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究

2019-09-10彭连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法治

彭连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时代性强,涉及面广,概念抽象的学科,也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塑造高尚品格,具有懂法、知法、用法的新时代学生的学科。这一学科的知识点、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在教学中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兴趣是前提与基础,一旦产生兴趣,学习的潜力被迸发出来,学习能力将会大大地提升,效率会更高。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节好课与教师的灵活有趣,富有悬念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了学习激情,引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若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抓住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人或事导入,对上好这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道德与法治课《坚持改革开放》时,通过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然后设置问题,改革开放是什么时候开始?我国发生了哪些变化?老师对这些问题同学生讨论,给学生解答,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使百姓富起来。特别是十八大,十九大的召开后,中国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入进行,从此使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一个个奇迹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求知欲望,迫切了解中国创造了那些奇迹,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不能忽视;教师要认真仔细地推敲、设计,以生动形象的导入去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上好一节轻松愉快的道德与法治课做好铺垫。一节课导入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不断地去探求知识,可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他希望别人关住他,尊重他。作为老师必须放下自己所谓的权威身份和架子,以朋友身份与学生交流,把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去,用温和的语言同学生交流,多了解他们,贴近他们,给他们关爱,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治、思想。在平时的师生交往中可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多方位地同学生交流,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帮助,信任他们,给他们信心和勇气,以平等方式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在师生中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这份浓浓的师生情,在这其乐融融的环境下学习,才能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本学科的兴趣。

三、运用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老师,他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易于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说理性极强的学科,必须做到语言准确,逻辑性强,又要生动有趣,利于学生理解,才能起着良好的教学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他们脑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

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老师,他生动有趣的语言就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如同一名深受观众喜爱的歌手,他嘹亮甜美的歌声,清晰的咬字,迷人的感情,一下子便把听众吸引住,催人兴奋,使人难忘。作为老师,他生动的语言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老师的影响来自魅力,而魅力来自于语言,为师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形象,幽默的语言,流利形象的表达,以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四、通过热点话题,结合实际,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必须结合当前的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紧跟形势,与时俱进,把书本知识有机地同社会的热点问题紧扣在一起,更好地去帮助学生理解,剖析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知识点、疑点,从这些热点案例分析中,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趣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书本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更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通过学习,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热点问题,我们从无知、无助,到现在通过学习,知道怎样去面对,怎样去解决。我们懂得了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这样一来学生也体会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道德与法治与我们息息相关。通过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看到自己所学习的学科的意义与作用,他们会倍加努力,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学习,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们学得更好,更轻松,更牢固。教学中通过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通过案例《电话冒充熟人诈骗》:刘先生接到陌生来电,由于近日与沈经理有业务往来,顺口问对方是否是沈经理,对方称是,第二天上午,对方再次打来电话,称需要给领导送礼托人办事,让刘先生帮忙转帐1万元,刘先生转款后,对方又称钱不够,刘先生感觉有点不对,聯系手机里存储的沈经理手机号后发现被骗,针对这案例提问,这是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通过什么法律手段解决?老师抓住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结合书本知识,分折案例,解决问题。使学生深感法律的重要,激发了学生学好本学科的兴趣。

时事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重要组成部分,对学好道德与法治深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关注时事要闻,知道国内外形势。当一名关心国家大事的知法懂法的中学生。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教师必须掌握一套灵活可行的教学方法,激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大胆地去探讨、摸索。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做出自己的努力。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