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2019-09-10阮淑芳
阮淑芳
【摘要】随着互联网广泛地进入学校、走入家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广泛性、开放性和持久性,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我们的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网络资源;优化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写作能力则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过去十多年新课改的浪潮中,作文教学也踏着课改的脚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可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在学生的习作中,大多是凭空构思文章,内容空洞。更甚者,作文写好以后,完全缺少自己修改的能力,因此,现实作文中,除了老师的评点以外,学生没有获得作文的成就感,自然就缺少了作文的动力与兴趣。今天,随着互联网广泛地进入学校,走入家庭,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与学习资源。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呢?
一、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少,自然造成作文资料储备的严重缺乏,一到作文课常常觉得没事可写。许多学生一听完习作的要求,马上就去翻看作文选,模仿他人的作品,属于自己的东西少之又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不出来,自然无法动笔作文,大大限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发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很大的优势。
在作文课堂中,如果教师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使言、情、景融为一体,极大地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围,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有针对性选择合适的各种声象资源,再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做成所需的教学课件。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既虚拟又真实的生活空间里获得深刻的印象和真实的感受。例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的习作时,先布置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查找收集各种小动物的资料,课堂上,老师又向学生展示自己整合的教学课件,当学生看着这些小动物时而嬉戏,时而进食,时而睡觉的真实情境,话马上多起来了。多媒体图、文、声、色、光相融的特点,不仅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还激发他们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这种情感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
德国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写作的浓厚兴趣和欲望,就能从心理上积极投入到作文中去。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发挥网络的广泛性,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累积生活经验是写作的前提条件。学生年纪小,生活累积严重缺乏,这也是造成小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互联网上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写作素材,学生一旦走进了网络,会使他们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让视野变得非常宽广,让单纯的生活阅历变得丰富多彩。这样,学生就不用担心无事可写了。
曾经上过一节习作指导课,笔者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特产。学生一听,马上来了兴致,毕竟都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东西。可是,一听要求,学生马上犯难了,该怎么介绍呢?介绍什么呢?学生对家乡特产的名称虽熟悉,但对于更深入的了解却非常少。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从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营养价值等内容去介绍,并在指导前让学生回去搜集相关的资料。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介绍的家乡特产。想不到,学生不但介绍得非常具体,还补充了特产其他方面的知识,写起作文来更是得心应手。课后进行了一项小调查,原来,大部分学生的写作素材都是通过网络去搜集所得。由此可见,网络上无限的信息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所以,通过互联网,学生根本不用为写作素材的贫乏而绞尽脑汁。只要老师教给学生搜索、选择、整理的方法,写作素材就取之不竭,应有尽有。除此以外,学生在网上搜索、选择资料的过程,也是阅读各种课外书籍的过程,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定有很大的帮助。
三、利用网络的开放性,提高学生的互评能力
《语文新课程准标》在关于写作评价建议中提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在过去的写作训练中,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节习作讲评课,老师只能对极少部分学生的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和指导,即使是一节课,也只能是拿出几篇学生写得较好的习作作简单的分析,结果往往导致习作讲评课难以吸引大部分学生的兴趣。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评,更是极少甚至是完全没有的。这样自然使得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怕上作文课。而网络的开放性,正好可以对症下药,使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意见,且方便快捷。因为网络是一个多元的空间,你可以来,我可以来,他也可以来,这就使得网络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
上完《介绍家乡一种特产》指导课后,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放在“QQ”空间上,先在留言版那里给自己的作文打打分,满分为五个笑脸。学生兴致极高,能根据自己的习作在“表情选项”中添加上笑脸的动画。学生还是第一次这样给自己的作文打分,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在班上的群里,身为管理员,笔者发出一条公告:“请大家多到班上同学的空间里‘踩踩’(看看),新增加了本单元的作文,你也不妨當当小老师,给他们打个分,提提建议!”公告一出,学生的兴趣来了。两天后,笔者再到学生的空间浏览的时候,习作下面已经多了本班学生的个性化留言,评价还很中肯。有的学生因为在评价过程中与同学和意见不符,还主动在笔者的空间上留言了,要求笔者“主持公道”。
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本身对习作的自评能力,还大大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另一方面,网络这一新时代的宠物,更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促进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利用网络的持久性,提高小学生写作的动力
现在,网络已经走进每家每户,加上电子产品的普及,一个孩子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可以随时随地看到自己的作文,欣赏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评价他人的文章。更重要一点就是,文章可以长期被保存在网络上,不断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一些好的作文会在短时间内不断地得到别人的赞美,如,“你写得真不错,看了你的文章,使我很感动”“我真羡慕,能把作文写得这么有意思”“你写得真美”,甚至有不少在我们眼里看起来不算好的作文,也会有不同的追随者。这样一来,学生从不少的肯定中,会获得写作的信心,从而激发了他们继续写作的动力。即使是写得不怎么出色的文章,也会在网络中得到别人的鼓励,尤其是现在的班级QQ群、微信群,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习作中的许多亮点,哪怕只是作文中一个好词、一个佳句的使用,都会被一一发掘出来。这与仅仅得到老师一个人的评价,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时间一长,许多学生会说:“我以前写作文很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的作文写不好。现在,我越来越喜欢上作文课了,更喜欢写作文了,生活中的许多事和人,我都想写下来。”笔者觉得这就是学生的心声,当他们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的文章得到好评时,他们是何等的快乐,这样产生的写作动力其他途径无法比及的。学生有了动力,自然写作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总之,网络是一个自由的空间。这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络环境。只要能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就能大大地优化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