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三农”问题
2019-09-10张翀
张翀
摘 要:“三農”问题一直是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党中央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直接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当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好回应。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问题的辩证关系以及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民 农村 农业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一)“二十字”方针
实现乡村振兴要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二十字方针。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老百姓的生活富裕,总体目标是解决“三农”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家粮食安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农村三产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治理结合、“一懂两爱”农村工作队伍等诸多方面多层次。
(二)把握三对关系
一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要打通乡村内与乡村外之间的联系,在乡村内部发展建设的基础上,重视乡村振兴外部环境的改善,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乡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二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战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城市化战略应该引领乡村振兴战略,以建成“以城带乡”“以城兴乡”“以工哺农”“以智促农”“城乡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和实现乡村振兴。三是乡村振兴战略是将农村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例如,重庆武隆某些交通不便、封闭天然的村落反而为旅游增添了神秘感,使其保留了最纯天然的面貌,令人向往。
二、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问题的辩证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代根据我国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的重新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了以产业作为经济支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乡村治理作为安全保障,以乡风文明建设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以农民生活富裕为最终目标,更加突出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了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战略的总要求、关键举措和推进实施战略具体举措和关键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者是不可分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战略决策,而解决“三农”问题也就是更好地实现了乡村振兴,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联系的,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仍然在于农民、农村和农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农业身为第一产业的创新发展。此外还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规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
在农民方面,首先要解决劳动力的问题,一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二是解决好农村老龄化人口的问题,给予足够的社会保障,使得这些留守农村的老年人能得到基本的生活、医疗、安全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其次要解决农民自身的教育问题和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努力提高农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和素质,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职前培训,帮助其尽快适应城市的工作与生活;要加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对农村范围的辐射力度,完善相应的农村教育设施配备,建立一支优秀的农村教育教师队伍。再者要鼓励优秀人才到乡村创业,对回家乡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帮助与支持,支持和带动农民创业,加强对农村干部和农民的培训,定期让农民或者农村干部到优秀城市学习、交流。此外,要优先将学校、医院、图书馆、广场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纳入乡村规划建设中,改善乡村交通、通讯、网络及能源供给设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乡村农民遇到问题时能得到及时解决。
在农村方面,一方面由于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很多乡村只剩无劳动力的老人,许多土地荒废出来,一些偏远农村成为“空壳”农村,城市的繁荣发展与乡村的萧条落后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劳动力受到城市的吸引力,即使在城市无所事事也选择留在城市,久而久之,传统村落逐渐衰败,村落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人力资源保证,本属于乡村的优势也逐渐变为劣势了。因此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乡村的优势,并加以利用,例如众多学者提出的基于保护居民建筑的传统村落保护方案,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这个思路是好的,不同地方区域的乡村应该根据自身的特色打造,前提是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规律的尊重,不可过分商业化,不可一味为追逐利益而进行改造。有的乡村被打造得过分商业化,完全忽视了乡村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村民的情感、财产权益和生活权益。要针对重点贫困和偏远乡村制定特殊发展计划,在政策、资金、制度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优化乡村振兴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扩大对贫困乡村的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要大胆创新贫困乡村的振兴发展,将乡村振兴发展与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机结合。
在农业方面,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是以农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单一的农业已不足以帮助农村农民更好地发展,互联网+模式下的农业农村发展必须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发展适应乡村的农业,如有的地方盛产茶叶,有的地方宜种柿子,有的地方有特色产品加工,每个地方应该在以种植水稻或者小麦等农作物为主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特色副业,比如水果、经济作物、特色产品。另一方面,要对乡民培训使其顺应产业发展,提升农民适应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释放农民的创造潜力,使其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廖军华.乡村振兴视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J].改革的地方探索研究,2018.
[2]龙晓柏.英美乡村演变特征、政策及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8(4).
[3]杜育红.乡村振兴:作为战略支撑的乡村教育及其发展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