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9-09-10薛净

青年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薛净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如果学生在此期间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会终生受益。做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细心观察、勤查工具书、背诵、认真书写文字、广泛阅读、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那么,做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是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学生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节,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的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三、培养学生勤于积累的习惯

平时读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段,最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坚持数日就养成习惯,要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段,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段为主。

四、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为促使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经常带好《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还可以跟学生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老师,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

五、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

笔者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個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生,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的去记,而是熟悉即可。

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从小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这一习惯,可以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画笔顺写准确。让学生学习一点书法,不是为了让他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让学生买一些字贴,把大字贴挂在学生的房间里。批改学生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等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的是否工整漂亮。我区近几年的语文期末考试的卷面分,就很有效地突出了学生写字的质量,学生读书看报时,指导学生不要只欣赏书报文字的内容,还要注意审视字体书法是否美观。上街时注意欣赏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并且带学生去参观书法展览。

七、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因此,我们要不断挑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以语文学科开展的大阅读活动为契机,定期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引领学生的阅读大有裨益。

八、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习惯

“语文是思维的素养。”学习语文同样需要思考,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语文。因此,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依靠上网查阅。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当然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乃至于相反观点或立场的意见。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与做法,应该做到不轻易否定,而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充分表扬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心专才能事成。”学习也是如此。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外”,是不可能学到知识的。而现在有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教师和家长也要引导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从而把良好的习惯带到课堂来,带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陈美和.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探析[J]素质教育—教师教育版2011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