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2019-09-10万琮琮
万琮琮
摘 要:数学在科学日益进步的情况下,对于现代技术的支撑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在新课标的推动下,数学作为基础教育学科,应该在小学阶段就打好基础,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也在不断的优化和革新。农村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而农村学生的家长大部分都忙于工作,农忙时可能连孩子吃饭都顾不上,无暇监督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学习情况,导致农村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的整体教育水平比较低,师资力量薄弱,所以就此问题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面对个性各异的小学生,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要使数学课堂成效最大化,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将生硬的教育融入趣味之中,讲究科学的方法与技巧。那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技巧有哪些呢?
一、动之以情
教师的情感会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极有可能感染到每位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促使师生相互信任、情感融洽,教学气氛活跃。
1.以情感构建师生关系
教师的威信是情感的延伸,是教学的必备,是育人的需要,是教师自身的言行树立起来的。只有先“信”,才有后“威”,也就是说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才会有威信;只有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在他们心中才会有威信,学生才会听从你的教导,服从你的指挥。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障,教师在平时要多关心学生,指导其学习,取得学生信任。
2.用情感激励学生
小学生最信赖老师的判断力,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习情况、能力水平往往依赖于教师的看法,教师不经意地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灵。数学教学讲究空间思维的培养、因材施教的变通、重点难点的比较、科学方法的传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而容易产生退缩心理和消极情绪。作为教师此时此刻就应该真情地鼓励学生:“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不要害怕,老师会帮助你”等。在教师的热情鼓励以及循循善诱下,学生们就会鼓起勇气,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问题情境 联系实际
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什么地方的学生创设什么样的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实践、反思、相互交流、从而建立对等的数学模型。运用这一数学模型来设立数学问题,解释相关现象,分析数学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数学信息建立数学网络,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方法,形成数学思维习惯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拓展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找到成就感,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新教材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二”中,学生已经积累的一些关于20以下的數以其运算经验,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例中学习数学。如:9加几的进位加法安排了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又比如: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安排了买铅笔的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为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增添了有利条件,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亲身经历的数学信息,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数学问题,这样做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因此,一个良好适用的情境能够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 课结束,趣犹存。
三、寓乐于学
农村虽然天广地阔,但是农村的孩子比较纯朴,认识的事物相对较少,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寓乐于学。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1.从趣味入手
教师要积极收集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教师要从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者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使数学学习趣味横生,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比如:在教“乘法口诀”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展开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与乘法比赛活动;在教“时、分、秒”的认识时,让学生分别捂着自己脉搏的跳动、憋气等活动,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们既可体验时间的长短,又能感受到时间的珍贵。
2.从创设着手
数学学科的抽象和枯燥,使心理素质还很不成熟的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只有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才能使小学生达到玩中学、学中玩、好学乐学的境界。几乎所有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那么教师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从评价出发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作业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由于个人主观性等原因,非常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业的正确认识。因此,把师评、自评、互评的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又比如组织学生定期评选“进步最快奖”“书写认真奖”“作业最佳奖”等。这种多层面的奖励评价,可以大大拓宽表扬的范围,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此举不仅大大强化了他们的成功意识,而且将时时激励他们对数学学科投入更大的热情。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有了“问”才能去作答,如果教师依然让学生回归于只重练笔,只重视答的话,那么现在的学生依然是机械的学习,不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作为学习的一个引导者,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合作伙伴,在数学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悬念,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数学课堂中问题占主要位置。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就要在问题中不断深化,不断提出问题,养成好问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敢问敢说。比如:数学中“求最小公倍数”,学生甲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得到了4和8的最小公倍数后,学生乙就主动提问“为什么公有的质因数各取一个?”学生丙又主动提出“你为什么还要乘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问题行为,本来相对比较单一的概念,通过学生相互提问后,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教师在此只需稍加点拨,适当引导,便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复杂的问题做到细化。这样,学生技能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数学,在日常教学中要受到教师的重点关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仅是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任务,更要对学生负责,能够了解学生的思维,以简洁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林玲.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课改执教能力的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2018,7(02):36+41.
[2]咸富莲. 农村小学全科教学有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3]尹静.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