物用作实验的时候,要对其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给予其最大程度的尊严。因此,提高实验动物的伦理意识,首先要从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思想上下功夫,端正其态度,随后再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教育。以此为法,方可见效。
参考文献:
张慧楠,刘丹,李明凯等. 动物伦理教育在基础医学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30(11):1387-1390.
陈洁,喻婷,刘武等. 对我国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 2014,33(06):22-24.
高英俊, 张首龙, 胡薇等. 完善医学实验动物伦理教育浅谈[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5):8-9.
冷扬. 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教育现状及教学改革思考[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175-178.
顾东曙, 汪亦男, 顾为望. 浅谈医学生的实验动物福利教育[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06(26):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