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分析

2019-09-10陈之军

天津教育·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渗透分析情感教育小学数学

陈之军

【摘  要】随着现今社会教学的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更新,小学数学教学也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推进,教育体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迫使教师必须融入新型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兴趣。教师向学生输出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避免课堂显得枯燥乏味,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基于此,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法应运而生,鼓励教师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将课堂理论知识带入实际生活中,增加学生学习记忆巩固教学知识。现今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常使用此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渗透不同的情感教育,从中穿插知識内容并在其中施展新课改教育。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有关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分析,用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育;渗透分析

情感教育这一教学手段相信许多教师在课堂中都曾使用过,只是在新课程改革教育实施之前,教师对情感教育没有明确的认知,并不知晓自己实施的是情感教学,因此无法制定具体的章程与教学计划,导致新课程改革开展之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兴趣度不高。

情感教育就像是打开知识大门的润滑剂,帮助学生重新重视起数学,并且作为外在动力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交流,改变学生以往对数学课堂的严谨、古板看法,提升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情感教育的问题

许多小学阶段任课教师不懂得如何在课堂中融合情感教学,教学经验浅的教师对建设情感框架没有清晰明确的组织方向,因此导致课堂质量下降。小学阶段教师不同于中学教师,多数人员教学任务不重且不用管理班集体,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因此在开展新型教学理念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师方案不具体、学生配合度不高、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让原本非常高效的情感渗入法变为只有新型教学理念的空壳,学生依旧接受着传统的“独白式”教学,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进而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下降。有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准备工作不扎实,生搬硬套情感教育让其产生厌烦感与陌生感,不仅教学目标无法达到,还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另外,教师没有针对每章节课程设计不同的情感教育,教育形式太过单一且笼统化,更别说此种教育思想要在课堂中渗透,促使学生消化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分析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强情感因素作用

情感教育和谐实施的主要因素在于学生与教师互相理解,教师需要不断挖掘知识的内涵与延展空间,学生也要理解教师渗透情感教学的目的,两者注意在课堂上加强情感交流。课堂关系和谐稳定便进一步保障了教学质量,学生们也会与教师敞开心扉,在课堂中逐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乐于表现自己并且能展现个性,教师也可趁此机会了解学生学习特点,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完善情感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可以适当改变,从严肃古板转换成风趣幽默,亲民性更强一些,反正比严肃的说教更加管用。相反,学生与教师关系不好课堂不仅严肃紧张,而且学生对教师的反感情绪会延续到数学学习中,即使教师的课堂设计得再好,学生上课状态不佳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若想融入好必须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明白“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而受期教”的学习理念。

例如,教师可以在情感教育开展之前对班级学生进行简单调查,通常选项有“你为什么喜欢数学课?”“喜欢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吗”等问题,最后进行匿名提交,统计调查结果后分析得出结论,观察学生喜爱数学课堂是否与教师有关,便于“对症下药”,对课堂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对于不喜欢教师的学生可以通过人格魅力改变学生的成见。让学生用一种积极、活跃的情感方式面对数学学习,进而更加主动地去探究新知识,接受教师在课堂中的传道、授业与解惑。

(二)在课堂中融入赞赏情感

人们常说“只有触及心灵的教育手段才是成功的”,许多古板的知识传输远没有心灵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强。在数学课堂中实施赏识教育可以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影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遵守教育的要求。莎士比亚曾说过“赞赏是照射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每位学生内心都非常渴望得到“阳光”的照射,因此在现实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表现给予适当的赞赏,表扬学生学习态度增加了积极性,激励性的评价语能正面引导学生。

例如,在教师讲解直线距离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让小树苗栽种在一条直线上,并且让学生在操作中找出问题与规律的所在。学生在体验问题从易到难的过程中,再使用归纳总结的方法逐渐地在难题中找到规律,独立解决问题,学生便能对此有更深的理解。教师便可在此时给予学生赞赏的评价“你这样的解题思路非常清晰,非常棒”,并且无论学生成绩好坏,都要肯定其勇于答题的勇气,使学生树立信心。但是数学教师要注意情感效应的融入,多使用期待性的语言,包容不同学生的特异性,主张保留学生的个性特征,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提升赞赏式教学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展数学情感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一直是教师提升学生对教学知识兴趣的主要表现,而且也便于教师渗入情感教育,通常情况下学生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对于知识的学习缺乏真实的感受,教师比较注重间接经验传授。而课外实践课程的特点便在于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意识,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在课外,教师可以设立学习问题,建立数学活动小组让学生们根据教师设立的问题自发探索,主动完成布置的课外实践游戏。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演示,让学生在享受游戏的同时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并借此鼓励学生自行查阅书籍和数学资料,将自己在生活中对数学的积累编进到手抄报中,自己学会排版、设计自己的作品,培养美观认知。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克服难题,利用积累下来的经验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将生活数学知识,增加情感鼓励探索

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灵活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小学阶段学习不仅需要对基础教学知识有所了解,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加强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针对此教学目标在课堂中融入情感教学,利用生活元素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的距离。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字的加减运算时,列举39+22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需要将数学运算基于运算法则,退位借位等运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计算时间比较缓慢。如果将问题分解成38+22+1的模式,凑整数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便于得出正确答案。这种借数字计算的方式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例如在超市学生买东西的时候,商品如果是16元,付款20元时商家会询问是否有1元,这样他便可以找回顾客5元,这样计算与找零非常方便,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能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进一步扩展。

三、结语

布鲁纳曾说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情感教育便是需要教师在数学知识教学中深入情感因素,用教学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心情,还能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组织学开展多种活动,促使学生培养接受教育信息与储存关键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分调动情感因素,让同学们的学习心态更加积极,保持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活跃性,以此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汪小明,周欣.略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11).

[2]施晶.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J].情感读本,2019(27).

[3]郑建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J].数码设计(下),2019(3).

[4]顾玉.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9(1).

[5]俞丽娜.谈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3).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渗透分析情感教育小学数学
谈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