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小额贷款多头授信成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2019-09-10张丹
张丹
摘要: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和普惠金融的推动,越来越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涉足农村市场,拓宽了农户的贷款渠道,但多头授信、一户多贷的现象也接踵而至,极易导致信用膨胀。本文以包头地区农户小额贷款为研究对象,剖析农户小额贷款多头授信的现状和风险隐患,并从监管、银行、农户三维度分析其中原因,以寻求对农户科学授信、对小额贷款风险严格把控的系列措施。
1 课题研究背景
包头辖内发放涉农贷款的金融机构70家,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7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3家,农商行2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3家,村镇银行8家,小额贷款公司41家。银行和非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确实使农户得到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但一户多贷的现象也随之而来,风险隐患与日俱增。
2 农户小额贷款多头授信现状
2.1 包头地区涉农贷款发放情况
2015年末全市涉农贷款453.4亿元,同比增长20.6%;2016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513.23亿元,同比增长l3.41%;2017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625.74亿元,同比增长21.68%。2018年精准扶贫持续发力,全市金融机构切实加大脱贫攻坚的金融资源投入,截至8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632.23亿元,同比增长13.87%。
2.2 多头授信涉及笔数及金额
通过走访调查包头辖内25个村,随机抽取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农户小额贷款533笔,涉及3463.55万元。其中存在多头授信现象的涉及281笔,1243.4万元,上述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授信总额1790万元,该部分客户在他行貸款余额,高于在信用社法人机构贷款余额,其中达茂地区农户多头授信的问题尤为突出。
2.3 涉及多头授信的金融机构
多头授信涉及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包商银行发放农户小额贷款余额占比33%、邮政储蓄银行占比28%、包商惠农村镇银行占比lg%、中国农业银行占比12%、河套村镇银行5%、翼龙网贷2.5%、中合农信小额贷款公司0.5%。
2.4 主要金融机构利率对比
各家银行的贷款产品根据贷款金额、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指标的差异而确定不同利率。本文选取样本中,各银行的贷款产品利率的平均值以作对比,其中达茂旗联社贷款利率最高,平均月利率9.98%o,致使农户的还款压力大,不良贷款率高。包头农商银行和包头市南郊联社的贷款利率较低,平均月利率分别6 98%。、7.14‰。其他银行平均月利率相差不大,约为9%。整体而言,信用社的贷款利率较低,但仍存在农户向多家银行贷款的情况,可见信用社的贷款产品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5 农户资产、负债情况
在调研样本中,51%的农户在多家银行有贷款,该部分农户在2家金融机构贷款的占比56%,在3家金融机构贷款的占比44%,在4家金融机构贷款的占比4%。农户在信用社贷款额度为1-10万元,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额最高为69万元。农户平均贷款总额是年收入总额的7.6倍,沉重的还款负担,导致农户多头贷款,拆东墙补西墙。
2.6 农户贷款用途
农户贷款金额76%用于购农资、育苗、养殖等农牧业,6%用于扩大经营、运输等,5%用于购房、购车、装修等,其他消费需求占16%。农户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用途结构与此存在较大差异,主要用于购房、装修,占比47%,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国农业银行和包商银行;l0%用于扩大经营;g%用于购车;8%用于农牧业;26%用于其他消费。可见农户对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住房逐步成为农户的刚性需求,由于购房对资金占用量大,因此贷款金额占比最大。
3 多头授信成因分析
3.1 监管层面
征信体系尚未完善,监管要求有待细化。大部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网贷公司未接入征信系统,贷款逾期的不良记录无法查询,而已接入系统的数据更新存在1-3个月的滞后期。此外,一些银行发放的农户小额循环贷款,在核定的授信额度内循环使用,但如果农户不用信,则征信系统不显示授信总额;如果部分用信,则只显示已用款金额。
3.2 银行层面
(1)银行市场无序竞争,资本逐利性有待约束。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尚处在经营战略转型期,主流经营理念仍以规模扩张为手段,以授信额度为卖点。特别是新开立的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为扩大经营规模,降低贷款准入门槛,甚至为简化贷款流程,采取搭车授信的方式,例如参照信用社对农户授信的额度,再此之上增加授信,不再评估农户还款能力,埋下较大风险隐患。
(2)贷款产品同质化较严重,当前贷款品种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农户保证贷款或联保贷款,一次性放款,一次或分次还款;二是在核定的最高额度和期限内,随用随贷,循环使用;三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的线上自助贷款模式,系统自动审查审批。农户贷款产品创新动力不足,虽然部分银行在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但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线上贷款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户接受度不高。
(3)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贷款三查基于人情或能力问题,未落到实处。一是信贷人员对多头授信见怪不怪,甚至还鼓励农户去他行申请贷款;二是信贷人员对农户的负债情况仅凭借个人征信报告做判断,很少通过走访、询问等外围调查全面了解农户负债总额;三是在对征信报告的使用中,忽略“查询记录”这一内容,而查询记录正是农户向多家银行申请贷款的重要线索;四是在贷后检查上,只跟踪本行的贷款使用情况,忽视在他行贷款的还款情况。更有甚者,不进行贷后检查,检查报告凭空捏造,对农户多头授信失去了有效监控。
(4)贷款任务考核机制仍有待完善。个别机构为完成涉农贷款考核指标,在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时不查询个人征信,因为查询征信后,部分农户由于存在逾期,将无法满足贷款条件。为不影响涉农贷款任务的完成情况,仍向不良客户发放贷款,这是多头授信的直接原因。
3.3 农户层面
(1)农户物质需求增加,贷款违约风险加大。随着普惠金融、支农支牧的力度增加,农户可支配资金增加,刺激了农户的消费欲望,导致农民陷入消费型贫困。另外,受传统封建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目前最为显著的一个现象就是婚嫁费用高,从十几万至几十万,父母只能向多家银行贷款或通过民间借贷来筹措资金,负债金额大,还款能力弱,存在较大的贷款违约风险。
(2)农村信用环境差,农贷风险控制难。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户信用意识不强,对信用违约、欠款逾期、不良信用记录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知情,不重视。
4 多头授信风险防控措施
4.1 監管层面
人民银行应加快村镇银行、小贷公司、融资公司征信系统的搭建,尽快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增加循环授信额度信息,为防范风险提供更加有效的工具。组织开展各金融机构“三农”业务的定期信息交换。制定针对农户贷款多头授信的评价和监管指标,为各金融机构防控风险提供制度依据。
4.2 银行层面
(1)建立成熟的银行业市场竞争机制。加强金融机构间合作共赢,签订银行业防范多头授信自律公约,推动建立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各涉农银行也应主动加强与当地其他涉农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防控过度授信。
(2)深耕本土市场,创新贷款产品。改变传统以产品为中心,客户上门申请的经营模式,信贷人员主动上门,研究农户生产、生活特点,把重点从控制信贷投放额度转向关注信贷资金流向、资金用途、还款模式、还款来源等方面。全面推进整村统一授信,挨家挨户摸底调查,优化贷款流程,主动对符合条件的农户统一授信。
(3)完善顶层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贷款考核机制。贷款任务的设定要符合本地区农户真实的资金需求量,过于沉重的贷款任务,容易引发信贷人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薪酬激励制度将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中加大农户小额贷款收回率、利息收回率等指标的权重,定性指标中考虑贷户满意度评价、工作态度等软性指标。
4.3 农户层面
地方政府应当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对于存在攀比心态的农户以及高消费的农户,应根据农户收入情况及日常消费水平制定合理的授信额度,不仅有利于防范多头授信风险,也有利于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要加强基本的金融知识的普及,推动信用村建设,引导农民增强维护自身良好信用记录的意识,在农村地区营造良好的“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氛围。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为信用村建设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