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
2019-09-10曹美娟
曹美娟
摘要:如何在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是广大幼儿园教师关心的问题。笔者通过实践,从投放适宜的探究材料、深入挖掘材料玩法、投放材料时要增加探究工具和辅助材料、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采用定点追踪式观察、分享交流及时反馈等方面,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区域活动;学习品质;培养策略
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笔者通过实践,结合实际案例,从材料投放和教师观察指导两方面总结出以下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策略。
一、优化材料投放策略,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1.投放适宜的探究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性。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的载体,丰富的材料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关键。教师在材料投放时还应该关注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体现层次性,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游戏需求。如在“神奇的力”主题中,我们相应地投放了体现各种力的材料。整个材料投放既呈现了丰富性又具有层次性,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材料投放要深入挖掘其玩法,实现一物多玩。科学区要持续吸引幼儿的兴趣,除了定期更换新材料,还应该深入挖掘材料的不同玩法,或一物多玩,或和其他材料组合进行游戏,实现材料的最大功能,同时促进幼儿在科学区的深度学习,提升学习品质。如在“旋转小花”实验中,幼儿一开始对让小花成功转起来很感兴趣,但是,当他体验到了成功之后,就失去了兴趣。于是,老师在旋转小花材料里面投放多个小花,让幼儿同时将多个旋转小花转起来,并投放画了路线图的KT板,引导幼儿按照路线旋转小花,再延伸到幼儿自己设计小花的旋转路线,最后发展到两人或多人合作旋转小花,不断挖掘旋转小花的玩法,让幼儿对这个材料保持持续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3.材料投放要增加探究工具和辅助材料。在科学区,除了探究的主体材料,辅助材料和探究工具也很重要。比如在“好玩的镜子”主题中,我们给幼儿投放了各种各样的镜子作为探究工具,但是由于辅助材料的缺失,幼儿拿着镜子无所事事。后来我们在区域中投放了多种图片,运用镜子来探究图片中的秘密,通过不同的角度发现了镜子中成像的物体与镜子夹角的关系,激发了幼儿对镜子的探究兴趣。此外探究工具也是比较重要的材料,比如我们在科学区应该投放一些笔和纸,供幼儿在进行探究时记录用,帮助幼儿梳理探究经验。
二、优化观察指导策略,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发展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尊重接纳幼儿的想法和探索。幼儿的科学探究需要安全的、具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教师应用尊重的态度、接纳的态度,支持他们的探索,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比如幼儿在探究斜坡实验时,由最开始探究不同材料的摩擦力,联想到借助建构材料进行组合游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地鼓励和支持,肯定幼儿的游戏想法,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2.由扫描式片段式的观察转变为定点追踪式观察。以往的区域观察更多的是采取扫描式的观察方式,这种观察方式面比较广,但是观察的内容比较浅,很难关注到个别幼儿的游戏行为。因此,我们转变了观察方式,改成了定点追踪式的观察。针对一个孩子进行多次观察并撰写观察记录,深入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策略。例如,在“旋转小花”实验中,对小刘同学进行了三次观察,发现他对旋转小花材料的兴趣很大,三次都是坚持选择这个材料,并且在游戏中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推理能力。我把他的游戏故事写下来,贴在科学区的墙上,让其他幼儿也能学习他的游戏玩法,形成幼儿的游戏故事,记录幼儿游戏的轨迹。
3. 分享交流,评价反馈,提升幼儿游戏水平。如果说教师的观察指导是幼儿游戏顺利进行的保障,那么分享交流就是提升幼儿游戏水平的重要手段。每次区域游戏结束后,我会和幼儿一起分享交流,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及问题,对幼儿游戏行为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对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抛给大家一起来思考,引导幼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通过一次次的游戏分享交流,增加幼儿的游戏经验,把幼儿个体的兴趣转变为集体的探究兴趣,生成更多的游戏探究点,促使幼儿获得长足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岭幼兒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