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音乐成为美好生活的组成元素

2019-09-10张春梅

大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音乐元素美好生活生活质量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发展的目标正由解决温饱阶段向创造美好生活阶段过渡,精神生活质量已经成为衡量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音乐在生活中发挥着愉悦心情、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等作用。本文简述了音乐对现代生活各方面产生的影响,音乐对国民素质教育产生的作用,让音乐成为创建美好生活中的积极元素。

关键词:音乐元素;美好生活;生活质量

前言:构建美好生活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美好生活要求人们对视觉、听觉、感觉、味觉的感官需求不断上升,并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元素。音乐在精神生活和信息媒体合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产品的愉悦感调节着人们紧张生活的神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

一、音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正是音乐艺术里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这是对音乐与精神世界的关系做出的总结。音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声音艺术,其优美的音色、高雅的旋律成为人们抒发生活情感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音乐创作者通过音律、节奏表达内心情绪,运用旋律、和声交织来塑造艺术效果,通过音乐传播和人的精神共鸣来焕发出生命的美感。音乐创作形式多样、题材丰富,从最初的为缓解劳动压力而创作的劳动号子,到涵盖了生活方方面面的音乐作品,五彩纷呈的音乐形式,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食量。有赞美爱情的,如《梁祝》;有描述祖国锦绣河山,如《春江花月夜》;有反映生活情趣的,如《抬花轿》等等。在音乐创作的形式上,融合了中、西方音乐的经验,形成了戏曲、歌曲、音乐剧、交响乐、民族音乐等多种体裁形式,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

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表演形式和代表作品。载歌载舞是少数民族的音乐形式,不同方言的戏曲是汉民族的音乐形式,交响乐合奏、舞台音乐剧是中、西方音乐融合的音乐形式,流行歌曲是流传街头巷尾的个人音乐形式。现代生活,使我们陶醉在音乐的海洋,幸福于音乐的共鸣。

二、现代生活节奏对音乐的依赖和欣赏需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的日常生活同音乐元素的结合越紧密,对音乐作品的依赖和欣赏需求也就越高,在现代生活氛围中音乐元素无处不在。上下班途中无论是开车、坐车,都希望听听优美的音乐缓解一下焦灼的情绪;很多工厂车间为了缓解职工操作疲劳,也选择播放轻音乐。我们业余时间观看的手机、电影、电视、媒体节目也都离不开音乐的合成。

音乐可以安抚焦躁的情绪,净化人的心灵,使人产生愉悦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陶冶人类的思想道德情操。工作间隙听一听婉转悠扬的音乐,让兴奋的大脑神经得到休息,对左脑进行有效的调节。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情绪和心境有着极强的抚平作用。平时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都可以听听音乐。经常听音乐,能够提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欣赏力、表现力。

三、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这句名言道出了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中音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更多的音乐家,而是对提升全民综合素质。提升审美欣赏能力,普及音乐知识,使广大民众参与到音乐创作、音乐传播、音乐享受中来,对构建美好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音乐教育要从学生时代抓起,并且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在音乐作品中,有不少是表现热爱生命、探索人生追求的题材,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鼓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信念、满怀信心、不屈不挠、挺胸阔步。《天路》这首歌则表现了铁路建设者们战胜高原环境的智慧,天堑变通途的喜悦心情。

音乐教育课堂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比如:在欣赏《毕业歌》这首作品时,使学生感受到30年代国破家亡、日寇侵略的落后挨打局面,激起发奋图强,建设祖国的斗志。歌曲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和旋律,宣揚了革命青年拼死报国的志向和报负,对于今天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中华复兴伟大目标仍然具有教育意义。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对传统音乐自然美、艺术美的鉴赏能力。润物于无声,育人于无形。

四、音乐是传播美的艺术实践活动,在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也是一种提炼美、创作美、传播美的艺术实践活动,它的价值就在于引导审美性。音乐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宣传爱国主义、倡导文明生活、激发创业精神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了解到全国各地的美丽风光、各民族的风俗人情;音乐中也传递着国家建设的号角,时代发展的目标,党的政策方向,引领我们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

五十年代,一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唤起了知识青年投入建设边疆的热潮,千万建设大军唱着《边疆处处赛江南》这首歌,从全国各地走进了新疆,走进了大漠。他们在近似于原始的自然条件下开渠修路、垦荒种田、修建工厂、艰苦创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献了青春献子孙,使天山南北由荒凉的戈壁滩变成了粮仓、绿洲。

八十年代,一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像一首战歌,成了改革开放的序曲,引领无数时代青年投入到国家“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中。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歌曲中的理想目标已经实现,人们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曲《祝酒歌》就是洋溢在千家万户的心声。

结语

音乐既是劳动号子,也是节日欢歌,咏颂人类发展历史;音乐既是交流情感的工具,也是倾注心声的纸笔,记录人类文明的进程。音乐像史诗,印证时代的变迁;也像日记,描绘着时代的进步。音乐像清茶,伴随日出第一缕阳光走进生活,音乐也像醇酒,伴随着烛光融进血液。音乐的美丽旋律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元素。

作者简介:

张春梅(1985),女,商丘幼儿师范学校讲师 音乐方向。

(作者单位: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音乐元素美好生活生活质量
卖套房子半生无忧?谁摧毁了北京精明夫妻的“美好生活”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