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技产品评测视频的故事化叙事特征

2019-09-10张若松

银幕内外 2019年6期

摘要:TESTV制作的科技产品评测视频,凭借故事化叙事手法,将繁杂的科技原理转化为生活中的故事,在网络上拥有广泛受众。其创作的故事沟通着科技数据与现实生活,消解了消费者与科技产品之间的距离;碎片化叙事使得受众对文本进行有限度的重写,从而重构文本:内部叙事视角与全知叙事视角的联动构建了“真实”的世界;传播平台的开放性,使得受众同作者共构“中心”。

关键词:叙事特征;评测视频;故事化叙事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619829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电子科技产品已经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科技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伴随着媒体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大众猎奇心、消解消费者与科技产品间的距离,新媒体中涌现出大量科技产品评测视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购买产品前观看评测视频,从而做出决策,尤其是TESTV制作的评测视频,凭借着独具一格的故事化叙事风格,在网络上拥有广泛的受众。提及科技产品评测视频,人们首先能想到的是通过技术解读,了解产品本质。对于科技产品测评类视频而言,解读产品技术特点,还原其本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操作方式,而TESTV制作的科技产品评测视频另辟蹊径,采用故事化叙事手法,将大量的数据、繁杂的科技原理转化为生活中的故事,更易于受众接受。就其独特的故事化叙事特征,值得本文研究。

一、互文性敘事:沟通科技数据和现实生活

TESTV制作的科技产品评测视频中创作的故事和科技数据与现实世界具有很强的互文性,费斯克认为互文性或文际性可从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来看待:“水平关系指的是或多或少有明显联系的初级文本之间的关系,这些文本通常是沿类别、人物或剧情的水平轴发生联系。而垂直文际性指的是一个初级文本和直接提到它的不同类别文本之间的关系。这些不同文本也许是次级文本,比如摄影棚的公开性、新闻特写、批评或者由观众产生的第三种文本。这些不同文本是以信件、或者闲聊或交谈的方式表达的。”[1]从垂直的维度入手,TESTV视频互文性具有垂直双向结构,一方面,连结着其产品的科技数据,另一方面连结着现实生活,故事化叙事消解了二者的距离,相互沟通,连接彼此,拉近了受众和科技数据的距离,形成了双向互文结构。

双向互文结构中,以评测视频中创作的故事为原点,正方向出发,连接着现实中的生活场景,故事文本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科技以生活化的故事再现,将受众带入到其构造的产品使用场景之中,受众在观看时,是通过其展现的生活场景,联系到自身在生活中的经历,将自身置入到相类似的生活场景之中,从而创造了专属于受众自己的文本,将科技融入到受众自身的生活中;反方向出发,是指评测视频中创作的故事连接着产品的配置参数、技术特点,这些故事本是通过这些科技数据转化而来,两者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互文性,TESTV将冰冷的科技数据、前沿的科技技术转化为生活化故事,强调了科技如何提升生活品质。

例如,《我的拍照很牛逼华为P30Pro》[值不值得买第333期]中,为了展现华为华为P30Pro信号接收强度优于iphone,以男主角搭乘地铁上班途中和女友视频通话的故事展开,在相同的路段,采取平行时空叙事,一个时空的男主角使用iPhone经常卡顿,女友很生气,而另一个时空的男主角使用华为P30Pro时,视频通话如丝般顺滑,两人交谈甚是欢快,将两种手机的信号接收数据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展开对比,将那些深奥、晦涩难懂的数据以直观的生活化故事呈现出来,有助于受众更加了解这些数据的意义,从而全面的了解产品的特性。换言之,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打破了科技数据与大众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以故事化双向互文的方式呈现出科技数据与现实生活的内在关系,并将其呈现给受众。

对于科技产品评测视频而言,这种双向互文结构,沟通着科技数据和现实生活,既诠释着晦涩难懂的科技原理,又揭示了科技产品在生活中的运用方式。如一味地解读科技产品参数,忽略了用户的接受性,那无非是数据参数的罗列。在TESTV制作的视频中,人们既能以生活化的故事了解科技,又能感受到科技是如何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不仅将科技生动地展现在受众面前,而且调动了受众的热情和对科技的探索欲望。

二、碎片叙事:受众重构文本

TESTV制作的科技产品评测视频,其特征还在于碎片化叙事,每部视频都是由碎片化的故事与技术解读拼接而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都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上,久而久之,人们形成了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而碎片化阅读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更重要的在于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由线性思维方式转变为辐射式思维方式,从对单一信息的盲目追随,到现今的全方位洞察世界。正因如此,科技产品评测视频碎片化叙事更易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从而拥有广泛受众。

例如《2018款iPad真的值得买吗》【值不值得买第250期】,这一期中,为了展示2018款ipad的新特性,整期由日常工作中碎片化的故事构成,首先,以上班外出的场景来凸显2018款ipad的便携性超过其他同类型平板电脑,其次在工作中,要使用平板电脑剪辑视频,使用2018款ipad配合apple pencil,效率甚至高于台式电脑,然后在日常处理文稿场景中,使用2018款ipad配合apple pencil,性能和操作与台式电脑并无明显差异,甚至编辑方式更加灵活,在制作ppt的过程中,使用2018款ipad制作动画效果比起台式电脑容易很多,最后,在室外拍摄工作中,将素材通过WIFI硬盘无线传输至ipad中,直接在拍摄过程中剪辑视频,极大的拓展了ipad使用的场景。在这一期中,都以碎片化的故事夹杂技术解读构成,看似毫无关系的故事拼接,但其中每个故事都围绕着产品的技术特点展开,随之强化了产品的技术特点,这些叙事单元构成了整个文本,也构成了整个科技产品。

在《S/Z》中,罗兰·巴特认为“因为文字作品的目的不是把读者变成消费者;而是文本的生产者。…读者被迫进入一种懒情状态,他成了不及物的。简言之,他是严肃的。与可写性的文本相反,它们的价值是一种反价值,是否定性、反应性的价值,能读而不能写,这就是可读性(lisible)。[2]正如巴特对“可写性”与“可读性”的论述,受众在观看时,每个叙事单元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这种不可逆性的文本因素,使得每个独立的碎片化叙事单元可视为可读性文本。而由于个体化的差异,受众对每个碎片叙事的参与程度不同,源于这种可逆性的文本因素,叙事单元之间产生了滑动,从而受众成了最终文本的生产者。碎片化的叙事方式构成了文本的部分可读、部分可写,这种有限度的重写正是碎片化叙事的魅力,正是由于碎片化的叙事方式营造了一种开放式的阅读空间,受众才可自由的组合、拼接,获取文本真正的意义。

三、叙事视角:内部视角与全知视角的联动主流科技评测视频通常从画外音的叙述呈现整个作品,“画外音即叙事视点,这种视角被称为全知视角,对于全方位的叙述对象具有优势。而主体性视角即内部视角,是一种民间视角,指通过故事内部的角色和身份来讲述,强调主人公的理解、情感和认知。”[3]在两种不同的叙事视角联动中,受众才构建了最终的文本。

《看什么疗效买就对了Sony IOOOXM3》【值不值得买第281期】故事中的男主角谈到了Sony 1000XM3与上一代产品看起来外观几乎一致,对索尼公司很是不满,而画外音以全知视角展开,介绍了新一代的相关数据,如拥有更加轻巧的重量,被完全包裹的头梁,更大的耳罩空間,将类皮革材质换为亲肤材质等等,纠正了男主角的错误,以第一人称直观的感受结合客观的数据对比,形成了一个鲜活的科技产品形象。《Apple三件套体验苹果全家桶》【值不值得买第266期】,通过故事中男主角的视角,凸显叙事主题。男主角看到一个可爱的女孩子,直接去加微信不好意思,而她恰好在用iphone,男主角通过隔空投送,给女孩他的微信二维码,促成一对姻缘。通过男主角的视角,凸显出apple系列产品中隔空推送的易用性,在加上画外音全知视角的技术解读,受众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直观的产品认知。男主角内部视角在视频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但如果缺少这部分,那么就会成为冷冰冰数据堆叠的报表,而非是一个鲜活的科技产品。

法国结构主义叙述学家托多罗夫认为“视点问题具有头等重要性确是事实。在文学方面,我们所要研究的从来不是原始的事实或事件,而是以某种方式被描写出来的事实或事件。从两个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事实就会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实。”[4]全知视角是以全知的角度叙事,内部视角是以内部的角度叙事,不同的叙事视角起着不同的叙事功能,两种叙事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边是理性客观的数据分析,另一边是使用产品时实际感受,形成了理性与感性的二元对立的关系,而其产品形象就夹杂在这种结构之间,由受众去构建。

四、主体凝聚:受众同作者共构“中心”

在西方哲学中,“在场的形而上学”意味着在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力,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逻各斯门下,遵循逻各斯的运转逻辑,而逻各斯则是永恒不变,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离逻各斯就意味着走向谬误。[5]在传统影像作品中,作者被视为“中心”,意义的根源。而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如何有效地对付和创造性地控制文艺复兴时的技术。他说明中世纪非集中化议会的复兴如何拯救了英国,使之免受中央集权制的垄断,而欧洲大陆却被中央集权制攫住了。麦克卢汉认为:本世纪电能的内向爆炸不能用外向爆炸或扩展去对付,但是它可以用非集中化和众多小型中心的灵活性来对付。[6]正如麦克卢汉提出的“泛中心”,视频弹幕的兴起,网络上的视频作者已不占有绝对主导权,受众参与叙事的过程,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视频中,形成开放型互动的叙事文本,作者与受众同时成为小型的“中心”,形成一种“泛中心”结构。

普通受众对于科技产品评测视频的专业技术解读普遍接受度不高,TESTV将其科技原理以故事化再现,再将受众在弹幕中不同看法结合起来,例如《2018新iPad Pro真的值得买吗?》【值不值得买第291期】,在这一期中,受众对其视频中的故事合理性展开了质疑,18新iPad Pro是否像在视频中在办公场景中表现乏力,是否具有生产力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人发弹幕说“对于绘画人来说生产力还是可以的”“就一个文件管理器直接给iOS判死刑”“有可以支持ipad的U盘,下个app存取文件很方便”,视频下方也引发了大量评论,置顶评论ID: MACVSOG:“所以总的来说,跟其他行业一样,我想除了画画,这玩意根本不具备生产力,主要原因是文件管理困难,与其他设备的交互困难,设备稳定性差。”ID“钱龙讲创业”:“看文件文档,效果拔群。能直接在上面写写画画的感觉是很棒的。我考SAT的时候用以前的iPad做过题,但是屏幕显得有点小,必须放大一部题才能看清。先在做LSAT的题,在iPad Pro上,不用再单独放大一部分了。下了几个专门为iPad Pro优化的游戏,感觉不错。浏览网页,新闻。非常过瘾。大带来的好处就是信息量大,文字不那么拘束。当然,我的使用体验很主观。没什么参数,随便说说值得不值得,见仁见智了(=·ω=)·”

弹幕与评论留言只有在作者发布视频之后形成,我们可将之称为“叙事的延续”,“作者的叙事”与“叙事的延续”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泛中心”结构。19世纪的演化生物学家T.H.赫胥黎(T H Huxley)的“无限猴子定律”,认为“如果你拿无限多台打字机,给无限多只猴子,最后总会有只猴子能打出一篇大师杰作——一部莎士比亚的剧作、一则柏拉图的哲学对话录,或者一篇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的经济学论文”[7]虽然“无限多只猴子拥有无限多技术”的理论很像一个数学玩笑,可在现代网络世界中,这个却变得越来越接近事实。在弹幕视频中,不止每个受众还包括作者都类似于无限多只猴子的化身,他们都在试图寻找“中心”,而当无限多只猴子的想法同时出现在弹幕与评论之中,在这种互动之中逐渐显现出“中心”。TESTV将本集的的弹幕和评论融入到下集片头中,作者主动与受众形成联结,形成了“叙事的再延续”,对其“中心”展开新一轮的探索。

结语

科技产品评测视频不论是其叙事的互文性,还是故事情节的碎片化,或是叙事视角的多重联动等,都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思维方式产生重大的变革的现象。在后现代语境下,科技产品评测视频抛弃了传统的技术解读、技术分析的罗列展现,从严肃的叙事风格转向了个性的故事化叙事方式,使人们从晦涩难懂的技术数据中得到了解放。然而,当下的一切事物都深受商品逻辑的影响,资本控制着文化,科技产品评测视频更是资本逐猎的对象,其本质在于促进商品的消费,营造更加贴近生活的消费场景,促使人们满足在商品带来的服务中,正如居伊·德波所描述的“景觀社会”,商品成了“景观”,而评测视频将商品再度“景观”化,形成了双重“景观”,使人们在评测视频与现实商品之间获得自身的认知。在一部叙事作品中,意义所代表的有两个世界,一是作者创造的世界;二是‘真实’世界,而当一部作品被人阅读时,此时还会有读者创造的感知世界,形成了三个世界,在此三重世界中,作者与读者互动中,“真实”世界逐渐凝聚。当人们沉溺于文本中与作者互动时,愈发凸显主体自我意识,不断与作者的意识碰撞,找寻“真实”的世界,由此种种,在这种开放型文本的环境下,激起了人们认识探索世界的激情。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著;祁阿红,张鲲译.电视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56

[2](法)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著.s/z.3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3]曹陇华,马昊莹.2006-2010年历史文化纪录片叙事特征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11,29 (02):153-160.

[4]托多罗夫:《文学作品分析》,见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第6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5]武世花,任晓霏,解构主义翻译观初探[J].镇江高专学报,2009,22 (03):30-32.

[6](加)麦克卢汉著.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7]Andrew Keen.你在看谁的部落格?[M].早安财经文化有限公司.2008:19

作者简介:张若松(1994--),男,甘肃静宁人,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理论与研究