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幼儿园教育中的故事教育

2019-09-10黄志豪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理解能力讲故事

黄志豪

听故事是能够稳定幼儿情绪,帮助提高幼儿理解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幼儿教育中教师常常利用故事这一教育形式,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判断力、理解力,促进幼儿的品德、思想、性格等等方面的发展,本文主要谈谈幼儿教育中故事教育的意义和教师提高故事教育效果的措施。

幼儿教育 故事改编 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6-0051-01

幼儿阶段,听故事是最有趣的事情,幼儿教师要利用读物讲故事,也可以即兴讲故事,幼儿教师还应该具备改变故事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故事这一良好的形式,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品德教育等,让幼儿在故事中体验真善美,学做人,学做事。故事也对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给幼儿多方面的教育,甚至影响幼儿的品德、思想、性格等等。幼儿故事具有稳定幼儿情绪、滋养幼儿的心灵、促进幼儿成长、陶冶幼儿情操、培育幼儿性格、促进幼儿思维、提高幼儿语言等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谈谈故事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及幼儿教育中故事教育的有关措施。

1.幼儿教育中故事教育的重要意义

(1)稳定幼儿情绪,滋养幼儿心灵

美好的故事情节往往能有起到稳定幼儿情绪的重要作用,幼儿的情绪是幼儿行为的主要动因,幼儿在听故事时因为故事情节有趣而产生积极情绪,有助于幼儿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幼儿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学会与人交往,幼儿教育中故事中的美好形象对于幼儿心灵有着重要滋养作用,幼儿通过对幼儿故事中角色的热爱而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因为故事情节而变得富有同情或者富有正义感,也可能对自己的成长充满向往。

(2)促进幼儿概括、理解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在故事教育中,幼儿要能准确的理解故事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教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有效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幼儿在故事教育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还能够锻炼概括能力,教师可以在讲完故事之后让幼儿对所讲故事进行复述,在这过程中教师更能够有效的训练孩子的概括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改善,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3)提高幼儿想象力、模仿能力,增强幼儿的表现力

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听故事是幼儿享受文学的一种品鉴活动,幼儿可以通过听故事来形成认识,感受意境,体验快乐,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志趣和理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幼儿成长的最重要和最有趣的方式之一。幼儿对故事的描述也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有的幼儿能够讲述故事,而另一些幼儿能够生动的讲述故事,教师应该在故事教育中充分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和表现力。

2.幼儿教育中故事讲述策略

(1)故事讲述故事应注重幼儿认知能力

好的故事讲述应考虑幼儿的理解能力,应在了解幼儿的认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那些能够吸引幼儿注意,为幼儿所理解,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符合幼儿心智程度的故事,对他们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所以教师在故事选择或者故事编写中应该考虑幼儿的喜好和心智发展程度,教师对于故事的情节发展和故事主题思想的把握要符合幼儿的成长需求,对于故事的精细程度也以幼儿的发展为目的,注重故事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实效,符合幼儿的感受和认知,如,在讲述《龟兔夺宝奇遇》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尝试使语言更加浅显、形象、有趣易懂,把那些只有成年人才能理解的词句从故事中删除,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他们语言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2)故事情節应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

教师在讲故事时会用到一些图片或者会用到一些词句,教师使用的图片或语言素材应该要注意符合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比如,一些绘本材料,每个页面所画的统一动物或者人物应该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稍微有些改动,展现故事情节所造成的情境或情绪变化。另外针对幼儿对于人物的认识规律,教师在故事讲述中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趣味,同时要注意故事不宜过长,过长的故事会影响幼儿对于故事的理解,甚至使幼儿对故事失去兴趣。

(3)幼儿化的语言提高幼儿对故事的感受

在讲述幼儿故事时必须要注意充分运用幼儿语言,只有使用幼儿化的语言才能紧紧吸引幼儿的兴趣,教育作用才能发挥。如《牙齿先生病了》中有的话幼儿并不能理解,“来一穗刚出锅的玉米吧!”这句话中,“一穗”幼儿理解起来就显得较为费劲,要是教师在讲述中将其换成一份或者一根,幼儿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只有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故事教育的真正意义才能得到发挥。即使同样的语言,故事讲述时教师所使用的语调语气等等也会影响故事讲述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故事讲述技巧,尽可能实现故事教育的最佳效果。

(4)加强幼儿故事转述的训练

幼儿在听故事过程中,会逐渐学会将老师所讲述的故事进行转述的技能,一般一个故事幼儿听过若干遍后,就能够相当准确的对同伴或者家长进行转述,教师应该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故事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幼儿听故事,而是要鼓励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讲故事,幼儿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能看出幼儿的记忆力和对故事的概括能力。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更加强调幼儿故事转述的训练,从而提高幼儿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故事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故事教育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品德教育等,让幼儿在故事中体验真善美,学做人,学做事。故事还能对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力进行培养,给幼儿多方面的教育,甚至影响幼儿的品德、思想、性格等等。努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的分析、解读、综合、表达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理解能力讲故事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浅议小学语文课的儿童色彩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讲故事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