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校本资源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09-10沈俊雄
沈俊雄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迎来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以如何利用校本资源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的难点,浅谈了一些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些看法,为后续道德与法治课改提供一定的建议。
利用 校本资源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6-0002-02
校本资源,顾名思义,即充分结合学校内软硬件资源开展实施课程教学,对于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校内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当前校本资源,为增强学生们社会主义核心观念,树立学生社会主义意识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1.如何培育利用校本资源
(1)通过创新的方式发掘校本资源
校本资源的发掘可以以创新的方式进行,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做出火焰式表演、采用实验方式探究太空行走的体验以及改进教材教学方式等等。学校应该动员教师提升创新意识,以创新的精神开展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深入挖掘课本的教材资源,结合学生个体实际需要,鼓励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培育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式不同的是,当前已不能完全按照过去的模式来开展教学,必须在利用过去校本资源的基础上,深入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创新的精神开展教学,改变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和方法。学校按照固定的周期,以教研组的形式组织审核教学创新模式,探讨如何利用校本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创新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培育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以创新形式完善校本资源,将教材课程统筹协调安排,发掘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
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发掘学校特色,明确学校定位
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但是鉴于这门学科在初中学生成长教育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必须在挖掘学校校本资源特色入手,从而使得这门学科更容易为学生接受,也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注重于成绩,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以书本教材为主,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改的教学方式方法革新背景下,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条式教学方式方法,发掘学校学科特色,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参与社会实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及时挖掘自身特色,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做到科学合理,重视学校自身特色课程建设,以教材为媒介搭建起学校和学生直接沟通联系的桥梁。从而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勇于实践和探索,以学校特色为着力点,梳理学校的发展脉络,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增加自身的文化修养,努力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学校也要从自身软硬件设施入手,科学规范自身管理模式,深入发掘自身文化特色,提升校园学习氛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2.利用校本资源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分析
(1)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会更加投入地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当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是道德法治学习的起步阶段,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将相对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下展开讲解,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之相反的是,如果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学生会害怕教师,甚至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会带有反感,那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性也就无从谈起。以人教版八年级教材“师友结伴同行”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与学生结队出行活动,踏春、秋游等等,加强师生间课外活动的联系,强化学生们集体生活观念,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理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这一课的教学更加容易,学生们也容易结合自身所处的师生关系对课本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此外,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更多的情感投入,让学生们感知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在理性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的个人感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结合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带有一定的社会属性,这就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时政热点有较强的敏锐性和深刻的洞察力。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政热点的结合,为学生们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与社会实际结合的纽带。道德与法治教师们通过将社会时政热点与书本课程的知识点融汇起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感知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为例,可以结合社会中遵守规则的热点新闻,给学生讲解遵守规则带来的便利性,以及破坏社会规则带来的危害,让学生们深层次的感知遵守各项规则的必要,要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遇见不遵守规则的事情要想办法制止,从小养成维护规则的责任感。通过与社会时政热点的结合,学生们可具象的感知书本知识,从而从生活中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大多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心智尚未健全成熟。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随时掌握学生知识的接受水平,这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才能更容易的被他们理解和接受。例如,七年级课程“享受学习”一课中,教师们可以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组织起关于“享受学习”的主题讨论,让学生对学习的方式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结合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组织“享受学习”的主题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的表达自身对学习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参与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教师应以教材为核心,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以亲身经历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内涵。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相对比较系统,理论知识比较多,教师可以采用PPT、影音播放的形式选取社会典型案例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具象的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涵,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的意识。
(4)充分发掘校本资源,组织团体活动
初中校园环境大都环境宜人,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组织各类团体活动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养成,让学生安心的学习和成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团体活动结合起来,在学生积极参与团体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受到感化教育,对于自身的学习兴趣提升也大有帮助。比如,可以开展五四纪念朗诵诗会、红歌演唱比赛、团体篮球赛、校园排球赛等,学生参与校本资源为基础的课程活動,可以了解书本知识的来历和背景,提升学生们学习的参与性和师生间的互动联系,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此外,可以结合学校校本资源组织开展团体活动,不仅局限于校内,还可以号召学生们多参与社区活动,利用好家庭和社区资源,让学生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社会意识,比如,社区法律宣传活动、社区公益医疗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了解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在团体活动中加强学生之间合作意识,协作能力,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为加强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方面的引导,必须注重道德和法治课程的设计,在课程准备的过程中要细致的进行情感投入,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准备工作做到实处,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为培养学生们全面综合的素质打好基础,使得学生更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为祖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雅南.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培育校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5(8):13-15
[2]肖影玲.移动互联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2):51
[3]商立媛.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J].求知导刊,2016(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