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探究

2019-09-10张燕萍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6期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措施

摘要:房地产企业因其资金投入量大,区域性强,受政策影响大等特点,经营风险较传统企业要大。并且随着行业竞争加剧,高利润时代的结束,房地产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企业内部管理,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期望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来增强企业竞争力,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本文依托在房地产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经验,拟对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且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限购限贷限售等一系列措施的执行,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巨大影响。为提升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房企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科学整合企业资源,进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跟踪,实施控制与监督职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防范各类经营风险。全面预算需要全员参与,涉及企业各个层面,无形中也改善企业内部沟通,更好地协调各部门的行动,实现有效沟通。

二、房地产企业實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目标、年度预算目标、项目预算目标匹配度不够

和传统企业一样,房地产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容易出现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相偏离的情况。战略目标是根据企业战略制定的长远目标,时间跨度长,内容抽象而概括。年度预算目标是各部门根据上级下达的年度经营计划编制的,侧重于企业当年度经营预算。而项目投资预算目标,是各项目公司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以及管理层对项目利润需求编制的,更侧重于项目本身,一般跨度项目整个开发周期。因编制时间不同,所涉及人员不同,侧重点不同,容易出现短期行为,导致战略目标、年度预算目标和项目预算目标出现偏差,没有将战略目标贯穿预算管理的始终。

(二)缺乏标准化的预算管理制度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贯穿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投融资活动、工程管理、成本管理、房产销售、财务核算等。需要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过程跟踪,涉及面广,管理流程相对复杂。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由于预算编制方法选取不同,对市场预期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已有工作经验不同,对预算目标制定、预算执行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迫切需要行之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对实施者进行指导和控制,对预算工作加以标准化规范,尤其对于跨区域、多项目滚动开发的房地产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三)对重大事项的应变能力不够,预算信息传递滞后

全面预算的编制是建立在对市场的有效预测基础上。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一些重大事项,比如说融资环境的改变,市场调控政策的变化,关键节点的变化,税务变革等,都会对企业营收、利润产生巨大影响,需要根据这些市场变化对预算指标进行必要的修改。但是,由于全面预算涉及企业运营中的各个环节,需要全方位考虑以及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因而产生了较大的工作量。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下,需要自下而上依次传递到各个管理层级,信息传递效率低下,有可能最终会导致管理层决策延迟,控制失效。并且在重大事项的处理过程中,由于可能会影响部分层级的业绩考核和利益分配,容易产生瞒报、少报的情况,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难以保证。

(四)对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和控制力度不够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些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措施,员工对于成本节约、方案优化积极性不高,盲目以预算指标为标准,缺乏灵活应对性。在预算控制期间,只是简单地将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指标相对比,没有进行细致分析和预算预警,不能及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这些都导致许多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预算执行和控制没有落实到位,预算管理没有发挥有效作用。

三、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出发点,面向市场,制定预算目标

预算作为战略分阶段的实施工具,是企业外部市场环境与企业自身资源相对接的结果,因此预算目标必须体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总部公司应根据自身企业发展战略及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将战略目标按年分解,明确各年新增土地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金额、资金回笼金额、项目利润等等,层层分解、细化、制定相应的经营目标及预算目标,并下达到各区域公司。项目预算目标的确定也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外部市场的调研分析和对企业自身资源优劣的分析,侧重资金支出预算、成本预算及销售预算,提高预算目标的可行性。长期战略目标和年度经营目标相结合,充分指导年度预算及项目预算,使日常的预算管理成为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保证企业发展战略不偏离。

(二)加强市场分析,建立标准化预算管理体系

随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增多,急需管理者建立标准化的预算管理体系。根据对以往项目后评估及标杆企业的成本案例分析,建立标准化预算模型,对资本预算、销售预算、成本预算加以规范,明确预算编制方法,设立标准化成本及开发周期。在项目预算中,各职能条线应充分沟通,进行市场调研,合理预测销售价格区间,并按项目定位,以对应的标准开发成本测算项目目标成本,同时多渠道对比,寻求最佳的融资方案,合理预测项目投资规模及项目利润,最终形成一整套标准的预算报告,供投资者决策以及作为项目后续考核依据。

(三)依托信息化平台,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回顾

房地产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将已有的办公软件、成本软件、销售软件、财务软件相融合,在信息化平台上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全面预算模型。从预算指标的建立、执行、调整与考核、信息的传递都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完成,减少信息在管理各层级传递的时间和成本,使预算实施过程更有效、简便,节约预算控制成本。同时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在信息化平台上设置目标成本、动态成本,实时跟踪成本发生情况。并要求各职能条线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回顾,包括现金流情况、销售情况、开发进度、融资进度,核算项目利润差异,如遇重大事项,及时预警,专项汇报,以供上级决策是否对预算进行调整。

(四)结合房地产项目跟投管理机制,采用合理的业绩评价和激励措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房企学习标杆企业,采用项目跟投机制,将项目收益与员工收益直接挂钩,实现企业与员工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可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融入跟投机制,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跟投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下,各条线员工对待项目预算更为慎重,考虑问题更为全面,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无形中提高了项目预算的可行性。并且为推行跟投机制,建立相对应的考核和奖惩措施,设置关键节点,销售额,资金回笼,目标成本,目标利润等考核指标,促进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更利于预算落实到位,加强预算执行、控制力度。

四、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系统性的管理理念,需要全员参与重视,始终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发展,制定和实施预算目标,并结合市场分析和企业资源分析,选择适合房地产企业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同时为了将预算管理落实到位,应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简化工作,健全考核和激励制度,营造全员参与的内部环境,将全面预算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最终推动房地产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贺晶.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财会学习.2018(17):64+66.

[2]刘凌冰,张天萌,韩向东.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一基于时代地产集团的经验[J].建筑经济,2015(08):70+74.

[3]柳青.多项目条件下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76.

作者简介:

张燕萍,宁波银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房地产企业绩效考核研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房地产企业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中易混淆的费用列支问题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构建企业内控体系漫谈
试论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