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为写作奠基
2019-09-10李文成
李文成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活阅历不够,知识面狭窄。教师不妨以阅读引领写作,通过课文的充分利用、多角度地拓展阅读、相关的名著作品等方式,使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人生哲理,从阅读中寻觅写作灵感,让阅读为写作奠基。
【关键词】写作;阅读;作文教学
罗兰·巴尔特在《写作的零度》一书中提道:“写作是意识的一种复杂的理想的形态。”它既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既是内心的自我感受,又是与他人交流的媒介。总而言之,写作是人们对自我与他者的认知进行意识层面的整合和表达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今,学生们把写作当作一个负担,满篇充斥着假大空的套话,大段的排比、虚假的抒情支撑起了整篇习作。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写作之困
(一)畏难情绪
对于学生来说,作文课是最头疼的一种课,写作文时最头疼的一类作业。别说是听到五六百字的大作文,就是布置一二百字的小练笔也能引得他们怨声载道。1.生活阅历不足。在初中生短暂的十来年人生中,并不能有什么跌宕起伏、引起学生心灵震撼的事情发生,他们从两三岁开始就围绕着家和学校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发生的事情就是上课、下课、回家,每天接触的人就是教师、同学、父母。加之学业压力大,每日浑浑噩噩地穿行于各种学科的作业课本之中,外界的一切似乎都入不了他们的法眼。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每天被圈禁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自然不能有什么激起他们的特殊情感;2.阅读面狭窄。《易经》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然而很多学生除了考试规定的名著,别的图书多一眼都不看。故而,学生们遇到问题思维僵化,千人一面。看到哪篇范文“好”,就拿过来背一背,用来应付各种作文题目。
(二)笼统授课
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是造成学生畏难的原因之一。很多时候我们备作文课并没有备阅读课那么尽心。对写作的要求也只是泛泛而谈,列出大的条目和框架,学生在完全不知所云的理论面前自然没有操作的可能性,也就不愿意去动笔了。
(三)速构考题
如今的很多考题是可以让学生速构的,有些学生提前准备两篇范文背诵下来,应付考场作文非常自如。例如一次考试命题为“____,就在我身边”,学生们写阅读、母爱、友谊等等常用的素材完全没有问题。如今中高考作文命题已经着手改革,着力于读写结合,反对速构,这对今后的写作教学会起到非常深遠的影响。
二、写作之道
作家弋舟说过:“过着‘一手生活’的作家,能够直接把自己的经验、情感转化为创作,而我乃至我们这代人的个人经历可能相对前辈们来说都比较贫乏,属于‘二手生活’的作家。”所谓的“一手”,大致指从亲身经历中汲取素材;而“二手”,则当是从书本文字中寻觅灵感。对于当今的中学生而言,家庭与校园几乎占据了他们全部的时光,能供给写作的素材也无外乎那陈旧的几样。故而,走“二手”作家的路,似乎是当今中学生写作的一个不错的出路。
(一)发展思维——唤起写作冲动
具备写作冲动是写作的前提。而学生只有对自己和外部世界产生某些认识或想法,才会有表达和写作的冲动。教师可以适当利用课本内容与课外文章,引导学生产生说的冲动,写的冲动。
1.阅读中的口头论辩。柏拉图认为:“语音是心境的符号,而文字则是语音的符号。”学生在产生口头争辩的欲望时,他的逻辑思维、表达技巧等方面就会自然得到锻炼,当这段论辩书写在纸上时,也会是非常精彩的文字。例如,《植树的牧羊人》教授之后,学生们对这篇故事写的是关于什么的故事展开了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关于坚持的故事,有人说这是关于梦想的故事,还有人说这是关于选择的故事……学生的思维角度一下子被打开,写出来的段落再也不是空洞的套话,而是闪烁着他们思想的光芒。
2.名篇中的观察生活。从名家随笔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生们大多不能自主观察生活的点滴美好。这时可以推介一些名家随笔,让学生们注意到这些来自身边的素材。例如,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一书,写个拌豆腐都能如此细致入微:“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用词精准,文笔洗练,又如此恰到好处,仿佛拌豆腐也高雅起来了。由此,让同学们尝试仿写自己家的一些菜式,学生们也可以写出些意思来的。
(二)传承文化——积淀人文内涵
人文情怀是写作的基础,一篇文字华美的文章如果立意不深,也称不得好文章。人文情怀的培养主要是从阅读中获得。
1.同一作者的拓展阅读。最通常的便是利用教科书中的文章进行文化的熏陶,例如杨绛先生的《老王》为我们传递出的平等尊重,谦卑敛抑的处事态度;丰子恺先生的《竹影》为我们传递的时时皆有美,处处皆艺术的审美心态。通过这些课文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追寻与此相关的各种图书……
此种拓展当是最常见的一种,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想法有所不同,在介绍给学生自主阅读时,应当让学生加以辨别,让学生体味其中细微的不同,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字操控能力。
2.同一类型的拓展阅读。同一类型可以指同一种内容,例如关于如何读书,就有梁启超先生《读书指南》,哈罗德·布鲁姆《如何读,为什么读》,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等等;也可以指同一种文体,例如《醉翁亭记》《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等。同一类型的文章阅读在扩大这方面知识面的同时,也能让学生领悟其中的一些差别,引导学生构建不同的逻辑思维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构架自己的文章。
3.同一背景的拓展阅读。判断一个作者,其实并不在于其文字功底,而在于其是否有不同常人的思维方式。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可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描述。例如同样是观潮,周密的《观潮》与潘阆的《酒泉子》就不完全相同,通过这类阅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同样的事物,换一个角度,就能够写出别样的文章。
(三)语言建构——训练言语表达
1.阅读提供范式。无论哪个版本的教科书,入选教材的每一篇范文都是专家组精挑细选而来的,文质兼美且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它们能够提供一种写作的范式。例如在人教版第一单元的文章中,《春》可以提供写景散文的范式,同时提供了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方式,以及多角度写景的技巧;《济南的冬天》可以为学生提供写景时空间顺序的思路,以及要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而最后的作文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正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2.课文改写续写。在提供范式之后,我们可以对这些佳作进行模仿,常见的有仿写、改写、续写等方法,如《天净沙·秋思》就要求改写成一篇小小的写景散文,学生们的改写很成功。我们还可以对这样的方式进行多重利用,例如,将散文改写成诗歌,将翻译过后的现代文改写成古文,将原本的结尾替换等方法,让学生有兴趣写,有东西写。
(四)审美鉴赏——培养创新能力
审美鉴赏是写作的高标。我们可以通过对名著阅读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的习作更有自己的风格。海明威的简练,德波顿的典雅,鲁迅的犀利,汪曾祺的自然都是贯穿于他们作品的字里行间的。我们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模仿,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就像拉美作家马尔加斯·略萨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中说:“写作是一种颠倒的脱衣舞,把经验的世界一件件地穿上衣服,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舞台上富有风格地表演出来。”
三、阅读之基
《榖梁传》道:“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写作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承担着艰巨的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人生哲理,从阅读中寻觅写作灵感,让阅读为写作奠基。
参考文献:
[1]罗兰·巴尔特.写作的零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