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下的语文写作指导

2019-09-10黄燕

学习与科普 2019年6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高中

黄燕

摘 要:无疑,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与学生高考成绩紧密相关。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写作教学的难度日益增加,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眼界,而且要求学生具备文化品格和缜密思维。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一直未获得解放,写作训练还是老三套——分析主题、写作练笔、修改巩固,写作教学萎靡不振。基于此,在语文新课标重新强调“读写结合”的前提下,笔者试图从读写结合入手谈论写作策略,找到写作教学改革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高中 语文 读写结合 写作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写作方法精髓,经久不衰。在语文教育改革新时期,读写结合又有了新的内涵。但是,教师对于“读写结合”一直不得其门而入,写作和阅读仍处于长期分离的状态。所以,“读写结合”对于写作教学既老旧又新颖。教育者仍需要在“读写结合”上做突破,达到写作教学的创新发展,全面提高學生写作素养。

一、新课标指导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称写作为表达与交流,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写作有了新的内涵,强调学生的“四”能力、“三”表达,即,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自由表达、个性表达、创意表达。因此,语文写作教学需要摆脱旧思想的禁锢,将学生从“课堂”中解脱出来,鼓励学生体验人生百态,书写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二、读写结合下写作教学问题

(一)忽视读、写技巧的传授

在“读写结合”的写作课堂上,教师仍存在“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差学生是教不好的”误区,认为读书和写作主要依靠个人领悟,教师的作用并不突出。实际上,学生在读的知识向写的能力转化上存在问题,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而教师可以依靠经验给学生指出一条道路,促使学生突破读写结合的瓶颈,提升写作水平。

(二)忽视阅读情感体验

在“读写结合”的写作课堂上,教师多重视语言知识与技巧的讲授,无视了文本情感的传递和思想的表达。比如,在阅读《边城》时,教师会以《边城》为例文,讲授文体特点、章法结构、起承转合、前后照应以及字法句法,却没有给学生机会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故事情节走向以及交织的情感。实际上,一篇作文的精髓在于立意、在于情感,好词佳句只是文章的修饰和点缀。所以,教师应该协调好“读写结合”中语言和内涵的关系,以内涵为主,以语言为辅,促使学生创作可读、可感的优秀作文。

(三)忽视阅读素材积累

在“读写结合”的写作课堂上,阅读应该是辅助写作的工具,给学生写作提供灵感和素材。但是,教师却偏离了轨道。在阅读活动中,教师总是让学生草草结束阅读,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阅读问题去探知文本内涵,讨论文本思想,试图通过阅读给予学生一些启示。虽然这种做法没有不对的地方,但是否定了阅读的第一要义——积累。在漫长的阅读岁月里,经历和积累才是真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阅读积累素材的作用,让学生有话可说、说得精彩。

三、读写结合下写作教学指导策略

(一)在阅读中穿插生活情境

从作品分析来看,目前的作文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具体来说,学生作品中所用素材大多是编造的,用词过于华丽、虚幻,内容空洞,作品常常给人被“逼迫”的感觉。究其原因,学生对于写作命题不感兴趣,与写作命题无法建立情感共鸣。正如叶圣陶所言:“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现自我,或者要鸣出内心的感兴。如果既不表白,又无关感兴,那就不必鼓动唇舌了。”所以,写作的关键在于共鸣。而要想达到共鸣的状态,只有多积累素材、多体验情感。因此,在读写结合时,教师需要穿插生活情境于阅读中,以生活为媒介让学生感受、理解作品的情感与内涵,将阅读知识转化成写作能力,深厚写作功底,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阅读文本中有这样一个意象——秋蝉。于是,我将“秋蝉”写在黑板上,随即结合人生经历讲述了一个故事:小时候,我们住在村子里。盛夏时节,树林里就会响起此起彼伏、洪亮烦躁的“知了”、“知了”声。于是,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去烧树。在大树旁点一堆火柴,高高的火焰融化了“蝉”的翅膀,掉在火堆里,烤出来的肉喷喷香。可是,没烧几次,秋天就来了。伴随着落叶,蝉鸣也消失了。我不禁想:人生如蝉,应活在当下。一旦时代过去,夏景将不复存在。之后,要求学生融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抒发对秋蝉的感悟,有的学生说:秋蝉是希望;有的学生说:秋蝉是热情……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激活了自身的“原石”,丰富了写作素材,有了写好作文的基础。所以说,阅读中穿插生活情境是指导写作教学的好方法。

(二)在阅读中穿插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是获得写作成功的关键,同时,写作训练也是“读写结合”教学中阅读知识向写作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读写结合”的课堂上,写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阅读中的部分内容可作为学生遣词造句,模仿情感表达的样本,所以,教师应该将写作训练穿插于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模仿、边反思,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赤壁赋》时,在阅读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写作水平。首先,阅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时,我要求学生将其改写成一段景物描写的现代文,锻炼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其次,阅读完“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一段后,我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所得写一段评述,畅谈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写出自己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最后,阅读完全文之后,当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和情感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我要求学生模仿创作,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文言文,将阅读所得应用于创作当中,将写作提升到另一个水平。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写作无处不在。而通过恰当的写作训练,学生既理解了文本内涵,又锻炼了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三)在阅读中穿插写作修改

写作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读-改-写”的反复是完善作品的必要手段。因此,在“读写结合”的写作课堂上,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或者他人的作品,或对比他人作品反思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或对照个人创作经历修正写作的缺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反复阅读与修正中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强化思维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在教学“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时,面对全国卷Ⅲ的作文命题,学生根据漫画纷纷抒发了感想,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面对这些作文,我采用了“阅读-修改-再创作”的教学方式,将读与写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具体来说: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创造一个群体氛围;其次,要求组内每位学生阅读自己的作品,其它同学聆听并写下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既实现了自我阅读,又实现了他人阅读;阅读之后,要求组内学生自我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对比他人作品,学生总结了自己作品中存在的语言表达、整体立意、情感抒发等方面的问题,借鉴了好的想法和写作思路;最后,要求学生进行修改、再创作。在这样的读、写循环中,学生逐渐提升了写作水平。

总之,“读写结合”魅力悠远。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正视“读写结合”的新内涵,恰当、有效地利用“读写结合”推动写作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秦小静.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6

【2】郭艳芳.浅议高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质量如何提高[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236-236,237.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写作高中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