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制度建设,打造精品社团
2019-09-10聂德庆
聂德庆
学生社团是在校学生非正式群体,以学生相似的兴趣、爱好、特长、观念等而自发成立的组织,在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特长、培育“三自”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学生社团尊重了学生的教育规律,遵循了学生的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多元化培养人才,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较好的贯彻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积极打造品牌社团,甚至精品社团,以此推动学校的社团建设,发挥社团在学生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职学校,囿于学生现状,社团建设初期,基本依靠学校推动,以教师引导为主,帮扶建立社团,给社团一个宽松的孵化和成长环境,积极扶持社团成长,通过活动不断吸引学生,从而有效发挥社团的各项功能。
那么如何建设品牌社团,打造精品社团呢?笔者研究发现,精品社团建设路径很多,不同社团适用不同的路径和方法,大学阶段和中职阶段也有较大差异,总结我校打造国旗班精品社团的过程,可以归纳为:巧妙的运用各项制度,建立、完善、巩固,直至打造出精品社团的过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保证,社团可能因人而变,没有发展的潜力和能力,因此我校在打造初期就制定了相关制度,如:宣传制定、招聘制度、训练制度、奖惩制度、保障制度等,有力的保障了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直至发展成为学校的精品社团,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宣传制度吸引人。
建设初期,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主动参与国旗班的社团,学校根据国旗班的特色,制作宣传牌并组织进班级进行大力宣传,借宣传机会,进行一次爱国教育,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命感,培养责任心。
二、招聘制度选拔人。
国旗班因其特殊性,对加入社团学生要求较高,不仅仅是身高、相貌,更注重思想品质,学校制定了专门的招聘制度,进行选拔,实现优中选优,确保社团成员的质量。初期招聘成员还需要通过观察期,才能真正成为国旗班的一员,严格的选拔制度,是精品社团建设的坚实的基础。
三、训练制度锻炼人。
招聘人员的观察期,学校制定了训练制度,聘请退伍军人进行训练,训练主要内容摘自《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例》,培养成员的组织性、纪律性,培养成员良好的身体姿势,凝聚团队精神,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利用训练,使得成员互帮互助,共同前进,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锻造自己的作风,提升自身的素质,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校容校貌。为国旗班的发展、优秀人才的选拔、观察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奖惩制度激励人。
学校还试行了模拟军事化管理的奖惩制度,和学生的操行等第,評优评先,就业推荐等挂钩,采取量化标准,成员基础分80分,违纪违规扣分,表现突出加分,一学期后,若分数低于80分,不授予“优秀国旗卫士”称号。由校团委、教官及社团队长负责日常检查和考核,细化到人、细化到日、细化到事,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奖惩制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将社团发展和每位成员挂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增强成员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
五、权利义务规范人。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主人翁意识,必须让成员感受自己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如成员拥有各项活动中升旗、护旗的权利,拥有维护国旗班的形象、保卫国旗的义务等,通过明确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对成员进行规范。
六、组织机构管理人。
社团是学生自己的组织,虽然学校前期进行了引导、帮助,但发展还得回到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发展,用制度吸引、激励、督促、规范等都是希望运用制度实现社团建设的标准化。国旗班建立期间,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配有队长、副队长、组长等职务,明确职责。社团的主要负责人需要极强的号召力,国旗班尤其如此,所以职务是民主选举产生,相应负责人独立行使,选举人赋予的权力和社团规定的义务,对选举人负责,对社团发展负责,负责人如违反社团规章制度,就依照制度罢免其职位,进行重新选举。
七、变更注销淘汰人。
一般社团成员流动性比较强,但国旗班社团相对稳定,因为前期的制度保证,使得成员凝聚力较强,荣誉感及集体观念较强,当然,社团肯定会有进有出,社团因此建立了变更注销的制度,用于淘汰,还规定了考核分数低于60分时退出国旗班,确保成员的优秀,人才是打造精品社团的根本,有效的淘汰是社团精品化的有力保证。
八、保障制度稳定人。
社团活动必然涉及经费问题,学校由团委牵头,专门筹措资金作为国旗班活动经费,确保了制度保障,用于国旗班的服装购置,训练费用及其他开支。并对优秀成员给与奖励,确保国旗班成员的稳定发展。
社团的标准化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保障了社团的健康发展,实现社团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进化,重视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追求学生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有魂、有根、有脊梁,真正实现受教育者生命外化的广度和内化深度的和谐统一,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